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岸边的朝邑古镇

 最爱那抹书香 2021-08-31

朝邑,秦东古镇,东部大镇。它是中华民族发源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古时候有大庆关,是过河通山西的必经之路。公元前十七世纪,殷商建跨黄河的芮国,国都在朝邑东南十多公里的今天赵渡镇。周平王末年(前720年),西戎之一的大荔戎被这里沃野千里、水草丰茂所欣赏,沿洛河进入今天大荔境内,“灭铜据芮”建立大荔戎国。都城王城,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到周襄王十二年(前640年),秦穆公出兵,占领消灭芮国。秦厉公十六年(前461年),秦消灭大荔戎,设置临晋县。此后,战乱不断。魏武侯十二年(前385年),魏国乘秦国内乱,夺取了黄河西大片地方。

秦惠王八年(前330年),魏国又把占领的黄河西地方归还。三国时期,魏国统治北方大部分地区,又将左冯翊郡治所移到临晋,西魏时,设南五泉县。西魏大统六年(540) 将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县。朝邑县,有1418年,从此,经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到民国,隶属同州府。

朝邑县,管辖现在的韦林、赵渡、平民、两宜、高明、双泉范家等乡镇,即大荔东部。

解放后,先合并了平民县,后一块因修三门峡水库工程,合并到大荔县,改名朝邑镇。

1960年,因水库建设,将滩下面的搬迁,到原来城西吴家洼村南,今镇政府所在。1962年基本建成。听老同志讲,后来大荔县修剧院等,都是拆了朝邑县的古城公共建筑,将木料门窗等运过来。也包括建棉绒厂等。

2011年,陕西撤乡并镇,将原来伯士乡和沙底乡合并入朝邑镇。

朝邑古镇,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元代的礼部侍郎王由义,明朝翰林编修程济,清朝内阁大学士阎敬铭等。新中国时期的张奚若等。

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岱祠岑楼、金龙塔,丰图义仓。

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去朝邑县,做抗震防灾规划(这里在明朝发生过7级地震),测绘现状,用时两周,把整个镇跑完。三门峡水库是苏联专家设计,朝邑镇街道,那时的规划设计也应该是苏联模式吧。主街道,26米宽,在当时,很宽,比大荔县城里面的街道都宽。(当年我发现,东边以后建设的越来越窄了,不到10米)。路沿石,真的是石条,青石材料,(后来街道改造)。政府对门,有退后敞开的广阔场地,原来有文化馆,剧院大庭,书店。文化馆,有苏轼等题字的石刻。这些在后来拓宽改造修南大街防汛避险场地时被拆了。

以 前看到,朝邑街道过会,从东到西,很火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就像绘画里面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一样,这里是东部物质集散地,会很大,敷设范围宽大。从东到西两三公里长,车子想过去,不容易。

我喜欢骑行,骑车多次去这里,也登上岱祠岑楼,听看守李哥讲解这里的故事。

岱祠岑楼所在的大寨子村,也被命名为传统村落,这里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大房,木结构,被村民们保护的很完整。在城里面,很难发现的古宅,在这里能找到。

宣传美丽大荔,因为我喜欢这里,这里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简介:麻世民,大荔县住建局干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