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食常常放到过期?可能是人出了问题

 泥塘里的小蝌蚪 2021-08-30

1


过年前,采购了一批零食当年货。

本以为假期没事干,全家人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零食吃个底朝天。然而,假期过去了,库存并没有被消灭掉多少。

为了尽快出货,哪怕一毛钱的广告费也没有,我也坚持每天投放多次广告:“吃呀,吃呀,很好吃的,再不吃要坏掉了!”

遗憾的是,收听率虽然还可以,转化率却始终不高。

世道真是变了,想想我小时候,家里根本存不住零食。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一律格杀勿论,存活时间绝不会超过24个小时。

放眼现在家里的零食,动不动就放过保质期。老鼠还知道不留隔夜食,家里那么多人还不如老鼠会吃吗?

到底是因为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2


闲来无事,翻翻书,无意中翻到了《水浒传》中“王婆贪贿说风情”的那一回,又喜滋滋地看了一次泡妞指南。

王婆对西门庆言道:但凡捱光(偷情)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驴儿大的行货;第三件,要似邓通有钱;第四件,小就要棉里针忍耐;第五件,要闲工夫。

我边看忍不住点头:“施耐庵老师,真智者也。”

突然,脑海中电闪雷鸣,金光万丈,我突然有了顿悟!为什么家里的零食越来越难销路?主要是人不行啊!

食色性也,两件事本来就是相通的。

当一个人离“潘驴邓小闲”的标准越远,无论食色,都注定是一个loser。

3


潘代表着美貌。

美貌包括了相貌以及身材。

为什么零食吃不掉,因为不够“潘”。身材好的人,吃零食的时候,毫不迟疑。吃前不会犹豫,吃后不会自责。

但是身材不行的人呢?每次把零食塞进嘴里之前,总会有阴魂不散的负罪感在脑中盘桓。

自从体重突然跳上三位数之后,我拿起零食的时候,总会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是白天还是夜晚?

白天的话,还能安慰自己,等下饭少吃点,如果是晚上,这些吃下去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会不会都长到身上?

受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影响,渐渐地,自然就会对零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零食的消耗量。

驴代表着胃口。

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很痛苦的。吃东西需要靠好的胃口,最好像驴一样大。

比如我儿子,胃口很小,休息日,零食敞开了供应都不吃。

但只要一开学,家里的零食就会飞速消失,因为学校的饭菜不好吃,他总是吃不饱。

同理可证,为什么零食放在公司里,就会吃得比较快。因为公司的伙食也大灵不灵,挑食的人,就总是吃不饱。

我的经验是,家里吃不掉的带去公司,下午四点以后拿出来,吆喝几声,瞬间就没了。

这就是驴的力量。

4


邓代表着钱财。

仔细观察一下,其实家里剩下的那些货色,大都是便宜货。如果是高级点的货色,销路还是可以的。

松子就比瓜子要受欢迎;现烤的猪肉铺比袋装的受欢迎;进口的生巧肯定比德芙吃得快。

为什么家里不多买一些贵的零食呢?归根结底还是穷啊!

贵就不够吃,多而贱就放到坏。

小代表着年纪小

因为小孩的味蕾的处于发育阶段,比大人要敏感很多。小孩能通过零食得到的快乐感,比成年人要多很多,而且他们年纪小,没吃过好东西,看啥都好吃。

我小时候就很馋。伟大的人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我只是为了零食而读书的。

我妈抓住了我热爱零食的这根软肋,拼命引诱我好好考试。每次我考了100分,还没进弄堂,就开始边喊边跑,“妈,给钱啊~买东西吃啦~”

我小学时候有个同桌,也是个馋得要命的人。本来我挺喜欢他的,自从他跟我说,“鼻屎味道也不错。”之后,我就再也不想跟他多说一句话了。

小孩对零食的馋,常常会让大人瞠目结舌。那是基因给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多多吃,快快长。

如果你越来越不爱吃零食了,可能就是因为越来越老了。

5


闲是闲工夫。

春节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去同学家串门。不知不觉间,就吃了人家家里好多零食。

其实那些零食,家里都有。但是因为我整个春节都在忙着瞎玩,根本没闲工夫吃那些。

零食这种东西,吃起来是需要一些闲情逸致的。

吃的时候,心里没什么事情,就这样慢慢剥,慢慢聊,慢慢吃,慢慢品。

太忙的人,是没空吃零食的,既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

零食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只可能是人。

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应该考虑下,怎么样才能把自己改造成一个“潘驴邓小闲”的人。

自己如果做不到,就把身边的队友push成一个“潘驴邓小闲”的人。毕竟这样做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你们懂的。

如果五个point实在太困难的话,那就专攻一个点——邓(钱)。

只要有了钱,零食放到过期又怎么样呢?吃一半扔一半又怎么样呢?

有钱人才不会考虑这么穷酸的问题。

这篇文章写完后,

越看越非主流。

我这么传统的号主,

怎么可能写出这种货色来?

一直听说周末阅读量不高。

那就周末发吧,

受灾面积可以小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