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二、三

 刘沟村图书馆 2021-08-29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1----1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直管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邓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邓州市总人口188万,其中城市人口40多万。邓州地处豫西南、湖北交界部位,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附近,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
    邓州七千年文明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众多,为了弘扬邓州历史文化,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家乡,培养各位热爱家乡的情怀,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整理出以下古迹资料,邓州地大物博难免有所疏漏,可能存在偏颇错误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一-------八里岗遗址

  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9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6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地层。

   发掘工作主要在遗址的中心区进行,共清理窖穴、灰坑500余座,房屋遗迹48座,墓葬120余处,获得了大量陶、石、骨器等人工制品以及谷物、兽骨等自然遗物,其中大多数为仰韶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新石器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遗存。其文化序列比较完整,为南阳盆地史前文化研究增添了一批新资料,其中多座仰韶文化晚期前段及庙底沟期的连间长排房子不仅在同类遗存中年代早,而且房屋本身及其他与之相关的迹象保存亦比较完备,更为史前考古学通过聚落遗存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一批较好的素材。

   几次发掘所见遗迹均窖穴和灰坑,分布密集,其间打破现象较多。大多数窖穴为圆形口小底大的袋形坑,较完整的尚深3米余,有的坑壁抹泥,有的穴底铺垫碎红烧土层以防潮,不少窑穴的堆土经浮选采集到炭化稻谷及其它炭化果实,还有若干窖穴废弃后用来葬人,或者整猪整狗出土。灰坑0土大量陶器,亦常见鹿、牛、猪、蚌等动物遗骸。

   迄今清理的房屋基址绝大多数属仰韶晚期偏早阶段及庙底沟时期,多为分间长徘房,也有双套间和单间者。均呈东西分别的南北两排,间隔约20米,年代相应。各排里不同年代的房子层层叠压,但始终不离本排的位置。两排房屋之间的地层堆积呈多层相迭的水平状,平整而较致密坚硬,包含遗物少而细碎,不见同期灰层或灰坑一类堆积,当是一处由人工不断平整铺垫的空场。表明这一聚落区虽在长期内房屋存在废弃与重建,但聚落布局经一次性规划后长期延续不变,是该聚落变迁过程中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两排房屋不乏保存不好而仅余墙基或垫土者,但也有很多遭火焚毁弃,其墙体和居住面均被烧烤成坚硬的红烧土,因而保存状况良好。有的残墙尚高达70厘米左右,室内器物也因不及搬走而遗留原址,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所有长房的建筑方法基本一致。

在以上房屋聚落遗存之下叠压着一处属仰韶文化半坡期的墓地。墓葬排列大多紧密,叠压打破现象十分复杂,大约可以分为早晚两个阶役。晚段者以多人合葬竖穴土坑墓为主,有的留有二层台,每墓葬数人至十数人,甚至近百人不等,多数为二次葬,少见一次葬:早段者多为单人一次葬竖穴土坑墓,以东西走向、头向西者为多见。各墓随葬品不等,少者13件,多者20余件,以陶器为主,有的以鼎、罐、钵、器座为一套。在墓地范围内还有多座圆形祭坑。抑或是与墓分开的随葬品埋纳坑,一般不大,埋有十件猪下颌骨和少量猪头骨,有的也同时出土数件陶罐、盖等明器。

     1993328日及19941225日,《中国文物报》先后两次在显要位置作了专题报道,1994年《华夏考古》杂志发表了发掘简报,并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邓州旅游独具特色。邓州市建置较早,属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考古发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之多,有文字记载邓州历代为国、郡、府、州、郡、县、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很丰富。

  邓州市文物古迹甚多,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穰、涅阳、冠军、安众、乐城、临湍等古城遗址;秦汉墓群,南北朝彩色画像砖;福胜寺塔、花洲书院、邓国侯吾离陵等名胜古迹;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邓州知州,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19855月,在福胜寺塔下地宫中发现的金棺、银椁、舍利子等稀世珍宝,更是辉映邓州。八里岗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里岗遗址东西长250余米,南北宽200余米,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经1991至

1998年的六次发掘,已揭露面积4500平方米,共清理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

坑、窑穴千余个,器物标本万余件。 


(八里岗遗址远景) 

八里岗遗址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厚达5米;下部为仰韶时期遗存,分属于仰韶早期

半坡类型和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上部分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八里岗四期文化。 

