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眺喜来登 梦回20年前——西行手记·第二季③

 德兴社 2021-08-30
西行记第二季③

梦回20年前

再过几天,中国男足就将在多哈的哈里发国际体育场出战澳大利亚队,拉开冲击2022年世界杯12强赛大幕。受到疫情的影响,抵达多哈的国脚们除了训练之外,其他时间就只能在酒店指定的区域内活动。待在酒店房间里远眺窗外,笔者无意之中看到了20年前跟随国足出战十强赛时所下榻的酒店,只是很遗憾无法再往实地去看一眼。

1
没有经历就没有体会!

随着12强赛的临近,相信关心中国足球的球迷都会热衷于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一次国足能否再度杀进世界杯?坦率地说,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中国队能够连续杀入12强赛,这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现象,而且,笔者从1997年开始跟随国足南征北战,虽然期间喜悦的时刻更少一些,可就像张稀哲来到多哈之后所说的那样,“这一次跟四年前出战还是不一样,因为四年前是时隔多年第一次出战12强赛,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但四年后的今天,现在队里一半多的球员经历过四年前的12强赛,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让笔者颇有感慨。

这就好比20多年前,当笔者第一次跟随国足出战1997年十强赛时,国足实际上并不知道为了出线该做什么。那一次留给足球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实施全封闭管理,导致球员怨声载道,外界也对封闭式管理批评指责有加。相信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队主教练的李铁,对20多年前的那一幕依然深有体会,因而,此番当遭遇疫情、球队不得不被迫采取“泡泡式封闭”管理的方式时,李铁其实第一反应就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究竟该如何给球员减压?如何让球员不会感到枯燥?

所以,在经历在1997年封闭式的管理之后,四年后的2001年十强赛时,米卢接手国足之后,重点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提升队伍的技战术水准,而是从心理上让球员们减压。而中国队最终能够在2001年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也不是队伍在技战术水平、实力方面发生了质变,仅仅只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足球的心理问题。当然,必须要承认的是:恰恰是因为经历了1997年十强赛的失败,才知道面对2001年同样的十强赛时不该去做什么,而更应该去做什么。

遗憾的是,在2001年出线之后的15年时间里,中国队就始终未能再进入到十强赛之中,而且基本是两年一个周期,主教练也一直不停地再换,但实质确实越换越差,球队始终未能取得过外界所希望看到的成绩。直至2016年,中国队终于再一次踏上了12强赛(十强赛)的大舞台,才重新领悟到12强赛究竟意味着什么。某种程度上,2016至2017年的12强赛,就像是1997年的十强赛;而四年后的今天,当中国队连续第二次进入到12强赛时,似乎又让人隐约看到了与2001年十强赛相似的那一幕。

这就好比2001年十强赛时的中国男足真的实力与水准超越了1997年十强赛?未必!因为迄今为止,外界依然公认1997年出战十强赛时的那支中国队实力才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人员储备也是最为丰富的,各种类型的球员、有不同特点的球员也是最多、最丰富的。而2001年十强赛时的那支队伍,有特点的球员未必就超过1997年的那支队伍。

这似乎与现在外界对冲击卡塔尔世界杯的国足评价颇有几分相似。譬如,所有人都在说,现在的这支队伍尽管最近一期召入了几名年轻球员,但相比四年前的那支队伍,主力球员的平均年龄其实是大了四岁。尽管有蒋光太、艾克森、阿兰以及洛国富等入籍球员和归化球员的加盟,但整体实力与水准未必就超过四年前的那支队伍。

可是,就像张稀哲所说的那样,现在的这支国足这有一半多球员参加过上一次12强赛,而上一次12强赛时,虽然有里皮这样的世界级大牌,但球员还是懵懵懂懂,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因为在四年前出战12强赛时,中国足球已经远离12强赛(十强赛)整整15年了!于是,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主教练李铁所言的“经历”之意义与重要性。

因为年龄平均大了四岁,而且外界一直在说,中国足球这些年来的竞技水准其实是呈“下滑”之势,所以,大家对现在的这支国足前景并不太看好,这也很正常。就像2001年十强赛开战之前,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中国队有机会出线,即便是抽到了一支“好签”,也还是相信的人太少。但是,当中国队最终获得出线权时,人们心中的那种激情终于被点燃了。

2
信心并非简单的表达!

时至今日,在此番12强赛展开之前,不看好这支国足的相信不在少数。但这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球员在心态上更趋平和,这才是最关键的。而且,就前三次12强赛(十强赛)而言,中国队虽然不为外界所看好,但实际上成绩都不差,包括1997年十强赛以及上届俄罗斯世界杯12强赛,都是在最后一两轮才决定最终无法出线,而不是像悲观之人所预想的那样,三四轮之后就彻底“洗洗睡”了。于是,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武磊所说的,“这次在多哈的对手澳大利亚队和日本队实力确实比我们强,但这两场比赛并不是决定性的。”此言或许更说明目前球队的一种心态,是一种成熟的心态。没有先前的那种经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四年前的那一次经历,断然无法体会此言的深刻含义。

或许也正因为此,站在国脚们所下榻的酒店房间里,看着对面的那座国足20年前到卡塔尔征战十强赛时所下榻的酒店,难免让人心生感慨。距离澳中之战就只有不到四天的时间了,澳大利亚队的整体水平在国足之上,没有会对此提出意义。不过,现在的澳大利亚队人还没有到齐,不少效力于欧洲联赛的球员在29日还参加了一轮联赛,最早的也在30日才启程,入境卡塔尔之后按照相关规定至少需要隔离12小时,31日才能彻底解禁。于是,最多也就31日晚上和1日两堂训练课,最少则仅仅只有1日一堂训练课,然后2日出战中国队。面对疫情下的这样一个对手,中国队必败无疑?未必!

20年前的9月7日,中国队在没有空调的老哈里发国际体育场内,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凭借着李玮峰最后时刻的头球,从卡塔尔全身而退,虽然仅仅只有1分,但却让国足的前景进一步看好。20年后的今天,在远离澳大利亚的主场,国足如果能够同样全身而退的话,或许迎来的就是一片光明。而这也是国足目前正在全力以赴所争取的,这就是“全力抢分”的策略之一。抢到这第1分,意味着国足开了一个好局,整个队伍的信心与士气也就完全不同。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假设、一种梦想。梦想能否成真?如同国足的信心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言语的表达,需要用脚在绿茵场踢出来。那么,国足将在会在9月2日晚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呢?还是让我们耐心地等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