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上的懒惰

 响亮2013 2021-08-30

  

很多严重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的疾病,都跟懒惰有关,这无关于你是否懒得做家事,或不想去上学、工作之类的怠惰,而是精神上的懒惰。什么是精神上的懒惰?常常容许自己的内心杂乱无章、几乎不肯自我面对、自我整理、或自我觉察,例如遇到困难就马上逃避,不想怎么去面对,遇到痛苦与冲突,马上就假装没有。

有了精神上的懒惰怎么办?每天要花点时间面对自己,去觉察看看「我的内心到底我是个怎么样的人?」例如当我们在觉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每天在比较和嫉妒的自己,有竞争和不安全感的心理。还要学习如何接纳一个不够好的自己,很多的问题都不在于你不够好,也不在于你自卑,而是你自卑但是没有去面对,你不敢面对、接纳、承认你的不够好。你通常把不够好的自己藏起来,然后努力表现出好的自己,呈现出来给别人的是报喜不报忧、完美主义、好强、爱面子的外在,把不够好的、差劲的、自卑的样子放在心里,不敢让人家发现。

所以每天花一点时间去觉察自己很重要,不只是你所认识的自己,还包含了你不敢面对的自己,那些自卑的、恐惧的、愤怒的、甚至想放下一切责任的自己。

赛斯说,「虽然你们在意识上没有认出他们,但在无意识里,你们知之甚详,在无意识中,你们看见自己破坏倾向的形象,而这些形象自身又激起你们去对抗它们。」常常我们表面意识不知道,但我们内心通通都知道。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去了解我们的内心,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的内心,所以你一定要够信任你自己,愿意听自己内心世界的声音,不要一直听外面世界的声音。

例如每年都有流行性感冒的爆发,时间点大概都是在圣诞节到新年及农历过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在面对这些节日到来的时候,也是内心最焦虑的时候,要面对年夜饭的压力、平常就很不喜欢看到的人、回父母家或公婆家、或今年的成绩单好不好,当面对这些压力时,内在存在着无力感,而集体的无力感就是流行性疾病爆发的根源。

真正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是要从民众的无力感着手,但医学看不到,它只考虑病毒疫苗、气候、传染途径,并不知道真正发生的原因在哪里。很多流行病根本跟病毒无关,那些流行病的受害者是死于对生命的无奈。所以打不打预防针,我没有意见,可是如果今天你能够面对心中的无力感,内心有力量与希望,就不会变成流感的受害者了。

赛斯说,那些形象,例如无力感,就是你们自己,而这个事实显示,虽然你们的破坏力具体显现于外在世界,但其实已经转向内在。「回想起来,你们可以说这个效果具有疗愈作用,但是,如果你们在潜意识接受了这些形象,那你们两人个人和创造力都会开始发生严重的变质。」

在负面的破坏性能量已严重累积下,赛斯建议「剧烈的行动是最好不过了。」 有时候在面对负面能量的时候,采取一个剧烈的、具体的行动,让你的生涯做一个转变,可以马上把负面能量蒸馏。当你采取具体有力的行动时,使你脱离平时的物质环境和心灵环境,也不必尽日常生活的义务,可以释放这些能量。

而采取行动的能量,来自我们的心灵的库存,它们保留在潜意识里,以备紧急不时之需。所以有时候我们在严重的心理冲突,潜意识会给我们能量,突然给出一个洞见、直觉与灵感,指引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自己就不再挣扎,犹豫不决了。

所以潜意识某一个自己会跳出来救我们,赛斯说这时候就要使用神奇之道,你只要简单的告诉自己「那不是我的领域,我要将那问题的解答留在它所属的地方,在这儿,我们将利用神奇之道。」

例如你想要肿瘤好起来,但如何疗愈并非你熟悉的领域,所以要把解决肿瘤好起来的这个问题,留在它的那个领域。然后告诉自己我将使用神奇之道,虽然不明白它是怎么运作的,可是我将信靠神奇之道来帮助我,疗愈我的健康。具体而言,你可能不知道如何让自己赚到很多钱、生命重大的决定怎么做,可是你将动用神奇之道来帮助你。

「形象片段体其实拥有其双亲全部的力量,只不过那些力量可能潜伏着。」你今天就可以决定要当一个负面、愤世嫉俗的,还是做一个快乐、喜悦、满足、相信人性本善的自己。很多思觉失调的过程是,此人容许他的主人格被次人格取代了,他创造出一个负面的自己,最后被这个负面的、不快乐的自己篡位,坐上主人格的宝座。赛斯说我们真的会被一个负面的自己所取代,但是决定权还是在我们身上。你要当那一个自己,成为那一种人呢?

~整理取材自早期课一与读书会许添盛医师主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