   仰韶早期半坡类型遗存主要为墓葬。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大多无葬具,个别墓

葬偶见类似葬具一类的棺灰痕迹。 

早期墓葬流行单人一次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到后期,二次葬增加,最终成为盛

行的葬制。 

发掘墓葬多为集体合葬墓,墓中男女老少均有,每墓人数从几人至近百人不等。大

部分墓葬都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少量骨器、石器。 

 随葬陶器的基本器形包含有鼎、罐、器座、钵、仓形器,陶仓形器形制特殊,为

八里岗遗址所独有。总体来说,与河南地区其它仰韶文化遗址相对比,八里岗遗址墓

葬随葬品的数量最多。 


(房基挖掘现场) 

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遗存主要为房基。房基均为长排连间房,南北向居多。房间

有套房,大小间配套,之间有门道相连,并有独特的单侧推拉式房门。房间地面经过

人工铺垫,墙角、房顶均用草拌泥粉刷。房前一般有小型广场。 

八里岗遗址的房基是目前我国所知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房基,为复原仰韶文化中、

晚期房基建筑乃至整个聚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里岗屈家岭文化遗存主要为窑穴。窖穴为圆形、口小底大的袋形坑,较完整的深

3米有余,坑壁抹泥,穴底铺垫碎红烧土层以防潮。 


出土随葬品陶器

遗物以陶器为主,主要为泥质和夹砂灰陶,泥质红陶和黑陶少见。器形包含有鼎、

壶形器、杯、盆、钵、双腹碗、罐和豆等。纹饰以旋纹和附加堆纹为主,网格纹、宽带

纹和晕染式纹样少见。 

石家河文化遗存主要为袋状或锅底状灰坑。灰坑中出土有大量陶器,亦常见鹿、

牛、猪、蚌等动物遗骸。陶器器形有盆、杯、豆、鬹等。 

八里岗四期文化遗存主要为袋状灰坑。陶器器形有罐、釜、盆、杯、豆等,为龙

山时代晚期遗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八里岗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式、社会形态及埋葬习俗提供了极其丰富

的实物资料,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01年6月,八里岗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里岗遗址东西长250余米,南北宽200余米,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经1991至

1998年的六次发掘,已揭露面积4500平方米,共清理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

坑、窑穴千余个,器物标本万余件。 


(八里岗遗址远景) 

八里岗遗址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厚达5米;下部为仰韶时期遗存,分属于仰韶早期

半坡类型和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上部分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八里岗四期文化。 

   仰韶早期半坡类型遗存主要为墓葬。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大多无葬具,个别墓

葬偶见类似葬具一类的棺灰痕迹。 

早期墓葬流行单人一次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到后期,二次葬增加,最终成为盛

行的葬制。 

发掘墓葬多为集体合葬墓,墓中男女老少均有,每墓人数从几人至近百人不等。大

部分墓葬都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少量骨器、石器。 

 随葬陶器的基本器形包含有鼎、罐、器座、钵、仓形器,陶仓形器形制特殊,为

八里岗遗址所独有。总体来说,与河南地区其它仰韶文化遗址相对比,八里岗遗址墓

葬随葬品的数量最多。 


(房基挖掘现场) 

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遗存主要为房基。房基均为长排连间房,南北向居多。房间

有套房,大小间配套,之间有门道相连,并有独特的单侧推拉式房门。房间地面经过

人工铺垫,墙角、房顶均用草拌泥粉刷。房前一般有小型广场。 

八里岗遗址的房基是目前我国所知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房基,为复原仰韶文化中、

晚期房基建筑乃至整个聚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里岗屈家岭文化遗存主要为窑穴。窖穴为圆形、口小底大的袋形坑,较完整的深

3米有余,坑壁抹泥,穴底铺垫碎红烧土层以防潮。 


出土随葬品陶器

遗物以陶器为主,主要为泥质和夹砂灰陶,泥质红陶和黑陶少见。器形包含有鼎、

壶形器、杯、盆、钵、双腹碗、罐和豆等。纹饰以旋纹和附加堆纹为主,网格纹、宽带

纹和晕染式纹样少见。 

石家河文化遗存主要为袋状或锅底状灰坑。灰坑中出土有大量陶器,亦常见鹿、

牛、猪、蚌等动物遗骸。陶器器形有盆、杯、豆、鬹等。 

八里岗四期文化遗存主要为袋状灰坑。陶器器形有罐、釜、盆、杯、豆等,为龙

山时代晚期遗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八里岗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式、社会形态及埋葬习俗提供了极其丰富

