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遭网络欺凌的大学生更容易觉得生活失控吗?

 雷雳和学生们 2021-08-30

摄影师:戴书婷

遭网络欺凌的大学生更容易觉得生活失控吗?

王宏霞、周莉、雷雳

以往的横断和纵向研究一致表明,网络欺凌受害会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如抑郁、睡眠问题、自残和自尊下降等。控制感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但却被学者们较少注意到的心理健康指标。控制感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高水平的控制感与个体的积极体验相关,而低水平的控制感则与焦虑、非适应性应对策略和不健康的心理适应有关。

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王宏霞为第一作者的雷雳教授团队发表的论文(2021-08),探讨了网络欺凌受害与大学生控制感的关系。

一般压力理论指出,暴露在生活压力事件下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发展。以往研究表明被欺负者的相对剥夺感更高,而相对剥夺感与控制感显著相关。一项针对西班牙青少年的研究发现,网络欺凌受害与宿命论呈正相关,宿命论指的是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和认为个人无法控制命运的信念。

此外,根据“破碎假设理论”,压力性生活事件可能会破坏个体的信念系统,并进一步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素质-压力模型指出,人际宽恕是一种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不良影响的重要心理资源。

基于这些理论背景,王宏霞等人的研究发现,网络欺凌受害与控制感间不仅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还通过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间接作用产生相关。而人际宽恕表现出了双面的调节作用,即缓冲了网络欺凌受害与个体公正世界信念间的关系,但却加剧了网络欺凌受害与控制感之间的关系。

总之,该研究为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欺凌受害对其控制感的影响提供了初步见解,并且也为“过犹不及”这句经典名言提供了实证依据。

该研究于20218月在线发表于SSCI一区期刊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该研究的作者包括王宏霞、周莉、雷雳。

资料来源:

Wang, H. X., Zhou, L., & Lei, L. *(2021-08). Using shattered assumption theory to   understand how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is linked with perceived control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1-20. https:///10.1177/0886260521104257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