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症治论——气、血(淤)、痰、郁

 班主任尚大人 2021-08-28

杂症主治四字者,气、血、痰、郁也。已故名医朱丹溪对这四字的治法认为: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

已故名医薛立斋先生从而广之,气用补中,而参以八味,益气之源也;血用四物,而参以六味,壮水之主也;痰用二陈,而兼以六君,补脾土以胜湿,治痰之本也;郁用越鞠,而兼以逍遥,所谓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也。用药之妙,愈见精微。

已故名医程钟龄先生认为:气虚者,宜四君辈,而气实者,则香苏、平胃之类可用也;血虚者,宜四物辈,而血实者,则手拈、失笑之类可用也;寻常之痰,可用二陈辈,而顽痰胶固致生怪症者,自非滚痰丸之类不济也;些小之郁,可用越鞠、逍遥辈,而五郁相混,以致腹膨肿满,二便不通者,自非神佑、承气之类弗济也。

近代已故名医秦伯未先生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发挥,将它们的治法分解得更详尽细致,兹总结介绍如下:

气病治法:治疗气病的大法,分为:(一)补(气虚则补),(二)疏(气滞则疏),(三)升(气陷则升),(四)降(气逆则降)等四类。

补气法又分四类

(一)培补中气法,适用于精神疲倦,面色萎黄,懒言音低,四肢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等症。常用药品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山药、扁豆等等。

(二)补养肺气法,适用于肺痿、久咳、声低音怯、呼吸气短等症。常用药物有黄芪、山药、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冬虫夏草等等。

(三)益卫固表法,适用于表虚多汗,汗出恶风,容易感冒等等病症。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浮小麦、麻黄根、煅牡蛎等等。

(四)温补肾气法,适用于畏寒、四肢不温,腰冷酸痛、吸气困难,小便频数或不禁等等病症。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杞子、巴戟等等。

疏气(即调气、舒气、理气、利气、行气等等,名称不同,轻重不一,但总的来说,都是疏畅气分)

(一)疏肝理气法,适用于胸隔痞闷,两胁、少腹作胀作痛,嗳气,矢气等等病症。常用药物有郁、香附、柴胡、青皮、橘叶、延胡索、金玲子、玫瑰花等等。

(二)和胃理气法,适用于脘腹胀满痞痛,喛噫吞酸等等病症。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只壳、砂仁、蔻仁、木香、乌药、厚朴、佛手、藿香等等。

降气(是使上逆之气得以平顺,又称为平气,顺气。宜用于实证,不宜用于虚证,宜于暂用,不宜于常用久用)

(一)降气宽胸法,常用于气逆胸隔,窒息欲绝,气厥昏倒等等病症。常用药物有沉香、枳实、槟榔、乌药、木香等等。

(二)降气止呃法,适用于胃气上逆,作呃不止等病症。常用药物有丁香、柿蒂、陈皮、厚朴、刀豆子、生姜等等。

(三)平降冲气法,适用于脐下动气筑筑,气冲咽喉不得息,胸膈窒塞,心慌汗出,筋脉拘急等等病症。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白芍、菟丝子、杞子、紫石英、沉香等等。

升气,升气法常用于中气下陷,多在补中的基础上加入升提药,很少单独使用。

(一)升提中气法,适用于懒怠少气,大便溏泄不止,内脏下垂,妇科崩漏,白带不断,子宫下垂等病症。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等等。

(二)升降气机法,适用于邪郁上焦,咳痰不利,胸膈痛闷等等病症。常用药物有枳壳、桔梗、柴胡、前胡、蒌壳等等。

血病治法

血分病的治疗大法可分为三类:(一)补(血虚则补),(二)行(血瘀则行),(三)止(血出则止)。

补血,补血方法以心肝两经为主。

(一)滋肝养血法,适用于消瘦、目眩,面色不华,不耐烦劳等等一般血虚病症。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阿胶、首乌、潼沙苑子、菟丝子、龙眼肉等等。

(二)益气补血法,适用于严重血虚及血虚气分亦虚的证候。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阿胶、党参、熟地等等。

止血,止血法用于出血病症。

(一)清热止血法,适用于心、肺、肝、胃有热引起的一般吐、衄血等病症。常用药物有生地、丹皮、赤芍、黑山栀、黄芩、黄连、银花炭、侧柏叶、藕节、茅根、茜草、仙鹤草等等。