的实物资料,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01年6月,八里岗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所在的邓州市由于条件所限,目前所出土的万余件文物不得不暂时存放在南阳市文物研究所的文物库房里。由于库房面积小,许多文物只得叠压堆放,出土陶片得不到整理修复,一部分出土的陶器(片)因无处存放只能暂存租用的民房中,给文物保管和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骨、石、陶等各类文物混放不利于分类收藏保管,部分陶制器物已出现风化现象。今后,北京大学还将继续与南阳文物部门合作对八里岗遗址进行发掘,随着发掘工作的开展,必将出土更多的文物,难道仍把这些文物随便找个地方放置了事?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文物是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因此,该遗址工作人员呼吁:尽快建立遗址自己的库房,让出土的文物有机会展示,从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二------  月牙池


 

邓州月牙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防建筑,也是邓州风景胜地之一,明清时又跻身于邓州八大景之列,历来广受邓州人民青睐,引来一代又一代游客。

在中国城池建筑历史上,多有瓮城出现,它多设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外,如南京应天府、中都凤阳府、北京顺天府,以及西安、归德(今河南商丘)、平遥等府、州、县级地方城市,以及长城山海关、嘉峪关等关城,均设置了瓮城。其中以南京聚宝门(今名中华门)瓮城最为庞大复杂。瓮城,又称月城、曲池等,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或筑于城门两侧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大大加强了城墙的防御能力。
    邓州月牙池,又称月城,是设于城门两侧的那种城池。邓州月牙池与其他的月城不同,它没有城门、城楼,只是两道弧形向外的土城墙连接在一起,呈封闭式的城墙。从儿时的记忆中只搜索到弧形城墙上的城垛,从没见到过城门的痕迹。现在看见的月牙池城门墙洞,不是原有的,而是2004年原西城办事处重修月牙池景点时新建的,并非月牙池旧有的。据《邓州地名志》邓州城条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吴大有,在元代史天泽所筑土城旧址上重筑外城,以原宋金时西南城角(明代叫紫金山)所挖城壕的土堆积在紫金山以北为城墙,与东面元代月城的拱墙合拢相连,形成两条弧形城墙,组成一个月牙状城池。月牙形城墙长约百米,两城墙间宽70米,呈月牙形,故名月牙池,又名偃月池。
      由此可知,明代的月牙池是在元代所筑土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宋金时邓州城池屡被毁掉,元将史天泽另筑新城,利用金时城墙之基,把宋金的西城墙当做东城墙,向西南扩建至2.4倍,但偏现邓城西南部。城设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每个城门两边都建有月城,以保卫城门。当时月城的最大直径为120米。元代末期,邓州人王权起义占据邓州城和南阳城,元皇帝派失刺巴都血洗邓州城,从此邓州城被毁殆尽,仅剩一段弧形月城,城内二十余年没有人烟。残部与宋金时所存城角相连。
      现月牙池内是一块平地,那是因历来战事频仍,城池几经回修,“池”内建筑被毁而不复存在。据《明嘉靖邓州志》卷四载,“岳忠武庙,在小西关月城内”。可见,明时的月牙池内不是一块平地;现在的月牙池,在元代叫月城。
     解放初,月牙池的外城上还保留着城垛落,城墙比现在高出40%,月牙池向东向北与城墙连接在一起,纵观全城,各城门尚在,基本上是一座完好的城郭。但在后来的建设发展中,绝大部分城墙被毁掉,已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民居楼房,月牙池是所剩无多的城墙遗迹之一。
    后来,随着城内居民住房的增加,住户逐渐多了起来,月牙池以东以北与之相连的城墙尽皆被毁,月牙池成了一个简朴的乐园。放乐学的孩子们在这里攀爬嬉戏;无忧无虑的羊儿们日复一日的在城墙上攀上跳下,啃着野草和树叶;时而有人偷偷的在成墙角取上些黄土,回家掺和煤粉做球,或培植花木,……以至月牙池瘦成今天这个样子,唯一能遮掩其日渐消瘦体型的是城墙周围那些永远长不高的酸枣和野树。消瘦和减低的月牙城墙,像一位弯腰驼背的孤独老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仰望蓝天,向人们倾吐着她昔日屡经变迁的种种无奈和感慨,憧憬着新时代将要给她带来的无限美好理想。
    2004年,月牙池终于盼来了新生。正当人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新生活的时候,邓州市原西城办事处给月牙池换上了新装,加厚了城墙,修建了角亭,铺设了几条青石小路,加开了池门,城上城下装上了无数各式各样的灯具,池内池外开辟了两块不大的水泥砖场地,每到晚上,灯光齐放,一片通明,引来无数劳累一天的人们坐地乘凉,无比舒爽,无限惬意。但好景不长,不下数月,这胜景便成了一现的昙花,一片狼藉,惨不忍睹,以至成今天这个破败的样子。
 

