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授之以渔就只会捕鱼,还是不懂生活 --《三重专注力》│ 书海遨游 No.17141

 每日糊图 2021-08-30

书海遨游 No.17141

授之以渔就只会捕鱼,

还是不懂生活 

--《三重专注力》

推荐程度:**

(第五项修炼之教育篇)

这本书应该称之为一本文选,或者可以看成是“情商之父”戈尔曼在《专注》这本书之后的升级版。和彼得大神分别甚至是联名写的几片文章组成,当然都是讨论着一个主题“三重专注力”。

所谓的三重专注力就是指专注于内在、他人和外在系统(inner, other, and outer)。或者说我更想把“专注”这个词改成“觉察”,因为这就是自我觉察、环境觉察和系统觉察三部分。

在书的后半部分提出一个解释其实更能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看成以下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前额叶)、情绪层面(哺乳动物脑、大脑边缘系统)、精神与精力层面(深植于身心系统的整体运作而非特定神经回路)。

当然,这一切的思考都应该是系统性的。就像引用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对自我、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都与世界的其他部分分割开来,这是一种意识的错觉…”

这本书所要表达的还是如何让你回归到大系统中去,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回归需要从源头上开始,即从教育开始。现在很多教育虽然想授之以渔,但其实最终只会捕鱼而不会生活。

锻炼三重专注力的目的是让你不那么专注,从局部的专注转到系统专注上去。

因为是带着对彼得大神的敬仰之心看这本书,所以多多少少会带着《第五项修炼》的脑子来看,有一种感觉就是这本书很像是第五项修炼之教育篇。

从系统思考这个角度出发,虽然我们知道可以怎么做,但其实很多固有习惯是很难彻底改变的。

或者我们可以把系统思考者的习惯作为我们的一个思考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本身就是系统性:

1、当检视分析因果关系时,意识到时间滞延的重要性;

2、能够识别出预期之外的影响,及其发生于何处;

3、改变视角来增加理解;

4、能够识别复杂因果关系中的循环性和相互影响;

5、能够识别出系统的结构影响行为;

6、通过对系统结构的理解去识别高杠杆的行动,即更好的着力点;

7、使得假设浮现并测试假设;

8、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调整行为,逐步接近目标;

9、尝试去理解更大的图景。

选择这本书的初心是想看看彼得大神有什么新的见解和看法,结果略微有些失望,主要的内容还是戈尔曼的教育理念,其基础的是彼得大神的系统思考前提基础上的。

也许直接去看原来那本《专注》更为的直接且清晰,只是好奇豆瓣上《专注》的评分竟然比这本还要差。或者说这本书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去看,最该看这本书的应该是我们亲爱的教育部领导们和那些在体制内执法的教师们。

2017-11-16 

丹尼尔·戈尔曼 / Daniel Goleman

彼得·圣吉 / Peter M. Senge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每月还会挑选一部当月看的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以此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每日糊图

谢谢您的陪伴

谢谢您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