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操场埋尸案”打码,请更名为“邓世平案“ 从921万的彩票大奖的迟迟不领看延迟满足

 南海老强 2021-08-28

湖南邓世平案“,将要被拍成电影《操场》,820日,邓世平亲属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操场埋尸案改编电影《操场》未获授权,将择日起诉片方。该片导演阿年也在微博上回应称,剧本着眼于案件的侦破过程。剧本体现了案件的基本原貌,经过各个部门的复查、同意,并无扭曲事实、胡编乱造。

因为这个消息,“操场埋尸案”这几个字,又出现在了屏幕上,看到这几个字,总有些不能理解,它怎么就被命名成了“操场埋尸案”呢这种命名法,是不是很容易让人对案发过程产生联想,是不是在传播着一种过于直白和恐怖的不适感呢?对于车祸现场的图片,在报道时有些地方都要打码,为什么这个案件在命名上就无所顾忌了呢?

媒体或许为了突显这一案件的手段残忍,出于传播效果的考虑,采用更吸引人眼球的表达方式。但是同时也不应忽略,这么做是否会对民众的心绪有所影响的问题。特别是对特定人群会不会在心理和感情上造成不适。

相较于“操场埋尸案”这种使用案情特点,甚至是作案过程描述的说法,如果使用更简明,也更符合常规命名习惯的“邓世平案”,是不是可以减少给人带来的不舒服呢?

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我们都能感到这种命名带来的不适感,对被害者的家属和亲人来说,可能已经不止是不适,而是又一次地伤害了。我相信,如果让他们来作选择的话,他们肯定会放弃“操场埋尸案”,而选择“邓世平案”的。

这个观点以前就表达过了:央视新闻客户端,请不要再提“操场埋尸案”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成都出现了一个921万的彩票大奖,中奖的日期是6月20日,根据规定, 要在60天内,拿着彩票去兑奖。超过60天就算弃奖。可是整整59天过去,都没有人去领奖。

一直到昨天,也就是最后一天。这位中奖者终于出现了,他是一位70岁的退休老人。如果再晚一天可就麻烦大了,甚至就拿不到这一笔巨款了。他怎么会到了这个时候才来领奖呢?952228

原来老人买完彩票没多久就知道自己中奖了,当时他正和老伴儿在外地避暑。后来回到成都,又觉得天气太热。再加上疫情期间不想乱跑,他就一直等到这两天气温降下来了,这才来领奖。

这位老人的心态实在不是一般的好,从心理学上讲,这位老人就是延迟满足的高手,也有人说这不算延迟满足,他并没有因为延迟而获得更好的结果。那么到底算不算呢?我的观点是算。延迟满足,它是指愿意为更好的结果,暂时放弃眼下的满足,它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

这位老人通过延迟获得了什么更好的结果呢?单从物质利益上来看,他并没有获得更多,可是如果算上无形的收益,那他的收获就大了。他获得了一种持续时间更长的好感觉。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件渴望很久的好东西,在等待期和到手后的感觉那是不一样的。他在等待期内,那是知道自己拥有,可是又不去消耗,能让这种富足感持续下去,让好感觉在自我调控下尽可能的延长,这就是养生的高手,男性朋友应该更明白这一点,这也是道家养生的精髓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