什么是别都?别都犹陪都。是指因政治地理原因或其他政治军事形势的原因,朝廷或国家在正式首都之外选择特定地理位置所建立的辅助性首都。据邓州西城办事处的《邓州重修月牙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穰邑(今邓州市区)为楚国别都”。穰邑,位于楚之北境,方城之端,即今之邓州市。骆立群先生的《邓州古代史考?有关邓国侯吾离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指出:公元前704年,将邓国都城由今湖北襄樊市西北之邓成镇,北迁至当时邓国属地名穰的地方。古城遗址在今邓州市城区东南郭。邓国侯吾离时邓国的国都就在“穰”这个地方。可见春秋战国时邓州即是国都。邓国国都为什么后来称“别都”呢?张正明先生著的《楚文化志》对“穰”为邓国国都已有定论:公元前678年,周厘王四年(春秋·楚文王十二年),楚文王芈熊赀复伐邓,且伐及谷国,并灭之,“邓国遂归楚,都城穰复为楚之穰邑。楚为北进向中原扩展,在其北部边境地带,以其所灭国之国都为'别都’,作为楚王北征之临时驻跸之所。楚有别都十一,穰为其一”。可见,邓灭于楚后被作为楚国的别都已是有据可寻了。既是别都,楚文王来邓并为桃花夫人修紫金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关于紫金山

据《邓州重修月牙池记》载,穰邑(今邓州市区)成为楚国别都后,楚文王为其妾“桃花夫人”在邓州城区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在明清时形成的邓州八大景,有图片说明文字为:金山,又名紫金山、紫荆山,位於邓州土城西南隅,因冈隆起而名。其实,它只不过是一座土岗,早已影消踪失,只留下一个动听的名字——“金山浮翠”而已。儿时的我,曾在月牙池外割草时,见到的只有两块大石块,听大人们说,这是月牙池紫金山遗留下的,后来不知其去向。哪有什么紫金山、桃花洞!

关于桃花洞

重修月牙池记中提到:楚文王为其妾'桃花夫人’在所建的紫金山上开凿了“桃花洞”。此说虽缺少具体的依据,但可以肯定地说,紫金山有桃花洞是不争的事实,是有佐证的。邓州明内阁首辅李贤,虽一生在朝为官,经历五朝四位皇帝,但在他回乡省亲的时候,曾留有访桃花洞的诗:“我访桃花洞,桃花犹未开,古柏虬龙舞,悬泉风而筛。春风吹不断,好鸟忽飞来。焚香对仙侣,愧尔生尘埃。”可见,月牙池旁的紫金山上确有桃花洞,至于洞在山的方位及朝向已无文字记载,它早已随着山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了。

关于岳忠武庙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11421月,岳飞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1163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各地都修建了庙宇,有的叫岳王庙,有的叫岳忠武庙。邓州的岳忠武庙建在月城内。一般忠武庙前都栽植松柏,摆放有秦桧夫妇的铁铸裸体跪像。邓州的忠武王庙前是否有这些附属物,已不得而知。

月牙池屡经战火,至解放前后,从没听谁说到月牙池内曾有岳忠武庙,也不知何时何因被毁掉的。另外,据说历史上的月牙池,周边先后相继建起好多景点,很可能是一组景观群,诸如贾状元书院、看花楼、岳王庙、寺庙群、牡丹园、腊梅园、菊圃等,但未见到具体的文字与图画记载,各自的具体规模、方位与形体均无法交待,有待考究。


探寻邓州历史文化名胜之三----------花洲书院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声名显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人们一定会耳熟能详,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

书院创始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山谷诗注?百花洲杂题》)  

花洲书院,便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出河南省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不远,便可见一处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范仲淹原系江苏吴县人,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悲愤之余,乃上书皇帝,自请守邓;次年,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邓州任上。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邓州,范仲淹大显身手,他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一年后,朝廷命仲淹移守荆州,而邓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绵延数里,跪道挽留。仲淹为民情所动,终不忍行,遂上书皇帝,恳请留邓,皇帝也只好特许。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或击鼓高歌,或迎风长啸,颇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书院内,讲经者娓娓道来,听课者如沐春风,这座书院,便是如今的花洲书院。

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贬官的,还有其挚友腾子京。腾子京贬官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开始对照岳阳楼文图,反复揣摩,酿酝文稿。
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前,挥笔写下《岳阳楼记》。而花洲书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自范仲淹以来,花洲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又历经修葺,同时又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书院内既有《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又有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既有小巧别致、全国仅见的泮池、状元桥,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走进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