(二)益气止血法,适用于久不止的便血及妇科崩漏等病症。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炙甘草、熟地、阿胶、炮姜炭、血余炭、陈棕炭、煅龙牡等等。

(三)平肝止血法,适用于肝火(气)上逆引起的吐血、呕血、衄血等病症。常用药物有白芍,只壳,郁金,青黛,丹皮、焦枝子、石决明、降香等等。

(四)清肺止血法,适用于肺虚内热引起的咳血病症。常用药物有马兜玲、南杏仁、海蛤壳、川贝母、侧柏叶、藕节、仙鹤草、旱莲草、百合、北沙参、麦冬等等。

(五)祛瘀止血法,适用于跌打损伤,内脏出血,瘀血内停的胸胁刺痛等病症。常用药物有当归、三七、赤芍、桃仁、红花、丹皮、郁金等等。

行血,行血包括活血祛瘀、通经和络。由于血得寒则凝滞,一般多用温性药物。又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常与理气药同用。适用于内脏癥瘕,经络痹痛及妇科月经闭阻,外科肿疡等病症。

(一)理气活血法,适用于脘腹刺痛,妇科痛经和月经后期等这属于气滞瘀凝者。常用药物有当归、赤芍、桃仁、红花、香附、元胡、金玲子等等。

(二)温经活络法,适用于经络受寒,气血流行不利,四肢痹痛等病症。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红花、威灵仙、桂枝、苏木、羌活、独活、川乌、草乌、姜黄等等。

(三)攻逐血瘀法,适用于蓄血、癥瘕等属于血块内停等病症。常用药物有当归、桃仁、红花、大黄、穿山甲、赤芍、五灵脂、蒲黄、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等等。

痰病治法

痰病治法主要分三类:(一)化(一般用化),(二)消(较重用消),(三)涤(留而不去用涤)。

化痰,痰证常见于咳嗽,故化痰以肺为主,因痰的生成,间接与脾胃虚弱及湿浊停聚有关,故又常与健脾和胃相结合使用。

(一)宣肺化痰法,适用于外感喉痒咳嗽,痰多薄白或黄稠等症。常用药物有牛子、前胡、桔梗、杏仁、浙贝、半夏、橘红、胖大海、蝉蜕等等。

(二)清化痰热法,适用于肺有痰热,咳嗽痰粘不爽,口燥咽干等病症。常用药物有桑叶、蝉蜕、杏仁、川贝母、胆星、橘红、枇杷叶、瓜蒌皮等等。

(三)燥湿化痰法,适用于咳嗽,胃呆恶心,舌苔厚腻等一般痰浊证。常用药物有茅术、厚朴、半夏、陈皮、茯苓、苡仁等等。

(四)温化痰饮法,适用于痰饮咳嗽,畏寒,气短喘促,不能平卧等病症。常用药物有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干姜、半夏、五味子、鹅管石、细辛等等。

消痰,痰浊内恋,不能化除,则用消法。化是着重在痰浊的原因,使其自然消失;消是强迫使其排除。因此消痰法含有克伐的意思,多用能损伤元气,使用宜谨慎。

(一)消痰平喘法,适用于痰浊阻肺,咳嗽气喘,呼吸有声等病症。常用药物有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射干、厚朴、猪牙皂等等。

(二)消痰软坚法,适用于痰核、瘰疬等病症。常用药物有浙贝、僵蚕,海藻、昆布、山慈姑、半夏、夏枯草等等。

涤痰,涤,是荡涤,有攻逐意义。顽痰、痰饮停聚,化之不去,消之亦不去,始用此法。用荡涤法后,粘痰多从大便而出。注意的是,药峻的能使泄泻不禁,非体实者尤其是中气虚弱及孕妇,不可轻用!

(一)荡涤痰涎法,适用于痰饮粘涎壅塞,呼吸不利,或停留胸胁作痛及癫狂证等。常用药物有礞石滚痰丸、控涎丹等等。

(二)搜逐风痰法,适用于中风昏愦,痰涎上壅等症。常用药物有生南星、川乌、生附子、木香等等。

大抵寻常治法,取其平善。病势坚强,必须峻剂以攻之,若一味退缩,则病不除,而不察脉气,不识形情,浪施攻击,为害尤烈。务在平时,将此气、血、痰、郁四字,反复讨论,曲尽其情,辨明虚实寒热,轻重缓急,一毫不爽,则临证灼然,而于治疗杂症之法,思过半矣。#生命摆渡人##话题健康明星计划#

杂症治论——气、血(淤)、痰、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