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说我听:孙子兵法知胜之道一:判断与决策最难

 李正治讲绩效 2021-08-30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唐太宗李世民观诸兵书,无出孙武,足见评价之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开篇语。它阐明了战争对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极端重要性。既然如此,战争是否知胜,即必胜下的一战而定,就极其关键。《孙子兵法》提出了知胜的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的战争思想始终都是“胜可知而不可为”,不指望在战场上靠运气获胜,而是在必胜条件下一战而定。孙子兵法中讲的知胜之道,而不是制胜之道,这孙子兵法贯穿始终的战争思想是一致。他提出的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战争动手之前,就要知道能不能赢。

这就对判断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怎么知道自己必胜呢?你认为必胜,果真的就胜了,次次都这样,那不成了神仙?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事实是,历史上的军事战争都没有必胜的可知性,反而是必败是可知。即某些准备未做到,某些基本原则未遵守,那失败的可能性就陡然增加。

就如当年淮海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者粟裕大将,因他的方案与中央军委原计划有出入,当主席询问他是否还要坚持他的方案时,粟裕将军说:“这个方案他已经想了三个月了”,足见准备充分。反观我们的对手国民党,方案拟定者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两天时间内就草拟了作战方案,蒋介石也签了,这是关系到几十万兵团的作战呀,胜负在那一刻其实已经决定了。(更何况,郭汝瑰还是我党坚定的地下党员。)

对一件事的判断,是讲概率的。但人性的弱点总是一厢情愿。西方谚语说:“我们相信一些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希望他是真的。”假定一厢情愿的因素在我们的判断里占三分,那么,当你认为有几分把握的时候,先自己减去三分一厢情愿分,再想想知胜的概率。

当我们觉得有十分把握的时候,减去三分就是七分。假如我们的判断是准确的,那就有50%的概率获胜,那赢面已经非常大了。

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很重要,不要轻举妄动。

如果把孙子兵法这个原则应用到企业经营中,战前的判断,知胜有概率,而战后结果出来,我们就知道是否胜出了吗?

事实却不是。打仗是打完就有胜败,经营却不是!很多时候战后也不知道胜败。而且明明败了,大败,显示出来的结果却是胜的!

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当我们创业的时候,胜败是很容易体现的,胜了就干成了,败了就赔了。但当一个事业起来之后,你作出了一个关键的错误决策,你的市场可能还在增长。等到市场真的掉下来了,你可能还不认为自己错,认为是“产品生命周期到了”。

所以,做企业决策,有时候胜败是不那么明显的,它藏起来了,储蓄起来了,过一段时间再报复你,让你不可挽回。

所以,要“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真难判断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