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东京博物馆第19期。 从上期开始我们回归中国文物,首先请你欣赏了青铜器,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巅峰之一。 这期则请你欣赏几件中国历代的雕刻作品,颇具各个时代的代表性。 此处请横屏或侧屏欣赏 羊首石雕 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出土 东汉-1~2世纪 罗振玉寄赠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这件东汉的羊首浮雕沧桑质朴,羊首雕刻得气韵生动,一看可知不是出于凡手。羊在古代象征吉祥,子孙繁荣,这件东西原是放在墓中,希冀祖宗在身后仍能荫蔽后代。 它出土于我国山东临沂,后被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中国近代考古奠基人罗振玉先生收藏,最后归藏于日本。 西王母故事石雕 来自中国山东省晋阳山慈云寺天王殿 东汉-1~2世纪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汉代人特别相信神仙鬼怪,而这石刻描绘的是西王母出行,仙官簇拥,车马仪仗,甚至还有一段狩猎的景象。西王母故事的题材在当时文物上比较常见。说是描绘神仙,其实是当时帝王出巡景象的复刻,这给历史研究提供了资料。 这件石刻同样来自我国山东,不过是直接从慈云寺的天王殿内拿走的,这里边估计有故事。 狮子钮田黄石印材 中国 明代-14~17世纪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东博收藏的古代雕刻不多,时间跨度极大,刚刚还是东汉,现在已经入明。 田黄石太出名了,早已是一石难求,价格是黄金的几百上千倍,但就算在古代,田黄产量还大的时候,像图中这么好的田黄也是少见的。它黄得像剥开的栗子,质地温润,雕刻的狮钮也是活灵活现,有动感。 狮子钮田黄石印材(另一角度) 中国 明代-14~17世纪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田黄因为从清代开始就产量日渐稀少,为省材料,越来越少被用于立体雕刻,到后期最常见的是薄薄的一层“薄意雕”。 此处请横屏或侧屏欣赏 自上而下依次 几何纹螺钿笔(木制漆绘) 狮子钮田黄石印材 双龙银花纹歙州石方砚 人物螺钿印箱 中国 明代-14~17世纪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此处请横屏或侧屏欣赏 剔红蟠螭纹椭圆盘 中国 元代-14世纪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这是件元代的剔红,水平很高!剔红我们“喜欢博物馆”曾有3期专门介绍,你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浏览。 元代剔红特点是“深刻”,所以呈现的效果更有立体感和力量感,我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效果,因为欣赏时有一种“爽利”的感觉,能帮助一洗胸中积郁。 此处请横屏或侧屏欣赏 雕漆雕龙盖盒 大明嘉靖年制铭 中国明嘉靖年间(1522~66)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此处请横屏或侧屏欣赏 雕漆雕龙盖盒(局部) 大明嘉靖年制铭 中国明嘉靖年间(1522~66)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这是剔红这类工艺品发展的趋势,再往后的清代,这种繁华之感更加极端,欣赏时反而给人憋着没法透气的感觉,你可以点击上方链接,里边有几件乾隆时期的剔红,你可试着体会。 先欣赏到这,祝周末愉快! *** 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系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