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票中20,000次大奖的秘诀

 喜欢博物馆 2021-08-29


五代水月观音壁画(敦煌石窟)张大千临摹 Photo by 博物馆摄影大神“动脉影”

首先和各位道个歉!今天馆内会出现几张丑图,是真真很丑的那种!所以请看官先有个心理准备。

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心理建设,请往下看之前先欣赏上图几分钟,上图是我非常佩服的博物馆摄影大神“动脉影”的作品。拍的是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五代时期壁画,水月观音。原画收藏在四川博物院。大家去成都可以看看。

这张水月观音线条和设色都很优美,观音散坐,倚靠山石,神态悠闲,仰望前方,似乎能看透世间的水中月,镜中花......


言归正传,最近有一条新闻很火,7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接受老校友邱先生捐赠的6000件古陶瓷器,并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古陶瓷博物馆”,邱先生担任馆长。据说,邱先生的这批古陶瓷器包括了两汉、魏晋、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和著名窑口。多是稀世珍品。

新闻一出后,各路文博界大拿却纷纷质疑,认为这批古陶瓷器都是赝品,在中国各地古玩市场都可轻松低价买到。摆地摊可以,进博物馆不宜。

邱先生自己随后表示不服。

他认为:古代每年生产几十万件瓷器是正常的,但现存在博物馆的很少,瓷器本身可以长久存放,精品瓷器比如官窑从古至今也都是高价值的硬通货,民间多有流通。因此,目前馆藏瓷器无法代表整个中国瓷器的整体,同样古陶瓷鉴定专家因为只看馆藏品,因此认知水平也受此局限。言下之意是,我的东西你们专家没见过,所以不认识。

事情到这里就进入僵持,双方讲的似乎都有道理,甚至从逻辑来说,邱先生似乎还更占上风。毕竟专家大拿判断这些瓷器是赝品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果标准说不清,道不明,经常需要靠经验或者多年训练的“眼力”来判断真伪,那对于未经训练的老百姓来说实在有点玄,我们为啥相信你?

好吧,接下来我就和看官们一起捋一捋。

再次提醒,前方丑图出没!高能预警!


duang!

宋官窑(低仿品)照片转载自微信:公益时报


雍正官窑瓷器一批(低仿品)照片转载自微信:公益时报


乾隆官窑一批(低仿品)照片转载自微信:公益时报

以上照片是媒体在邱先生位于厦门的库房内拍摄的,据说邱先生有类似藏品两万多件,此次捐赠的六千件是从中精选。邱先生是成功的企业家,从底层开始打拼,后获成功,有能力,也很自信。

我们这里不评论人,不从道德层面看问题,不瞎分析所谓“阴谋论”。我们仅仅从东西本身入手,就物论物,希望格物知道。

首先请各位看官凭直觉判断上面三张图是丑还是美?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些东西不好看。少数特别理性的人会分析,这些都是历代的官窑,代表当时最上层社会的审美,虽然看着有点怪,但说不定当时就认为这好看呢?

前方美图出现


赶紧上几张美图,给看官们压压惊。

南宋官窑 粉青釉葵口洗(口小残,后补)国家博物馆藏


清代雍正官窑 胭脂红釉盘 国家博物馆藏



清代乾隆官窑 仿朱漆菊瓣盘 国家博物馆藏

以上三件东西都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是宋、清两代瓷器中的佼佼者。如果看官有兴趣,可去国博欣赏,当然更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看看我之前写的介绍文章~

请大家注意,第一件和第三件都是有些许残破的。虽然残了,可代表中国的博物馆仍然精心收藏,视为拱璧。

我还是先请看官们用直觉判断一下,这三件东西是美是丑?这一次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些东西真好看!


常常有喜欢古董的朋友困惑,我不是专家,经常又碰到“砖家”,怎样才能判断东西好坏啊?

