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基层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理论研究]

 阅读美丽星空 2021-08-29


【摘要】:笔者通过阐述国内外美术馆从之前的“器物本位”发展到当代的“以人为本”,并成为如今社会大众的休闲和娱乐场所,真正实现出其社会功能。并且通过对比国内各大美术馆策划的活动品牌体现其文化惠民的价值的成功事例,以莞城美术馆的活动策划解答基层美术馆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如何深入人心。

【关键词】:美术馆社会功能莞城美术馆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75-01

莞城美术馆是东莞市首个由街道办事处创建的为当代艺术服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美术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公众美术教育和进行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等职能的公益性社会文化艺术机构,从2008年2月起正式对外开放。作作为一家基层美术馆。它与众多美术馆相比,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公众拥有更为直接的亲和力。作为一名美术馆人来说,如何为这些群众带来更好的展览,如何为这些群众做好文化活动使之受益,如何实现它的公共教育功能,是莞城美术馆社会价值的落脚点所在。

一.美术馆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哪里

美国博物馆协会1990年在解释艺术场馆的定义时,将“为公众服务”作为两大核心要素之一:“艺术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传统艺术博物馆通常装潢考究,光线昏暗,置身其中,美术馆几乎纯粹是个让人仰视和膜拜的艺术圣殿。20世纪以来,美术馆的服务对象已由精英阶层向整个社会转化。美术馆逐渐由少数高雅人士欣赏珍品的场所,转变为广大公众休息娱乐接受教育的课堂,比如纽约现代美术馆为了体现亲和力,通过改建变成开放式的空间,每层楼都能从落地窗看到花园,透明俐落的新建筑,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快。法国的蓬皮杜现代美术博物馆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强烈的建筑特色和色彩对比使之更像是一个游乐场。

“藏品核心”、“器物本位”早已让位给“以人为本”、“人为本位”。在这种情况之下,现代美术馆不仅要体现出展示社会文明形象的功能,更要迎合普通百姓的娱乐休闲场所的消费文化功能。“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的礼堂(国家礼仪性的功能于象征),也是普通百姓的会客室。”尤其是在多元文化成为时尚的今天,美术馆应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大众的文化中,所以,美术馆应努力将大众拉到馆中,像推销商品一样吸引参观者,而不是高高在上,态度冷淡,单纯办展览。往往一开幕就是闭幕,展览期间门可罗雀,艺术家创作的价值发挥不出来,美术馆的社会价值更是体现不到。美术馆可通过多种方式改变,允许人们自由旁听,像主人一样自由出入。

因此,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指出,公共教育越来越成为衡量美术馆公益性程度的“硬指标”。这既需要公共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要有整个美术馆的合力。现在的观众对美术馆也有更多的这既需要公共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要有整个美术馆的合力。现在的观众对美术馆也有更多的需求,既需要欣赏艺术,还希望得到在艺术课堂和其他文化空间得不到的教育。

笔者认为,莞城美术馆除了是艺术的收藏、陈列主体,更是一个公共空间,一个基层的公众服务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公共教育范畴可以很宽泛。它完全可以承载公民意识的建立、民主观念的培养、文明卫生习惯的普及、饮食文化的传播等等公共教育职能,因为它的目的是——让艺术完美生活。

从这个层面上看基层美术馆的教育资源,既蔚为大观,又处处体现在细节中。特别是,它不仅是公共教育部的职责范围,更是整个美术馆上下全体工作人员(从馆长到清洁工)的责任,需要从教育理念(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深入人心开始。

二.美术馆如何实现教育功能

欧洲的博物馆和艺术中心也非常注重艺术的社会效果,竭力通过发掘艺术文化的内在价值来推广普及其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专业知识。艺术场馆和大众生活之间近乎零距离欣赏所

产生的自由感和互动体验,不同于任何想像和转述。亲身体会鲜活的艺术气息和思想智慧的熏陶是当代都市精神生活的重量砝码。

是美术馆教观众,还是观众通过美术馆教自己?我想,依人本主义的观点,应该是观众通过美术馆享受自我教育的权利和乐趣。美术馆是公共的空间,每个观众都来去自由,他们自己选择想学的“课程”,美术馆要做的就是当好“助教”、“后勤”和“资料库”,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然,观众往往有“不知需要什么”的茫然感,这时美术馆还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我国的许多美术馆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部分美术馆已经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项目。广东美术馆组织了世界美术大系图展,用图版的形式介绍艺术的发源和历史,用这种形式普及艺术史,并把展览推广到高校、中小学以及其他地区、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惠民的方针;而上海美术馆今年特别结合了世博会的主题,开展“流动的美术馆”活动,把美术馆的活动与世博会的文化氛围融合;中国美术馆在“六一”期间举办了“亲子家庭周”,共有6000多个家庭带着孩子走进中国美术馆共同感受艺术魅力。

而莞城美术馆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受众群体,为了提供公众参与度,从2010年2月开始实行免票制作,目的是使更多的普通观众更自由更畅快地感受艺术魅力。把爱好艺术的广大市民及在校学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针对不同的展览积极主动开展了各类型的社会公共教育活动,通过“免费开放日”、“画家讲解日”、“学生活动日”和“莞美沙龙”等活动用好艺术家资源,建立观众与艺术家的直接深入交流平台,令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第一手信息,而与艺术家的互动活动能使观众更加感性地感受和理解作品。更重要的是每次活动都是配合正在展出的展览,比如版画展出期间,举办的“版画艺术体验日”;陶瓷展出期间举办的“陶瓷彩绘体验日”等等,都是最受观众喜爱的活动,观众通过自身的参与,体会到艺术独特的感染力,并对展品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才能实现出展品的价值。配合重要的展览,莞城美术馆邀请国内知名的研究学者开展学术性强的艺术论坛。两年来,吴昌硕展览和黄宾虹展览的相继展出,受到广东地区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因此艺术论坛也是这些爱好者最需要的解读大师作品方式。

今年起,莞城美术馆承担起更多公共教育的责任,除了以往建立起来的活动品牌外,美术馆完善公众活动。首先建立美术馆的会员信息资源库,了解受众群体的特点和喜好,从横向来分,根据群众不同的艺术喜好策划大家喜闻乐见的相关展览和活动。从纵向来分,又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众,策划高端学术活动、群众参与活动以及艺术知识普及活动,真正发挥莞城美术馆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社会作用。让它成为一个人人都能进,人人都想进的美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