规模独特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纯粹任邓州知州,整修了花洲书院。从南宋至明朝,花洲书院屡圮屡修,曾为邓州州学。嵩阳书院记载:元朝时,曾作翰林院编修的蒙古族乃贤,“世居南阳,曾游学花洲书院”。明嘉靖、万历年间,知州张仙、夏忠等相继对书院进行整修。到了清朝,历任知州更加重视整修花洲书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现在的花洲书院,历经重修重建,总占地面积4.47公顷,建筑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书院建筑是花洲书院内主体,为五进四院,中院更有全国少有的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成为书院一大特色。书院西侧并列为二进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为新建四进三院的名人馆,中院有古三眼井——范公井,整个建筑风格为清代北方建筑。百花洲位于书院东侧,紧临邓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墙。布局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组成。别有洞天假山将南北隔离,洲北湖内大小三岛,岛上再现范仲淹任知州时与民同乐的嘉赏亭及菊花台等。百花洲建筑采用范仲淹家乡清代江南园林风格。从而使花洲书院形成完美一体的中国典型书院园林。
   
完美园林
   
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南临人民路,东临东二环、东三环路,周围布满宾馆饭店。书院内部设施及服务体系完善,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1046915日范仲淹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现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范仲淹后裔范文通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由谢绛在1039年任知州时辟建,后由范仲淹修建成书院园林,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2007
年,花洲书院被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花洲书院成功晋升3A景区。  

河南:邓州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邓州古城东南隅,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知邓时创建,并在此写就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书院现存有享堂、景范亭、万卷阁(藏书楼)及泮池、古井等清代建筑。书院另存古碑28通,是研究邓州及书院沿革的实物资料。创建千年来,花洲书院的性质一直未变,1905年被辟为邓州高级小学堂,现为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为弘扬范公忧乐精神,传承先进历史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各级政府相继投资对花洲书院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维修整治。居中为书院,是花洲书院的主体。院中既有《岳阳楼记》诞生处春风堂,又有的泮池、状元桥;东侧为百花洲园林,由龙首山、五蜂山、福地洞天和百花洲组成,楼、台、亭,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生辉,皆为江南园林风格;西侧为范文正公祠和名人馆;书院南面和东面为曲尺形的城墙和城壕,城墙上古柏森森,春风阁、览秀亭、文昌阁掩映其间。城河中流水潺潺,河岸上雕拦玉砌,城河上长虹卧波,使千年书院更加蔚为壮观。书院的主要建筑:春风阁、春风堂、先圣殿、万卷阁、范文正公祠、览秀亭、景范亭、思范亭、不欺堂、嘉赏亭、天学碧海、百花洲、硕池等。为丰富文化内涵,拓宽教育功能,花洲书院陆续建成四馆”(范仲淹纪念馆、中国书院博览馆、姚雪垠文学馆,邓州历史名人馆)四廊”(范仲淹诗文碑廊、名人咏邓州碑廊、中国书法大观碑廊、邓州历史碑碑廊),以充分展示了范仲淹的丰功伟绩和邓州悠久的历史文化。


花洲书院一角。 





 
   出河南省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不远,便可见一处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
   范仲淹原系江苏吴县人,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悲愤之余,乃上书皇帝,自请守邓;次年,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邓州任上。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邓州,范仲淹大显身手,他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一年后,朝廷命仲淹移守荆州,而邓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绵延数里,跪道挽留。仲淹为民情所动,终不忍行,遂上书皇帝,恳请留邓,皇帝也只好特许。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或击鼓高歌,或迎风长啸,颇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书院内,讲经者娓娓道来,听课者如沐春风,这座书院,便是如今的花洲书院。
   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贬官的,还有其挚友腾子京。腾子京贬官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开始对照岳阳楼文图,反复揣摩,酿酝文稿。
   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前,挥笔写下《岳阳楼记》。而花洲书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自范仲淹以来,花洲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又历经修葺,同时又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近年来,邓州市筹巨资对花洲书院进行了全面修复。目前,书院共占地126亩,由4部分组成。书院内既有《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又有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既有小巧别致、全国仅见的泮池、状元桥,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走进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




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南临人民路,东临东二环、东三环路,周围布满宾馆饭店。书院内部设施及服务体系完善,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1046年9月15日范仲淹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现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范仲淹后裔范文通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由谢绛在1039年任知州时辟建,后由范仲淹修建成书院园林,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 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路线指南

邓州市地处豫、鄂、陕三省交通要冲,焦枝铁路207国道贯穿全境,与南阳距离不足50公里,南阳、襄樊、老河口三个飞机场和通江达海的河口码头为其提供航空和水陆便利,南阳到花洲书院:49.8公里,大约1小时12分钟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