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动荡中孕育着新生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 书海遨游 No.17131

 每日糊图 2021-08-30

书海遨游 No.17131

在动荡中孕育着新生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

推荐程度:*****

(站在历史的巨人肩上能看的更远)

我觉得这套书一个难能可贵的点在于,在塔西陀那殿堂级的《历史》和《编年史》的基础上能发展出自己的视角和观点,盐野在试图把罗马变的更加丰满。

不过在此也感慨下塔西陀的一生,生不逢时正好经历那段最动乱的年代。然而乱世出英雄,才能造就一代历史大师基石。

接下来看看这本书七个皇帝,看看在五贤帝时代之前弗拉维王朝的动荡:

  • 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

最大的感概是做一个皇帝,你可以不是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其中任何一种。但你一定要在任何方面不能有明显过失。当然大多过失在发生的时候不认为过失。所谓的“过失”将被后人评判为是一个皇帝倒台的根源,就比如七十几岁的老人家腿脚慢了点也会成为一个因缘。

其实这样一说,所有人都有得有失,虽然史学家们会尽量客观,但“坏”皇帝总是会有很多“致命”弱点。

  • 马尔库斯·塞尔维乌斯·奥托(M. Salvius Otho)

如果不是看英文的名字,还以为此塞尔维乌斯就是加尔巴的那个塞尔维乌斯。

而且发现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规律,几个有建树的皇帝大多都是在军事上有一定战绩,就算不是指挥角色,但总是会参与的。军事作为罗马帝国的永恒话题,自始自终都贯穿了整个罗马史。

看到奥托用自己的死期望换来内战的结束的时候,蛮诧异的,也不得不赞叹“也许是受到斯多葛哲学的影响,罗马的精英大多极富公德心。”

  • 奥鲁斯·维提里乌斯·日耳曼尼库斯(Aulus Vitellius Germanicus)

一年内两个不同的皇帝在贝特里亚雅库姆连打两次战役,一次自西向东,一次自东向西,这也是醉了。

同时对于战争的理解,似乎谁都不想成为“皮洛士式的胜利”那样只是成为战斗的胜者。或者说“'战争’这个人类无法超越的罪恶所具有的唯一好处就是,通过发动它可以一举解决此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取得压倒性胜利便毫无意义的理由也在于此,因为勉勉强强的胜利很有可能让战时的状态迟迟无法结束。”

至此,“罗马在短短的一年之内见证了三个皇帝的死亡。到此为止,历史上称为’三皇帝时代’,在塔西陀笔下'险些称为帝国最后一年’的公元69年也终于要画上句号了。”

然而我想说的是,昨天还看到尼禄的气息还没散尽,加尔巴又被杀了,奥托刚即位。这一切似乎那么的突然,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不是后人看到的69年维特里乌斯遇害之后可以暂别这个动荡的时期,当时的罗马人又会怎么看。

非常赞同盐野的一点分析,是反驳塔西陀的观点。“塔西陀大加指责罗马平民将国家的灾难当作一场表演来欣赏的行为。”其实这一年的内战与苏拉、秦纳的有本质性的差异。并不是为了民众利益而发起的革命,而只是军事上的战争,政治上的斗争,所谓的改朝不换代,只不过是换个皇帝而已,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而且那几个短命皇帝往往也是忽略了民众和士兵的利益。有一句总结非常精彩,国家并不只是政治,更不是统治阶层的玩具。

借用盐野的一句话,“'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决定因素不在于教授者一方,而在于学习者一方的资质。”我们学历史思考历史,其实已经有许多很好的素材和很好的老师,只是在于我们真正的学到了什么。

另一方面,在一年内战换了三个皇帝的期间,罗马的边境还是很顺利的解决了两大问题,不知道这算是一种运气还是罗马人的体制和文化决定的,或者可以看成一种“小政府”的体制特性。彩旗围绕着红旗飘,红旗倒了彩旗照样迎风飘。

一个边境问题是,精彩的高卢帝国,无论是高卢的“尤里乌斯”们和日耳曼的“尤里乌斯”人,这段历史真的比电影剧本还狗血。历史绝对是你想不到的。不过也必须赞叹罗马人匪夷所思的包容心,也许这才是69年那年没有亡国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一大事件就是犹太战争,在犹太问题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区别,或者说国家和民族如何共存。不管是塔西陀说的60万人还是约瑟夫斯说的110万人,这都是人类历史上不能被忘却的战役,可以想象那时不大的耶路撒冷血流成河的惨像。

  • 恺撒·韦斯帕芗·奥古斯都(Caesar Vepasianus Augustus)

提图斯·弗拉维乌斯·维斯帕西亚努斯(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

不知道为什么音译词用这么生僻的词,芗(xiang),是为了显得韦斯帕芗很特别吗?当看到我们“最称职的国税厅长官”韦斯帕芗开征“小便税”的时候,想想也的确要给他起个特别的名字。

