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可阅读】走进这座建筑,了解上海的“前世今生”......

 hyd129 2021-08-29
图片

在上海市中心人民公园西侧南京西路325号,矗立着一幢吸引着众多目光的钟楼,它就是上海跑马总会旧址,现在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无论是咖啡色面砖与乳白色石块的建筑外墙,还是四面镶有圆形大钟的高耸钟楼,都仿佛在告诉人们,它经历的岁月磨砺,阅尽的人间繁华,见证的历史变迁,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这座有故事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曾经……

图片

建筑组成

东楼+西楼+景观庭院

整个建筑群由东楼(原总会大厦)、西楼(原总会行政办公楼)及两者间的景观庭院组成。

图片

东楼(原总会大厦),作为其核心建筑,占地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33年施工时规模浩大,当时雇佣土木工近千人,于1934年建成。

建成后大楼主体分四层,另一二层之间部分区域设有夹层,原为跑马总会贵宾用滚球娱乐场地。

楼的北端设有高达53.3米的四方形钟楼一座,上盖尖形楼顶,四面装配了直径达3.3米的大钟,钟面上的数字为罗马文,气势壮观,远远望去,指针一目了然。

大楼西面为采用了八根塔司干式柱身构成的柱廊,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简洁而又淳朴的塔司干式柱式,只在上海为数不多的建筑上使用。该建筑将塔司干柱式做成贯通二、三层的柱廊,这种手法在西方建筑中也很少见。

图片

西楼(原总会行政办公楼),建成时间稍早于东楼,为上世纪20年代所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体有三层,建筑风格则为英国古典主义风格。

建筑历史

东楼+西楼+景观庭院组成的

该建筑原名跑马总会,顾名思义在建立之初,这里会不定期进行赛马活动,场面盛大,热闹非凡。在总会大厦(东楼)底层设有售票处、领彩处;夹层设会员用滚球场;二楼设会员俱乐部:包含咖啡室、纸牌室、阅报室及弹子房等休闲娱乐设施,楼面东侧室外为斜倚式看台;三、四层设会员包厢30多间,其东面走廊直接对望跑马场地,以便包厢客人观赛;顶层则是职员住室等。行政楼(西楼)一楼主要为马厩及相关设施,二、三楼主要以办公为主。总会大厦(东楼)及行政楼(西楼)中间的庭院是赛马预备场地。

图片

上海解放以后,该处收归国有,整体也随时间发展有过几次变迁。先后作为上海图书馆(1951―1997)、上海博物馆(1951―1959)、上海美术馆(2000―2012),并为配合新的使用功能进行了多次改造和加建。在岁月的舞台上,这座建筑见证了上海城市建设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变迁,也记录了几代上海人的青涩与成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建筑修缮

尊重历史、保护优先、精心修缮

2015年,随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馆规划落地于此,相关部门秉持“尊重历史、保护优先、精心修缮”的原则,充分利用建筑和环境要素,始终要求做到装饰与展示内容、文物等紧密结合,在营造历史氛围的同时,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做了一系列改造工作:

图片

1、环境整合、开放共享

此次改造一方面致力于将历史建筑优雅地展现在公众视野,另一方面强化其作为博物馆功能的公共属性,真正成为人们活动和交流的场所。拆除了原围墙与南京西路黄陂北路转角处二层商业建筑,使得南京西路直接与庭院连通。重新开放先前封闭的西楼一层敞廊,使其通向黄陂北路次出入口。同时为了与之相呼应,东楼五层露台改造成屋顶花园。这一系列的改变从整体上提升了空间品质。

图片

2、整体保护,精心打磨

充分尊重历史,力求保留住建筑本体的原真性、整体性,设计施工团队精心保护各重点部分。设计中注意历史环境再生、历史信息叠加,在可识别性的基础上增加新设计的元素。对东、西楼历史外立面进行整体保护,修缮清水砖墙、泰山砖、特色装饰及钢门窗等构件。对室内重要空间进行重点保护,对具有特色的装饰细部进行原位修缮。在东楼大楼梯空间增设自动扶梯,展示原东立面泰山砖体现新老信息叠加。保留原西楼内隔墙木装饰构件,因地制宜设计展厅空间。

图片

3、恢复原貌、重塑功能

为满足现代博物馆观展需要,使博物馆的参观流线更流畅,设计团队在最初设计方案里对总体流线进行了梳理,丰富了空间层次,但在实际工程勘察、施工过程中逐渐发现东、西楼之前有一些历史元素因为功能需求被隐蔽起来,为恢复历史本来面貌,最终的设计方案做了多次调整,包括恢复东楼一层展厅的柱身和墙体的水刷石饰面;去除东楼二层走廊的后期遮蔽,将水刷石墙面和精美的藻井天花重新展现;将施工中发现的西楼一层原马厩地砖,清洗修缮后铺设展示于西楼敞廊出入口……正是因为这样一次次的修改与融合,才让我们看见今天最真实的“它”。

图片

建筑现状

第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城市变迁

的地志性博物馆

2018年3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幢建筑在8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多个阶段,最终变身成为第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城市变迁的地志性博物馆。以基本陈列为主的东楼设“序厅”、“古代上海”和“近代上海”三个常设展厅,全面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博物馆藏品总数约12万件,分书画、金属、陶瓷、工艺、证章、文献、印刷品、纺织品、石刻、钱币、照片、剪纸、邮票、唱片和其他杂项等十五大类,陈列展示文物约1000余件/套。  

图片

可以说如今的博物馆在呈现上海6000年历史轨迹的同时,与附近的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大世界等一起,为人民广场文化区增添了老上海元素,亦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地标。

建筑

打卡点

图片

东楼钟楼

东楼北侧有高达53米的坡屋顶钟楼,是城市主要道路南京路的对景和重要地标。四面的3.3m直径大钟成为这一城市区域的标志。

图片

西楼马厩地砖

西楼一层原为跑马总会时期的马厩。在施工过程中,马厩原来的地砖无意中被重新发现。经过细致的清洗修缮后,这些地砖现在铺设展示于西楼敞廊出入口处。

图片

东楼大楼梯

大楼梯一侧留存原东立面泰山砖及水刷石墙面被精心清洗和修缮,成为历史博物馆的重要公共空间。大楼梯另一侧为此次改造中保留保护的美术馆时期东立面外墙。墙体内侧为此次新增的石材装饰面,上面刻着上海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份。新旧墙面的对比之下,历史和现实在此交汇。

建筑

开放时间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325号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11号出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