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11-15

 新用户9913Bpb0 2021-08-30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11-15

3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本周的共读任务是第十一条到第十五条,为了与大家分享,我反复读了几次,努力从中读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希望能够让大家有一点收获。

第十一条从题目开始,就让我们感到有点枯燥和无法理解。“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书里的注解——这节所说的,有当堂巩固的意思。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章是如何建议我们做当堂巩固的。

很多时候,我们上完课以为学生都懂了,可是当看到作业本或者试卷之后,会发现我们错了——学生根本不会做。在第十条建议的第二、三段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那么什么思考呢?思考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可以运用于实践。

他认为这种思考过程越有效,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越牢固,还给我们举了“几何”、“历史”等学科的例子,来详细说明了这一观点。我反复地回读,觉得这一个教学环节真的太重要了。

最后,老苏呼吁大家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流出时间让学生用这种思考,来掌握新教材。他说,学生思考劳动越有效,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越少,教师所花在检查功课上的时间就越少,那么用来学习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我还是拿数学课来举例如何在教完新教材,让学生进行思考活动。去年期末,我接手了两个班的数学,在复习的个别指导中,我让学生学生讲述自己解答题目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因为这种讲述,需要他知道自己是怎么会的。这就得自己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整理,最后才能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

我觉得这个方法一定行,但是找不到任何依据,而此次的重读《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找到了这种理论支撑。我相信,那样的一种个别辅导,如果从刚开始就这样去落实,学生对知识点一定可以掌握得更好。

再拿英语学科来说,我们的时间很紧凑,一节节按照计划表的进度,就已经差不多了。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每一节课,留下五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对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复盘整理。这个时间,教师坐等学生举手寻求帮助。学生在回顾自己学过的句子和单词,就可以很快检视自己学习的效果,哪些是不会读的,哪些是不确定的。然后,寻求老师的帮助后,就会变得主动的一种学习过程。

这样的五分钟时间,是不是值得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挤出来呢?

第十二章中提到的如何检查家庭作业,让我想起了我在班级里做的阅读检查反馈。很多学校的读书,都是通过银行账本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老师只看学生有没有写下页码,并没有真正起到检查阅读情况。而我最近采用的是方法,是让学生讲述一个三分钟的故事。在这个讲述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在倾听,而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就知道他的读书情况了。

这一条建议在数学课上的检查反馈就更加有效果了。数学课上,经常会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名其中一位学生来回答。此时,大部分学生就没有在参与其中。这种检查反馈,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浪费时间的。所以,采用书上的方法——草稿本。教师上课伊始,可以出一两道综合题目,让学生在草稿本进行解答。教师只需要观察他们解答的过程即可。比如,我们在教三角形的高时,只要画几个典型的三角形,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出高来,就可以检查出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高这一个章节,是否牢固掌握知识点。

这样的检查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某条定义。

语文课上,我们老师经常用听写的方式,来检查同学们的掌握生字词语的情况。我尝试了一种过关的形式来代替听写,就是自己出一张看拼音写词语的卷子,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进度,来过关考核。考核通过的同学,可以不再抄写词语;考核通不过的同学,继续每天练习,一天只需抄写一次,等他们自己觉得可以过关了,再来申请词语过关。

我觉得这样的检查形式,既省下课堂上统一报听写的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练习生字词语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部分后进学生拼音认读能力。

检查评价时,需要给学生评定等级或者分数,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上个学期,我教四年级数学批改作业时,始终给每一个学生评定一个“优”。有的是一次性就达到“优”;而有的是经过不断修改后,评定的“优”。我发现同学们,尤其是那些按照传统批改方法不能得到优秀的同学,看见自己的作业本上的“优”字,就特别高兴!我想这就是老苏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是呀,谁希望自己的作业本上,批改的都是叉叉和不合格呢?但是,我们却经常给学生们进行这样批改评价。老师们,评价的语言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具有一定暗示的意义的。

每一个学期期末,我都会不断强调,千万不要扎堆地给学生做试卷。在第十四条建议中,我又找到了依据——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在苏霍姆林斯基时代,民间教育学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他说,可是善良的母亲经常变成凶狠的后娘。期末复习是痛苦的,所有的学科都下发试卷,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学习之母,就连你的亲儿子也会怨恨你。

那么怎么复习呢?他提出理科类,采用的是综合复习,就是让学生借助某一个图形,就可以复习一系列的公式和定义。这一点,就需要老师们学会自己整理教材内容。我看到好多有经验的数学老师,都会帮助学生整理出一份思维导图。通过这一幅图,学生就能够清晰看到复习要点,而不是一塌糊涂。

文科类量很大,就可以站得远一点,放过细节,抓住要点来复习。我曾经指导过学生,用课本目录来进行复习,似乎有点这种方式的味道。而我们老师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放过任何细节——多音字、词性、修改病句等一大摞的练习发给学生。这样做的后果,就只有一个,会让学生们感到厌恶,感到杂乱。

另外,复习应该可以是分几个阶段的,而不是都到最后的几个星期。书中建议数学和物理,每周一次;化学每两周一次;生物每三周一次。我想这是中学的课程,而我们小学的课程内容更少一些,复习的周期可以再拉长一点。老师们,如果我们对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分阶段的复习,是不是会更有效果呢?

本次分享的最后一条——怎样检查练习本。检查练习本也就是我们的批改作业,是最影响我们的心情的,也是花掉我们最多时间的环节。如何在这个方面,为自己减轻一些负担,少一些坏心情呢?

读完这一章,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一定要对学生的字迹进行高要求,不求写得有多好,但是一定要写得很端正。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深有体验,看到学生一塌糊涂的作业,就感到恶心难受。然而殊不知,造成这样难受的人,却是我们自己。我的原则是,宁可少些,但是一定要端正,养成习惯。

第二,就是书上讲的,让学生对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的、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这一点,我的经验是,在做练习时,教师自己可以做一个预判,某一些题目可能学生无法完成的,事先进行集体辅导,当堂完成。

下一次共读任务第十六条至第二十条。

祝大家一周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