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最高法院院长”为平和大坪王公庙题诗

 平和乡情 2021-08-30

明朝“最高法院院长”

为平和大坪王公庙题诗

黄 武 疆

      开漳圣王,又称威惠圣王、陈圣王、圣王公等。他岭南平蛮、开漳治州、保境安民、仁爱百姓、造福人民,是漳州及台湾闽南籍民信奉的安邦护土之神。随着漳州人的向外迁徙,开漳圣王(威惠庙)信仰圈遍及粤、琼、桂、赣、川、浙等省份以及东南亚地区,千百年来,香火鼎盛,长久不衰。

陈元光画像


【州主古庙,始建宋朝】

      平和地处闽粤边区,历史沿革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根据《揭阳县志》、《潮州志》、《漳浦县志》、《平和县志》所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置揭阳县,平和为揭阳县所辖,后更名为义安郡(绥安县)、潮州(绥安县)、漳州(绥安县、怀恩县、漳浦县、南胜县)辖地,直至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置平和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平和大坪,古称“太平”、“大平”,自秦汉、经魏晋、历隋唐皆有中原汉人迁入,经过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以及多批次的移民覆盖,许多古迹已很难考证。位于大坪象岭山麓新寨庙却可窥探平和中部地区的近千年的历史变迁。
      这座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始建于宋朝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原名“州主庙”,“州主”即“开漳圣王”陈元光。根据《平和大坪黄氏族谱》载:黄氏始祖黄质斋(永昌)于明洪武壬申年(1392年),乃子翁(平田)挈眷属定居于大坪后,家庙于“州主庙”左侧,传至黄氏第八代孙黄鲁轩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家庙择址搬迁,献地捐资将“州主庙”扩建为“新寨庙”(大坪人称“王公庙”)。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清末、民国、改革开放后皆有修缮。
      新寨庙背靠雄厚的双髻娘山之余脉---象岭,远朝坂仔尖,明堂宽阔,案山层叠,左拥右抱,群山绵延,是和邑之宝地。本建筑为砖木结构,由前殿(下厅)、天井、过水廊道、正殿(顶厅)和右侧护厝组成;前殿面阔三开间(宽8.3米)、进深二柱(3.4米),明间内凹,屋面悬山顶翘脊;中间天井(宽4.6米长2.9米);左、右两边过水廊道为六檁卷棚朝向天井(宽2.9米、长1.8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宽8.3米、深8.6米),正面敞开,三面筑墙,墙体砖砌,地面铺红砖,殿中立四根木圆柱,屋架为抬梁式木构架,屋顶为悬山顶,双坡水屋面盖烧板瓦,屋脊为单脊雕双龙戏珠,两端燕尾翘角;正殿神坛奉祀陈政夫妇、圣王夫妇四尊雕像,左边奉祀关圣帝君,右边奉祀柔懿慈济夫人。庙内墙壁上原有手工彩绘《三国演义》、《二十四孝》等传统教化故事壁画(今被涂料覆盖)。庙宇左侧建有护房四间,现设为管理人员的寝室。门前石阶五级,走廊铺石板廊裙贴瓷砖,水泥埕60多平方米,左前方置石雕香炉。(本段文字部分数据来自《平和民间信仰建筑丛书》)
      新寨庙楹联抄录如下:

      一、神坛联

      上联:百世功勋垂竹帛

      下联:万年威武镇平山

      二、门联

      上联:开漳政绩文治武功垂青史

      下联:平闽恩泽兴农患工获黎民

      横批:威振漳江

      三、柱联

      ①

      上联:辟草披荆历尽关津劳剑履

      下联:建邦启土肇基文物在漳江

      ②

      上联:启土兴文特先考亭而布化

      下联:追封锡号何须唐史更书勋

      ③

      上联:百世功勋垂竹帛

      下联:万年威武镇平山

      ④

      上联:惠泽大江流

      下联:丰功巍岳崎

      ⑥

      上联:殊勋施社稷

      下联:厚泽遍漳江

新寨庙全景(黄坤华 摄)

新寨庙正面

新寨庙大门

新寨庙屋顶

【名人拜访,故迹留传】

      大坪新寨庙原遗存史迹甚多,无耐改朝换代,天灾人祸,如明清时期的“琏寇”、“长毛反”使多数古迹毁坏无存。目前能够了解的历史典故仅靠口口相传,而那些知情者也多已年老、表述难详。笔者搜集民间传说的点点滴滴汇编成文,以公众号平台发布信息,愿有心者收藏留存。
      相传,明末大儒、民族英雄黄道周到平和大坪探访宗亲时,晋庙拜谒开漳圣王,并题写“威震南疆”匾额悬挂于殿上。
      明朝崇祯十三年,陈扬美(字新冶)钦差大巡广东,顺道回乡,特意到大坪新寨庙拜谒开漳圣王,乘兴赋诗一首:

