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书名,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故道白云》,当然此悉达多非彼悉达多。这个毕竟是小说,有了许多艺术加工的成份在里面。前面一小段人生还凑活,当悉达多遇到乔达摩之后就完全是小说了。但虽然是小说,感觉比佛陀真实的人生更加接地气些,更真实些。黑塞的确是一个大师,不单单是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就想一个开悟的上师一样犀利透彻。而且他构造的小说世界非常的现实,虽然充满一些戏剧性,但这都是这个世界最现实的地方。就拿悉达多碰到乔达摩之后的变化,如果已经开悟的他如果直接去菩提树下成佛似乎太过于顺利了。于是他开始了挣扎。那时悉达多辩驳的一个观点也的确是一个凡人最为困扰的,“假如我成为您的一个信徒,我担心这只会停留在表面,我担心我会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已然心灵平安并得到了救赎,而事实上自我却继续存在和生长......”于是才有了后面的一系列的考验,情爱、名利、亲情......只有经过这些考验之后,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会到原点。人生就是画着一个个圈,而圆圈的周长就是那长长短短的时间,如果把时间从你的人生里拿走,那你还剩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将回到原点。你可以说在原点上一无所有,也可以说在原点上你就是佛陀,佛陀就是你。坦率的说,我更相信小说的悉达多,因为现实。很多事情只有你真正经历过了你才能真实的开悟,人的本性都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大彻大悟一定是在风雨之后。当然不用去为了大彻大悟而去主动淋雨,一切都在生活之中,人的一生就是画着大大小小圈,画多了你也就懂了。而且还有一个很喜欢的地方,可以说是黑塞的套路吧。就像《玻璃球游戏》一样,俨然就是一场孔子和老子的PK。在《悉达多》里每一段小分支都是两个人在进行思想的碰撞,构造出有血有肉的悉达多。不过区别在于两个人的关系不是在PK而更像是师傅在启蒙徒弟,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悉达多是徒弟,偶尔有时也是师傅。这种关系似乎都是在呈现着世俗社会的一般见地和佛陀开悟的想法差异。也许现实生活中,并非能像小说一样圈一个接着一个的画,但所有的七情六欲迟早会回到原点的,在生命消逝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会开悟的,因为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原点。"每日糊图“,每天会推荐当天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和一些感悟的文字。 “每周一书”,每周五晚会推荐给大家过去的7天看过的好书,分享读后感想。 “每月一片”,每月1日晚会推荐给大家上个月看过的精彩电影,分享相应影评。“书海遨游”,Ricky看书的口味很杂,什么都看。所以除了每周推荐一本外,大家还可以看看Ricky还看了一些什么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