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有人走的路》P64-73阅读批注

 新用户9913Bpb0 2021-08-30

《少有人走的路》P64-73阅读批注

| 任玲蓓

《少有人走的路》第63到74页,其中讲到了关于爱的,爱的范围很广,在我们身边,爱无处不在,父母对儿女的关心,朋友之间的照顾,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在我看来都是爱。爱也就分很多种了,亲情、爱情、友情......当我慢慢长大,父母也渐渐变老,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就更能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我们深沉的爱。慈禧太后为母亲富察氏所作的《祝母寿诗》中写到: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哪个父母的初心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

书中讲到的一位母亲从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开始一直到高中,她便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我想她肯定也是爱她儿子的,为了她儿子,甚至不怕每天麻烦,儿子几乎就是她生命中的全部。我想,只有本质上有爱,才能够一直支撑着她去做这件事,但是,对儿子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压力。那么,最后,可想而知,儿子肯定也会很依赖母亲,不能够独立自主。如果表现不好,考试不出色,内心肯定是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母亲,每天学习无疑是在紧张又不愉快的氛围中度过,学习效果肯定没有达到最佳,也可以说,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母亲虽然爱着孩子,但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正确的爱,书中说到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换句话说,如果爱,就是需要给孩子做正确的引领,又不干涉孩子,那也会引领着自己还有孩子逐渐走向成熟。

在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爱,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正确的去爱,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母亲对我的爱,是否有让我和她走向成熟?儿时的事情也记不太清楚,但我总是能记得关于我和母亲的事,母亲总是给我很多很多的爱,脑子里闪过的是各种各样的画面。在我大概2-4岁时,母亲帮我洗头,而我呢,在那里哭着挣扎着怎样都不肯洗,母亲没有法子,连哄带骗的帮我洗了头。还有一次,我因为闹了一点小情绪不肯进屋,天黑了,我还赖在家门前的石板上噘着嘴生着母亲的气,母亲没有办法只好编点故事来哄我,我才肯作罢,不情愿的进了屋。儿时的我还喜欢演老师,母亲便成了我的“演戏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我总是喜欢拦着她,为了讨我开心,她总是很积极地配合着我,在我面前鞠躬问候我这个假老师,我才肯放她过去。

母亲总是什么事都揽着自己做,低年级的时候有几次我想帮母亲洗碗,母亲总是让我自己去看书或者休息。我看到母亲总是非常地辛苦,天还没黑就起来做事,天很黑了,才回到家,做完这件家务又去做另外一件。对于家里有时生病的老人,总是照顾的无微不至,用爱传承孝道,母亲忙的时候不在家,我就会偷偷地洗碗,减轻她的负担。还有,每次我身体不适,母亲第二天总是会去买补品,一直忙到中午,自己才顾得上吃早餐,我总是责怪她不顾自己的身体。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自己过生日都不知道。母亲竟跑到我住的地方,等了我一个上午,就是为了亲自把面和蛋糕交到我的手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关于母亲的回忆。

在母亲那里,我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爱,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生活的无奈,她在用行动引领着我走向成熟,教会了我什么是懂事?什么是分享?什么是孝顺?什么是辛勤?

如果,小时候的我是一只羊,母亲便是那个放羊人,她拉着我,把我放在了广阔的草原上,那个草原太过辽阔,但我实在是不知去向,我只好在草原上自由地发展。在读书期间,她对我没有提什么要求,只想我开心、健康就好,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所以,我读书的时候是非常轻松的,但却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比如由于太自由,小时候我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小时候的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小时候劳动也不够多,不够吃苦。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母亲对于我的成长,假设心中可以有个更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她懂得更多,给我灌输更多正确的思想,结果又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母亲自我成熟,自我完善,自我进步。

书中提到,为了迈向他人的成熟和自我成熟,走一走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不妨先从审视内心对爱的定义开始,爱是爱,爱却不是真正的爱,爱应该是正确的,而不是没有目标,随意的放纵的爱,那便是溺爱。只有真正理解爱,并且有为之付出努力的决心和自我约束,我们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幸福生活。托尔斯泰有句名言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赵树理也说过“读书就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如何给予我的孩子正确的爱?这值得我去深思,也是一生应该努力的事业。对于已有一定的判断力,已经成年并成立家庭的我,我应该结合上一辈的经验,吸收正确的爱的方式,要想进步,还应该多去思考,多读书。多去吸收书中的精华,我才能快速成长。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应该有责任让自己慢慢成熟起来,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女儿,帮助学生也走向自我成熟,那便是最好的,最正确的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