分享

凌晨,俞敏洪突然发了一张湖景照片,网友猜可能是他“最后的那个了...” | 老牛观澜

 昵称51072646 2021-08-28
作者:老牛观澜
图片

我说,这样的猜测结果对也不对,多数网友可能没有猜测他”想过平静生活的心理“,而更多的猜测是俞敏洪想投湖自杀。而且有许许多多网民跟帖劝导俞敏洪想开些......。

图片
图片

至于俞敏洪发在颐和园的湖景风光中发出这段视频,真实心态如何估计都是猜,但在我看来至少能够表达出俞敏洪真实又复杂的现实心态。

”双减“政策之下,受最大打击的不过就是俞敏洪这个民间培训机构“领头羊”,不仅其个人和公司声誉深受打击,他的”教育之路“和”教育梦想“可能也已经折戟沉沙。如果说不痛苦一定是假的。

继马云之后,他的日子也已经越来越不好过了。不仅面临”退市“的问题,其个人荣誉与信仰,以及社会舆论评价,都将成为硬币的”另一面“。咱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一个知名度极高、多年来一直被市场和公众舆论认可的”正面人物“、”创业典范“,竟然成了”否定“和”查处“的对象,他的苦闷与彷徨、内心折磨与心理考验,必然让他无所适从,想自杀的心一定是有的。

图片

一个有据可查的数据是,截至7月26日,5个多月时间里,新东方股价累计跌幅达87%,总市值蒸发约2389亿港元(约1990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事业挫败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要么有网友称:俞敏洪哭了。

写到这里,有必要重复一下另一位网友的猜测。在我朋友圈的后面,他留言称:老舍投湖?他猜测的是俞敏洪准备像老舍一样投湖。

这个不好说,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作家老舍的投湖地点是太平湖,而老舍当时的心态应该也是已到了身心崩溃、生不如死的地步了吧。

历史资料显示:1966年8月23日下午三点左右,老舍惨遭红卫兵的批斗和殴打,这些人是中学的野蛮女生,她们手拿皮带往老舍身上乱抽。

老舍和一些挨批斗的难友们还被一辆大卡车拉到了雍和宫附近的孔庙,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勒令下跪,遭受暴打,他的头被打破,遍体鳞伤。可是回到文联后又是一顿噼里啪啦的殴打,他的脖子上还被挂上“反动派”的牌子。

图片

老舍被X卫兵野蛮批斗已经不是一次了,他已经饱受屈辱,而又在时代洪流之中抗争无力。老舍曾说过:“人活着,要有情趣而且干净……既然不能干净地活着,那就宁愿死去。”

这是老舍的心志,也是他“必死”的内心表白。就在第二天,老舍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出门的衣服,和小孙女做了简单的告别,就永远离开了家。他一个人默默地来到积水潭附近的太平湖,望着平静的湖水,心如死灰。

他捧着亲自抄写的XXX诗词在湖边坐了一整天,反复诵读,到了夜晚一头扎进湖水。

图片


这是一名知识分子以死明志的最好诠释,也或是老舍以死抗争的最真实心理,更是那个疯狂时代的宿命。

时代翻过了历史的那一页,到了1978年6月,老舍平冤昭雪,他的骨灰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安放仪式,也算是正式为老舍恢复名誉。他投湖的太平湖原址也进行了调整,但历史可能应该永远记住这一悲剧。

有些时候,在时代的大潮中,抛弃一个人、抛弃一个行业产业,连声招呼也是不会打的。今天你“多么地风光”,改天可能会“多么地落魄”,世界上的事情总不会一成不变,“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我认为,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样的处境,还是应该看开些,应该始终保持一份定力。从长远看,既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为什么不能耐心等一等?说不定未来会好一些呢。

既然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现在的变化对自己不利,为什么就肯定永远对自己不利呢?

图片

企业家与个体相比,受外界风向和政策调整的压力更大,更应该具有抗压的能力。

老舍虽然以投湖自杀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清白,但实际上也暴露出自己身为知识分子的缺陷。当年的那段“疯狂岁月”,他可也没少唱赞歌和“衷心拥护过”。

那么多的作品实际上已经证明了,他当年的一些“内心动向”。知识分子最害怕违背本心、出卖良知。当年如果不把自己“弄的过高”,也不会有后来的“落下尘埃”吧;当年如果不是“过于积极”,可能也没有后来的“被运动”。事物往来就是一分为二的。

淡然淡定、坚毅、自我,看淡荣辱,抛开一己之私,不仅是“知识分子的修养”,更是一种明智的保身之道。可惜的是,他没有真正做到。

回过头来看看“想跳湖”的俞敏洪,还是应该保持本心。俞敏洪曾经不是说“教育是自己永远的事业”吗?只要保持为人民做教育的本心,可以有一段时间的落寞与彷徨,但一定不会是“永远”。

教育只要是一个永恒的事业,俞敏洪们便“不可能永远失业”。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千万不要寻短见、学老舍等等跳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