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时间观建构起一个精神世界 ——《时间的悖论》│ 书海遨游 No.19002

 每日糊图 2021-08-30

书海遨游 No.19002

用时间观建构起一个精神世界

——《时间的悖论》

推荐程度:****

(虽然不喜欢诊断医学,但这个视角还是值得思考的,额外加两颗星)

原书阅读:399分钟

本文字数:1,103

本文阅读:4分钟

首先必须得澄清,这本应该不是津巴多教授主笔的书,因为中间有太多对于津巴多教授说话的引用。也是因为看到津巴多的名字才把我吸引过来打开这本书。

其实我并没有后悔,因为因此阴差阳错的看到一个崭新的视角,非常给力。

这个视角就是时间观。虽然可以把时间定义成一个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大家心里的时间缺并不是那么理智,甚至更不讲逻辑,充满了各种弹性。也是这样的弹性,可以形成一个以时间观为框架的精神世界。

通过时间观去解读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和现象,包括健康、压力、金钱、爱情、幸福、商业、政治等等。最精彩的不得不说是在于对自杀式恐怖袭击者的分析,为什么现在的疏导乃至影响方式都没什么实在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超未来的时间观。

虽然我是不太喜欢这种诊断医学的思路,就好比完成ZTPI量表和TFTPI量表就可以给你以下七种时间观打分了。然后给你贴上一个标签,你是什么样什么样的人。

  • 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

  • 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

  • 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时间观

  • 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

  • 关注当下的整体时间观

  • 关注未来的时间观

  • 超未来的时间观

再给出作者期望的状态,并调和到相应的时间观:

  • 强烈的积极怀旧时间观

  • 适度的未来时间观

  • 适度的当下享乐主义时间观

  • 较弱的消极怀旧时间观

  • 较弱的当下宿命主义时间观

我只想说的是,我在这中间看到了许多治疗或者沟通的思路。就好像作者说的催眠最大的用处就是帮助案主产生当下的时间观,改变时间观相应的人事物也就随之改变了。其实作者也许并不完全了解催眠,催眠也可以以此改变过去乃至未来的时间观。

以此就更容易去理解精神分析关注的是过去,存在主义关注的是当下,人本主义关注的是未来。

想到这里就很容易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如果要让一个人松动,也许发现他的时间观取向进而改变就好。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方向,只是让他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时间观。就好像抑郁症如果能有适度的未来时间观,是不是就可以缓解了。

我们贴标签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撕掉它,时间观这个标签也许是一个可以让治疗更清晰的思路。

借用作者的“时间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如何去使用时间,你就要求自己如何去使用时间。”正视自己的时间观,尝试思考下不同的时间观,也许这个世界都会不一样。

2019-1-2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Zimbardo

约翰·博伊德

John Boyd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