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兆光解锦瑟

 芸斋窗下 2021-08-29

我们仍以李商隐《锦瑟》中的四句为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是《庄子·齐物论》中的故事,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然蝴蝶”,十分愉快与自由,忘记了自己是庄子,但突然梦醒,才惊觉了自己是人,他恍然迷惘,“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里隐含的,是庄子对人生的困惑,究竟人世间是真实,还是梦幻是真实,真实的世界里为什么人负荷了那么多痛苦而梦幻的世界中为什么却有着那么多的自由?因此,“梦蝶”中传递的是人生体验的“迷惘”。“望帝春心托杜鹃”用的是《华阳国志》里的故事,望帝本是蜀王,后来让位给他人,自己在西山修道,后来化为杜鹃鸟,到春天便悲鸣不已,据说一直要到啼出血来才罢休。鲍照《拟行路难》云:“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杜甫《杜鹃》云:“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雍陶《闻杜鹃二首》之二云“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白居易《琵琶行》云:“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辗转的引述、使用中,“望帝杜鹃”逐渐包孕了一种人生无归宿似的失落心情,一种苦苦追索却毫无结果似的悲凉感受。“沧海月明珠有泪”用的是《博物志》卷九鲛人泣珠的故事,在这里,李商隐只是取了“泣泪”来传递一种伤感的情绪,本来珍珠就是鲛人泣的泪,而这里却珠亦有泪,泪中有泪,饱含了无限的哀怨。“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个典故的原型已经不太清楚了,《汉书·地理志》说“蓝田山出美玉”,中唐诗人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大致说的是一种迷茫朦胧的景色,在李商隐的这首诗中,则传递了一种迷茫朦胧的情绪。这样,四句诗便传达了这样一些内心感受:迷惘、悲凉、伤感、恍惚,合起来便烘托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朦胧“情绪”,于是,它与开首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忆华年”中的“无端”,末尾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交相共鸣,构筑起整首诗的“情感氛围”,读者一读到它,便被这种“情感氛围”笼罩了心灵,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丝毫也不觉得典故在那里造成任何隔阂或屏障,因为它们已经融入到情感氛围中去了。至于典故具体表达什么,没有必要去管它,它也许什么具体意义也不表达,只传递一种感受,一种“追忆华年”时的感受。梁启超说过,《锦瑟》等诗讲什么,他根本不明白,“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这就够了!诗歌并不是包装在商品外面的“说明书”,也不是小学生的语文教科书,它的意义并不是要具体地告诉人们什么,而只是以情以意来感动人的心灵,因此,这种传递感受的用典方式,应该说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诗歌语言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