再作为一个知识普及,“在意大利一般说到韦斯帕芗,指的不是罗马皇帝,而是公共厕所的意思。”

说到罗马皇帝的这些名字,不光“尤里乌斯”已经漫布全罗马,“恺撒”和“奥古斯都”也成为至此以后皇帝的标配。着实让人有些晕,以至于恺撒大帝的名字都快忘记了,特此再重复强调下,应该是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

当然名字只是一种标签,关键还是在于他做了什么。不管是不是运气,内战、高卢帝国、耶路撒冷攻略战都在差不多的时候告一段落,韦斯帕芗最大的政绩还是在把雅努斯神殿的大门关上了。标志着一个动荡时代的结束。

而且每个政绩出色的皇帝身边一定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从穆奇阿努斯到两个儿子,韦斯帕芗可以说如虎添翼。从“犬儒派”的由来到《皇帝法》,算是把之前那些暧昧的帝王身份真正的落地了。硕大的“Sanctio”(对罚则免除的承认)就是在牢固帝制乃至真正建立世袭帝制。

还有不得不提的圆形竞技场“Colosseo”,这已经成为罗马这个城市的首要地标。总体来说在短短的10年在位时间韦斯帕芗还是可圈可点的。

同时盐野也对罗马世界的财务收支做了一个汇总和社会分析,的确也能看出那个时代平民的生活状态。让我比较感慨的还是在于,“对于生命罗马人看得比较开,所以在实施治疗时也只会在有可能治好的前提下才竭尽全力。历代的罗马皇帝中没有一人曾经为了延年益寿而四处求医。”

这又是斯多葛哲学的重要理念,一种及时行乐,体悟当下的感觉。

  • 恺撒·提图斯·奥古斯都(Caesar Titus Augustus)

提图斯·弗拉维乌斯·维斯帕西亚努斯(Titus Flavius Vespasianus)

我觉得比起皇帝称号来说,本名的信息更多些,就比如和父亲韦斯帕芗同名的提图斯。

真心的同情这个可怜的皇帝,再卖力也无法与天斗。登基第一年维苏威火山喷发(为现世留下了庞贝古城),第二年罗马大火,第三年意大利境内瘟疫,然后也没能熬到第四年自己就病逝了。也许要看提图斯的政绩还是要回到韦斯帕芗的那几年,他的确是个人才。

对于庞贝的说法非常有意思,就历史本身而言这不算件大事,只是“坎帕尼亚地区诸多富饶的城市”之一,只是诸多自然灾害之一。对于今世之所以如此有名,甚至比罗马更有名,其实只能说是有“考古”价值而已,是历史的一个见证,或者说并没那么有“历史”价值。

  • 恺撒·奥古斯都·图密善(Caesar Augustus Domitianus)

提图斯·弗拉维乌斯·图密善(Titus Flavius Domitianus)

作为第三个被元老院执行“记录抹杀刑”的皇帝(前两位是卡利古拉和尼禄),尤其值得品味下。这也许是罗马帝政与后世帝政最大的不同。

我觉得这类亮点是这套书最有味道的地方,或者说正因为“笔者的专业是哲学而不是历史”,“学者倾向于相信史料,作家不一定会轻信史料。”更多的在辩证的看待这些历史事件。

就像作者指出的“罗马皇帝就变成一个矛盾体—绝对服从的对象’Imperator皇帝’,和并非绝对服从的对象’Princeps第一公民’,这也是笔者将其命名’精致的虚构’的理由之一。”已经看到很多次在对于一些定性的历史问题重新思考。

有句很精彩的话是,“认为有权者都具备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只是一种对人性的幻想。”

其实“人的宿命就是在完成一件事情后必然会面临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我们是不是对人的要求太高了,或者对这个世界想的太简单了。

最后看到那么多反对图密善的声音和势力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是死于情杀。这也许就是一种玩笑,或者历史有趣的地方。

当然,看这套书还能学到些杂七杂八的知识,就比如“eloquentia / eloquence”(雄辩术),“Delator”(检察官),“Epigram”(讽刺诗)。另外,我想说的是,看到“安东尼长城”的时候我瞬间就想到了冰与火的那座长城,原来“野人”是指苏格兰人。

  • 马尔库斯·寇克乌斯·涅尔瓦(Marcus Cocceius Nerva)

说涅尔瓦的篇幅特别短,虽然他算是五贤帝之一。最精彩的一句是,“一名喜欢讽刺的史学家甚至曾写道,涅尔瓦跻身五贤帝之一的理由只是因为他选择了图拉真作为继承人。”

看完之后会非常冲动的想看下一本,看看五贤帝的时代到底有何不同。

2017-10-21 

盐野七生 / しおの ななみ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每日糊图

谢谢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