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年龄极小,才只有六七岁,而且早在即将进入贾府之前,黛玉就已经听贾敏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不同在哪?即是贾府的气派奢华以及礼数讲究绝非一般家庭可比。因此,在小小的黛玉眼中,这相当于完全进入一种陌生的环境。即使是一般人,在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也是应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因为你分不清周围环境是敌是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于外向,难免让人一下子就把自己看透也看轻了。因此,她在回答贾母读什么书的时候,回答的是四书,而不是说我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不喜欢针黹女工什么的。寄人篱下,自然要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当进入贾府不久的黛玉发现自己的外祖母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而自己的表兄宝玉是一个多情随和的人的时候,她开始有些变得忘我。这两个人,都是最疼黛玉的人。而黛玉,也十分看重这二人的亲情和爱情。这个时候,贾母给予了黛玉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什么最好的都是给她,也让她觉得,自己配得上这样的对待。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周瑞家的可不是贾母的人,也欺她寄人篱下,所以送宫花的时候,挑了剩下的才给她。  在这种情况下的黛玉,变得敏感多疑,动不动发脾气,其实这是一种寻求关爱的体现。在宝玉看来,这没什么,因为她爱他才会计较他跟谁怎么样。所以当被黛玉讽刺不听自己话而听宝钗的话立马不喝冷酒的时候,他知道是在讽刺自己,却毫不在意。可是,在旁人看来,这酸溜溜的说辞未免让人讨厌,林黛玉未免太过刻薄小性儿。贾母和王夫人的几次交锋,“金玉良缘”的温柔陷阱,元春发放的过节礼物,都在一次次地提醒黛玉,她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于是,为了避免被王夫人等人误会,她开始避开宝玉,甚至把宝玉赶出去。有一次居然说:“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渐渐地,荣国府奴才的嘴脸她也开始看尽了,开始变得更加“通情达理”,尽量不麻烦别人。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这就是寄人篱下的不好之处,很多地方还是不方便的,毕竟是个客人。而她唯一拜托这种“寄人篱下”之感的方式,就是嫁给宝玉,成为他们的正经主子。可是,命运弄人,林黛玉的风情万种,敌不过世事的风刀霜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