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立东京博物馆20-中国古代书画

 喜欢博物馆 2021-08-29

国立东京博物馆第20期。

上期我们欣赏了东京博物馆藏的几件中国古代雕刻。

本期则请你欣赏该馆的几件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东西不多,但有代表性,能反映日本人对中国书画的审美情趣或者价值取向。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墨竹图页

唐绘手鉴“笔耕园”之内

纸本墨画

荣阳笔

中国

元~明代-14~15世纪

日本重要文化财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笔耕园》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将日本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及以后从中国获得的绘画汇集成的一份手鉴。

《笔耕园》收录了作品60副,其中不乏南宋名家的佳作,更有其它朝代品质很高的作品。而此幅是其中之一。

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文人画成为主流,绘画的功能从“教化”变成了“自娱”,而绘画的评价标准也成为了“高逸”,普通话大概就是脱俗。你可在这幅山石墨竹上体会体会。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双钩填墨兰亭序册

纸本墨书

翁方纲书

清代-18世纪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这是清代大学者翁方纲用“双钩填墨”的方法临摹的《兰亭序》。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双钩填墨”技法是传承中国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方法。

“双钩填墨”即把纸或绢覆在真迹上,向光照明,用细劲线条勾勒边缘后再填墨而成副本。高手的作品能反映原作的神韵,因此后世也多被用于造假。

据传说,唐太宗甚爱王羲之的书法,遍寻王书真迹,把味临摹,嗜此不疲。听说王羲之的精品《兰亭序》在越州老僧辩才手中,不惜派人施骗,致使辩才抑郁而亡。

唐太宗获得《兰亭序》后,每日欣赏、临摹,爱不释手。又召其朝中书法大家进行摹写,将摹本赐给太子和诸王。其死后,高宗李治尊遗命将《兰亭序》同太宗同葬于昭陵中,《兰亭序》真品从此失于世间。

现今我们所见《兰亭序》法帖,应该都是唐太宗生前朝中大家的摹写之作。这些作品中,尤以冯承素所摹最佳,冯氏因临过王羲之《乐毅论》,对《兰亭序》笔法深有感触,其摹本世称“神龙本”,尤为逼真,保持了原本的笔墨情趣和神态风韵,对后世影响最大。而冯氏摹本采用的就是“双钩填墨”技法。


明嘉靖年间的丰坊建有史上著名的藏书楼,谓之“万卷楼”,藏书及真迹碑帖极多。据传,其所造两个版本的“神龙本”《兰亭序》流传至今。这两个版本就是以“万卷楼”中所藏“神龙本”真迹为底本,采用“双钩填墨”技法所制,右军风采仍然不失。而“神龙本”真迹则在“万卷楼”付之一炬的时候也随之灰飞烟灭。

而这幅作品应该就是翁方纲根据“万卷楼”流出的据“神龙本”用“双钩填墨”技法摹刻的作品为底本,再次“双钩填墨”摹刻而成,就是原作副本的副本的副本,但仍是颇具神采。中国文脉薪火相传,此为一例。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草书尺牍册

纸本墨书

文征明书

明代-16世纪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文征明,太出名了!“明四家”之一,书画俱佳,其书法有“明代第一”之称。不用多介绍了,你可自行体味。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纸本墨拓

编纂:清代-乾隆34年(1769)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淳化阁帖》中国文人对它爱称“阁贴”。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心目中一份“圣经”般的存在。也是中国数千年文化薪火相传的例证。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供后人欣赏、临摹。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纸本墨拓

编纂:清代-乾隆34年(1769)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纸本墨拓

编纂:清代-乾隆34年(1769)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淳化阁帖》传世后,历代屡有重辑翻刻。传至明代,翻刻本已笔迹失真。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正本清源,于乾隆三十四年敕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等以内宫秘藏初刻本为蓝本,重新整理、雕刻,是为《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此处请横 / 侧屏欣赏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纸本墨拓

编纂:清代-乾隆34年(1769)

国立东京博物馆藏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镌刻在青白石板上,用于制作拓本。上边就是当时的拓本之一。因为独特的文化意义,重刻后的“阁贴”拓本也并不多,备受珍视。

乾隆皇帝非常重视这件文化工程,因此将原刻石版嵌于圆明园之一长春园中的蕴真斋廊壁,因为收藏此帖刻石更名“淳化轩”,可惜后与圆明园同毁于战火。

中国文化史上此类故事众多,常令人唏嘘不已。可这种重视文化的传统似乎也因众多的磨难而镌刻进了国人的基因之中,导致中国文化虽历经劫难仍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转而也让国人倍感自豪。

今天先欣赏到这,祝周末愉快!

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系列

国立东京博物馆 I - 日本艺术品

国立东京博物馆 II - 日本漆器

国立东京博物馆 III - 日本茶器

国立东京博物馆4 - 日本古代歌舞面具

国立东京博物馆5 - 日本刀

国立东京博物馆6 - 日本刀镡

国立东京博物馆7 - 日本陶瓷

国立东京博物馆8 - 日本书画

国立东京博物馆9 - 日本根付

国立东京博物馆10-造像之一

国立东京博物馆11-造像之二

国立东京博物馆12-造像之三

国立东京博物馆13-造像之四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造像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日本艺术品

国立东京博物馆15-埃及文物1

国立东京博物馆16-埃及文物2

国立东京博物馆17-朝鲜文物

国立东京博物馆18-中国青铜器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波斯 | 埃及 | 朝鲜 | 合集

国立东京博物馆19-中国古代雕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