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纸解说中国传统民俗节日

 一渔夫 2021-08-29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是辞旧迎新的独特时段,也是展示元日习俗的大舞台,贴春联,挂门笺、门吊,成为比较普遍的节令风俗。


 
 


正月十五上元节,又是灯节,各地都要举办灯会,扎灯作饰离不开剪纸,此时是剪纸艺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一个盛大的灯会,也是一场大型的剪纸展。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


 
 


在胶东地区,七夕要贴窗花,女孩子会边剪边唱:“七月里,七月七,剪个牛郎共织女。先剪憨牛郎,再剪巧织女,搭桥喜鹊剪千万,好叫牛郎会他妻。”


 
 


九月九重阳节,唐代王维有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被认为能驱病辟邪,所以古人节日时将它或插头鬓,或佩之臂,登高游兴。


 
 


端午节,古有“恶五月”之称。端午节避恶去秽、驱邪禳灾的根由,源于古人“午为阳极”,后又派生出流传久远的门饰风俗。


端午节的剪纸与窗花不同,它的功能主要用于辟邪。胶东的蓬莱、长岛、龙口一带农村有剪艾虎、艾兔、五毒葫芦贴在门扇上的习俗,去邪、免灾、保平安。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