象岭自古卧蛟龙

石斋明诚胜秋风

圣王恩威惠众民

颂歌开漳第一功

      陈扬美是平和东槐人,曾任温州知府,后升任大理寺卿(相当于今天的全国最高法院院长,副国级官员,国家领导人),陈扬美为官清正廉洁、体恤百姓疾苦,宦绩载入史册。自古以来,东槐陈氏与大坪黄氏为世代姻亲,两地来往密切。崇祯十三年,陈扬美回东槐路过大坪象岭,拜谒陈圣王,留诗一首。从以上诗句中说明陈扬美既赞颂“新寨庙”的龙脉与开漳圣王的功勋,而“石斋明诚胜秋风”可以看出陈扬美仰慕大坪黄氏族亲石斋先生(黄道周)的飒爽、刚正的品格胜似秋风,诗中也暗示黄道周与新寨庙的渊源。
      据族谱所载,漳浦铜山黄氏与平和大坪黄氏同是唐末黄峭公-黄化公(第七世云龙公,生九子,称“九子公”)之裔。出生于漳浦铜山的黄道周一生中有不少时间在平和度过,并为大坪族亲撰写字辈诗。
      陈扬美比黄道周年长十三岁,生活同一时代,又同是漳州人在朝廷为官,其中有不少交集,两人应有来往。
      大坪新寨庙的人文历史值得深入探究,这对研究平和的古圣先贤、民俗风情有很重要的意义。

陈扬美题诗(仿明书法)

【信俗文化,乡愁记忆】

      新寨庙是平和大坪四乡及周边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香客绵延不绝,也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记忆。
      记得孩提时代,每年农历十一月的新寨庙必演潮剧答谢王公,演出的都是经典剧目,笔者记起其中“题头”:《苏六娘》、《杨令婆辩本》、《荔镜记》、《张春郎削发》、《吕蒙正》、《井边会》等等。剧团有来自潮安、澄海、平和、揭阳、云霄、饶平、潮阳等地。那时,新寨庙戏台上的潮州大锣鼓声飘到五里外的校园上空,孩子们一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丢下书包飞一般跑到新寨庙前的田埂上看“扮仙”演出,此时的“戏棚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夜幕降临时,大戏演出开始,优扬的唱腔、精彩的演技引起戏迷们的共鸣,虽然过去了数十年,那声音常在耳边环绕……
      大坪四乡的大社每到了“楼生日”、“做大福”等重要日子,乡民们都会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抬轿到新寨庙迎请“开漳圣王”下社巡境,叫“迎王公(平和话:ngia5-ong1-gong1)”,社中大埕搭好棚子请“陈圣王”住下来,全社的善男信女都会准备米粿、水果等供品前来朝拜,晚上请神明观看潮剧演出,等活动结束后再欢送王公回銮。每年的“王公巡境”活动,出门在外的年轻人都要回乡“凑闹热”,并邀请周边的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拜神看戏,增进情谊。这样的民俗活动已持续了数百年,成为大坪乡民重要的历史记忆,难忘的故里乡愁。
      引用大坪先贤黄新兴先生《咏大坪八景》之“象岭秋风”诗句,邀请大家观览新寨庙、朝拜开漳圣王!

象岭庙兴千百年

圣王香客意留连

地灵景胜秋犹美

丹叶如花沐夕烟

新寨庙背靠双髻娘山(黄坤华 摄)


新寨庙屋脊

新寨庙朝山

笔者题记

(平)平山立庙祀州主

(和)和境宁安得鸿福

(威)威震南疆治獠霸

(惠)惠泽万民传良俗


黃 武 疆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精彩回顾

不到平和县,福建土楼都白看!

头条:中央电视台拍摄首届平和清溪楼太极文化节

世界最美的水景圆土楼--平和清溪楼

金奖!以平和清溪楼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荣获殊荣

喜讯:平和大坪聚德楼迎来300周年华诞

世界最大的方形圆角土楼---平和西爽楼370周年华诞

中国网红打卡地---平和大坪土楼群

平和发现---世界最年轻的圆土楼

平和发现:中国最早的土楼主题公益广告

土楼旧影,平和游子的乡愁……

世界最大的风车土楼群---南宋丞相后裔建造于平和深山

平和发现:唐朝古村落(围寨土楼群)

漳州跨度最高的水利工程---平和县村东渡槽

平和土楼登上“世界遗产大会”海报!

長按此二維碼,闗注平和鄉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