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笑大 2021-08-30

我国茄产业简述

茄子,又名“伽子”、“落苏”、“昆仑紫瓜”,别名酪酥、昆仑瓜、矮瓜、茄瓜、紫瓜等,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肉质柔软、味道鲜美、老幼宜食,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起源于亚洲东南热带地区,古印度为最早驯化地,西汉时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相传隋炀帝爱吃茄子,见其色彩奇异,认为是仙品,故赐名“昆仑紫瓜”;江浙人称其为六蔬,广东人称其为矮瓜,江浙皖部分地区人称为落苏。中世纪传到非洲,13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欧洲南部栽培较普遍,17世纪遍及欧洲叶部,后传入美洲,18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由于中国栽培茄子历史悠久,类型品种繁多,一般认为中国是茄子第二起源地。

从植物学分类及属性来看,茄子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外观千姿百态,有长栓茄、大圆茄、白茄、青茄、紫茄等,著名品种有北京线茄和广东紫茄等,常见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梨形等,主要变种有圆茄、长茄、矮茄3个。

图表1:茄子植物学变种及主要属性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从营养价值及使用功效来看,茄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紫色茄子中维生素含量相对更高;还含磷、钙、钾等微量元素和胆碱、胡芦巴碱、水苏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可以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的繁殖。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用法多样。果可供蔬食,根、茎、叶入药,为收敛剂,有利尿之效;叶可以作麻醉剂;种子可以作为消肿药,也可用为刺激剂,但容易引起胃弱及便秘;果生食可解食菌中毒。

图表2:茄子主要功效及原理(或使用方式)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茄子喜温、耐热,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风味独特,是中国乃至亚洲餐桌上的重要蔬菜之一,栽培面积大,在全球均有分布,以亚洲面积最大。中国各地均有栽培,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生产规模上已由农村的一家一户零散栽培发展到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产量高,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菜农致富的项目之一。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在茄子作为主栽作物的蔬菜产区,茄子在本地销售、出口蔬菜中占有重要地位,菜农利用日光温室保护,对茄子反季实施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大面积栽培,使茄子成为冬春季也能大量外销的主要鲜嫩浆果商品蔬菜之一,对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贡献显著。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也是全球茄子消费大国与出口大国。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同)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茄子种植面积为184.6万公顷,产量为5630.2万吨,单产水平约30.5吨/公顷;中国茄子种植面积为77.9万公顷,产量为3694.3万吨,分别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42.2%和总产量的65.62%,单产水平达47.45吨/公顷、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6.9吨/公顷,表观消费量约3692.82万吨,出口量为14802.4吨、价值1906.1万美元、单价约1.3美元/千克,主要出口销往地为中国香港、俄罗斯、中国澳门、越南,茄子每年进口量只有几十千克,有的年份甚至没有进口,2019年和2020年进口量就为0,进口金额随进口量同步波动、峰值为2016年的283美元。

图表3:2021年中国茄子生产、在全球地位、外贸、农特品牌情况概览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信息整理及制图:唯恒农业)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茄子产能不断提升,市场对茄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茄子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茄产业主要数据简析

生产端分析

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80万公顷左右;

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持续正增长;

市场需求:以国内为主;

主产区:茄子品种差异大,区域性强,以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四川等省份为主;

种质资源:200余份;

主导品种:绿萼小墨茄、大龙茄、圆茄、紫光圆茄、绿萼墨长茄、红茄、红罐茄、墨茄、红线茄等20余个品种为主;

生长习性:自然条件下,中国北方地区只能在无霜期开展种植,长江以南无霜地区可四季种植,目前我国茄子已经实现周年供应;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产业地位

种植面积:在全球比重常年达42%以上;

产量:全球产量占比普遍在59.13%~65.62%之间;

单位面积产量:中国整体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分大洲来看,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2014~2018年茄子产能排名均是: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分国家来看,2019年全球茄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以中国居首;

进出口贸易

出口规模:年出口量超1.4万吨、金额约2千万美元;

出口均价:近5年波动区间为1.26~1.35美元/千克;

出口旺季:7~9月,11~12月;

出口销往地:中国香港、俄罗斯、中国澳门、越南;

进口:进口量和进口金额远小于出口(2015年~2020年,中国茄子进口量只有几十千克,进口金额也只有几十到几百美元不等,部分年份进口为零);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农特品牌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

一村一品:9个;

我国茄产业核心总结

从生产来看,中国茄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7~80万公顷左右,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持续正增长,已经实现周年供应,市场需求以国内为主。

广泛种植于东北三省(即: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江浙(即:江苏、浙江)、湖南、两广(又称两粤,即: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各产区间茄子品种差异大、区域性强,主导品种以圆茄、长茄为主,目前主要有中原圆果茄子主栽区、东北紫黑长茄、华东紫红长茄、华中长茄、华南长茄、西北高圆茄、西南长茄7大主产区,并有七里茄子、启东青皮长茄、罗圩香茄3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认证、寿光纪台长茄等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认证、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紫长茄)等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从在全球的地位来看,大洲层面,全球茄子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均是亚洲;国家层面,全球茄子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均是中国。

中国茄子种植面积在全球比重常年达42%以上,产量比重普遍在59.13%~65.62%之间,单位面积产量整体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亚洲平均水平。2020年,全球茄子种植面积为184.6万公顷,产量为5630.2万吨,单产水平约30.5吨/公顷;中国茄子种植面积为77.9万公顷,产量为3694.3万吨,分别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42.2%和总产量的65.62%,单产水平达47.45吨/公顷、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6.9吨/公顷。

我国茄子产业现状:全球茄子看亚洲,亚洲茄子看中国

从外贸来看,中国茄子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有的年份甚至没有进口)。

其中,出口规模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2016年~2018年出口量、出口金额的逐年增长,2019年和2020年出口量、出口金额的持续下降。出口量谷值为2016年的0.77万吨,峰值为2018年的1.85万吨;近几年的出口金额约2千万美元、出口均价介于1.26~1.35美元/千克。2020年主要出口销往地为:中国香港、俄罗斯、中国澳门、越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