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人与规矩

 红谷斋主人 2021-08-30

众人与规矩

读《荀子》第二十九 法行

(峻岫)

(原文)

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公输”就是公输盘,也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是中国著名的能工巧匠。这里说: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即便是像鲁班这样的能人,也不能增加或者减少规矩。“绳墨”就是规矩,就是法度。“圣人不能加于礼。”圣人也不能,增加或者改变礼。因为礼,就是法理。比如孝悌人伦,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等。当然,所谓“礼”与“规矩”不同。比如九十度为直角,三百六十度为圆周,地球的自传与公转等等谁都不能改变,古今中外都不会改变。而所谓的“礼”则不同,“礼”是有阶级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因此礼也不是万古不变的。“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所谓“礼”大多数人只是遵守它,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只有圣人才是知道其中的道理,也能遵守它。“法”是遵法。大多数人只知道孝,为什么要孝,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圣人懂得;比如仁爱,大多数人不知道为什么要施行仁爱,但是圣人懂得必须施行仁爱,提倡仁爱。

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规矩”就是“绳墨”,而“绳墨”是不能改变的。“礼法”也不是圣人造出来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不能改变的。

其实这句话,上半段是正确的,下半段是错误的。自然规矩不可改变,而人为的规矩则是可以变的。也就是说“礼法”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为的规矩,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礼法就改变了;科学技术进步了,礼法也会相应地改变。众人于圣人的区别就是:圣人是自觉地遵守规矩的人,主动地推动变化,促进革新,锐意进取的人。而大多数人则是相对滞后的,被动的,安时处顺的,瞻前顾后的。这就是领袖与群众的区别。这不是说群众就是落后的,而是说,思想有差别,认识有先后。先知先觉的人虽然只是少数,但是则是民族的脊梁,民族的希望。(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