有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东西好不好看?人的直觉往往就能判断一件东西是好看还是不好看。一件东西如果好看,就算不是真古董,但至少还可以悦目娱心。一件东西如果不好看,首先是真古董可能性就小,另外就算是真的,看着也闹心。

除了仍然有点玄的“美丑”之外,其实还有些维度能帮助大家判断。首先是经济学里经典的市场规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只要在一个自由的市场里,商品的价格就会由市场来决定。

正好,大家喜欢的古董就有个非常活跃的自由市场。所以我们只需要上拍卖公司的网站,比如国外的苏富比或者佳士得,国内的嘉德等等,查一查最近几期拍卖会上成交的宋官窑,雍正、乾隆官窑大概是什么价格。心里也就有了标尺。一般来说,宋官窑因为太罕见,上拍的也不多,所以价格可以用千万做单位。而相对多一些的雍正、乾隆官窑,单位也是百万。

如果邱先生的这两万件都在市场里流通的话,那因为量一下多了,根据供求的规律,官窑价格应该能下降不少。可惜的是,全世界古董买家都孜孜以求的“漏”,全部被邱先生捡到了,捡了20000次!

莫非市场规律到了邱先生这里就失灵了?

另外有一个维度,叫做同行评议。这在很多专业的研究领域是普遍存在的标尺。比如理论物理研究领域,这个世界上能和爱因斯坦一样懂行的人非常少,那如何判断对错?靠的也就是一小部分行内人士的相互判断。我们常常会说,专家的话不一定可信,不要迷信权威等等。这话没错,但“同行评议”往往是判断一个专家的理论是否靠谱的好办法。

如果故宫博物院瓷器馆里摆的全是假货,那估计瓷器馆负责专家很快就会被同行的口水淹没而下岗。这次北师大捐赠其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同行评议的力量强大。

最后小结一下,要玩古董,先看美丑,然后要了解市场行情,最后要参考专家意见。看美丑要先问自己内心;了解市场可以看拍卖会;专家意见可以参考同行的说法,适当结合点自己的理智分析。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远离假货是基本能做到的。但捡漏是不能保证的,那靠得是纯纯的运气!


我之所以会写这篇小文,是因为前几天和一位业内朋友聊天后有感。这位朋友是我认识的最靠谱的古董专家,真、假、好、坏从不含糊。而她之所以能获得这种名声,也是同行评议的结果。她在知悉北师大捐赠新闻后,久久无法平静,专门写了一段文字给我参考,我深以为然,原文转载如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其实此次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师大受赠6千件古陶瓷事件,出错固然在于鉴定技术不足,更主要的是缺乏基本常识,掌握鉴定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结合才能逐步具备,而基本常识,作为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步入收藏领域时应该有所领受,就拿收藏古陶瓷来说,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必需阅读一番,了解整个嬗变过程,熟记其中制作的高峰期及里程碑之作,这样你在收藏作品时明白其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及重要性,就能以与其匹配的价格收下,如宋代时期的官窑、哥窑是珍品奇品,存世量极少,每件价值百万千万,除非瑕疵残缺的,所以当遇见大大低于此价的时候得用心把看,万不可图便宜拿下,恐是“苦药”。

2014年一只直径8cm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2.8亿天价,有人疑惑,有人嘲讽,殊不知这是件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其胎土上等,淘炼精细,彩料纯正,绘图生动,制作讲究,工艺精湛,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科技含量于一体,更是景德镇世世代代窑工们智慧与创造的结晶。

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存世量有记录的仅为20件左右, 其中大部分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所收藏,少数为著名私人所有。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1件,其中6件用于长年展出,北京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英国大卫德基金会、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瑞士日内瓦宝尔博物馆各1件,私人收藏有日本资深古董商板本五郎1件,香港欧伯龄藏2件,故而一旦有作品现身于世,必然是天价成交。

收藏中对重器、精品、普通货、赝品概念要明确,重器、精品与普通货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来取决,赝品一概杜绝。有了正确的收藏基本常识,在还未具备鉴定技能的情形下,以推理分析来明理事由,可避免中邪吃药的案例,北师大领导若在受赠之前了解一下收藏行情与现状,就不至于发生这场闹剧,贻笑大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