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纪轻轻就腰缠万贯,家长要鼓励孩子向这种“成功”学习吗?

 鹿文康金 2021-08-31

图片


      “在北京,年入百万只算刚刚脱贫”“上海大爷,月薪一万是讨饭”“30岁,如果你还没当上管理层,你一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

      现在,我们在网上看到用“脱贫”“百万”“讨饭”“不……这辈子就完了”等词渲染的“财富标准”“成功标准”,引起年轻人们的躁动。家长也开始比较,谁家的孩子又赚了多少多少钱。

      人们都忽略了踏踏实实去努力这条路,而这条路才是大多数人最现实和最依赖的生存发展之道。

      有人忙于赚钱,忙于出名,我的观点是不要着急,多去练内功,年轻人要沉得住气,厚积而薄发。古人说 :“潜龙勿用。”所以,不要着急,路很长。古人也说 :“开先者谢必早,伏久者飞必高。真正脚踏实地地学一点东西,做一点事,未来有很大的空间供我们去飞翔。

      孔老夫子到了四十不惑,感觉自己的不足,然后周游列国十四年,一方面向各国君王宣讲他的学说,一方面体察民情。归来之后,晚年才开始总结这一生,“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为什么后人尊他为“万世师表”?他用一生做一件事,我们用一年做十件事。他的书到了汉唐时期,能用作治国方略,与他所投入的时间、思想的深度都密切相关。

      记得有一次和学生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孔老夫子周游列国,没有哪个国家重用他,他也自嘲“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我问学生 :“孔老夫子这一生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学生们说是成功的。我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说 :“他的思想在当时那个时代没有用武之地,但他早就想到未来国家的发展一定会用到,所以他留给了后人,他的眼光不是十年,也不是百年,是千年。”所以,看得多远,站得就有多高。

      当下很多风云人物,只是一时成名。对比一下,赚钱、出名和成长哪一个更重要?我认为是成长。成长从哪里开始?从懂得为他人服务开始。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关联的,孔老夫子如果没有这个大志向,就没有成长。如果读大学四年,没有成长,就要反思,你内心有没有真正的志向?有没有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有没有这种广阔的胸襟?另一方面,你和同学高谈阔论,将来要独领风骚,要利于天下,当我们谈这些大志向时,有没有把大量的宝贵的时间用在自身的成长上?如果没有,你的志向是空的,是一时说说而已。

      这个时代有很多夸夸其谈的人,却缺少默默耕耘的人。肯在一个领域十年、二十年,乃至终其一生去探究奋斗的人,一定是胸有大志的人。这个大志不是野心,不是自我的私欲,是心怀天下,是利益大众。所以德推动了才,才又彰显了德,两者是互动的。志向落实为成长,成长又实现了志向。

人生非常宝贵,我们不妨回头想一想,小学同学现在还一样吗?中学同学现在还一样吗?大学同学再过二十年,还一样吗?我们并不是向往那些给一家企业当顾问一年就有一二十万的人,不是说钱,是说这种精神。

图片

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很多

      第一,他会懂得感恩。因为他从小知道劳动成果得来不易,就会更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大人挣钱辛苦,孩子往往不知道,但有时家务锻炼会让孩子无形中增长很多知识,所谓习劳知感恩

      第二,孩子长大结婚后家庭会和睦,会做一个好妻子、好丈夫。因为从小受教育,长大后他知道该怎么去做。在学校里、集体里,他也会是个很勤劳的人,人际关系肯定好。现在的学生很可怕,高中生、大学生回家给父母的见面礼,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在学校待了一周了,就把脏衣服、脏裤子全部背回家,给父母的见面礼就是一堆脏衣服,一点儿动手能力都没有,全被宠坏了。

      我碰到过一个可怕的实例,是一个女博士结 了3次婚,离了3次婚。这位女士在学习上可以说是很有成就的,她从小学、中学、大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被许多人羡慕。但是人生绝对不是单一方面的努力而已,人生应该是全面学习。她学会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她对婚后家庭生活方面的事却一无所知。她不知道女性应该具备“四德”,不知道“兄友弟恭”,在家中不会干家务,不会与家人相处,等等。她的第一任丈夫和她是大学同学, 在婚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非常苦恼和无奈,最后终于走上了法庭。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呢?她不会生活。这位女士的父母对我说:“女儿从小上学时, 都是父亲中午带饭给她吃,晚上父亲再开车把她接回来。从小到大都没有让她拖过一次地。 ”

      你说很有意思吧?那个女士都那么大了,还不会生活,不可思议。更可怜的是,到了这种地步父母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个女儿被父母惯坏了,父母本想让女儿将来幸福快乐并且出人头地,然而却适得其反。女儿根本不懂得对父母应该尽孝道,更不懂得父母对她的挂念和担心,这就是一个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的事例。做父母的,剥夺了孩子生活的能力、实践人生的能力,让她以为生命只有学习和考试这两个主题,其他的都没有,这种爱孩子的方法就是在害人。

图片

      现在有的孩子自私,没有爱心,不知道报恩,不知道珍惜。我经常和家长聊天的时候说:“你所看到的自私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孩子的自私来自哪里?父母啊。”父母先给子女端饭,这孩子就高高在上了,爷爷奶奶夹菜先给孙子夹,孩子也高高在上啊,所以孩子的自私错在大人。我们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考100分不重要,孩子的德育教育很重要。没有德育教育,就会给我们自己种下祸患。当我们老了、无用了怎么办?他就要除害啊。嫌你老了爱啰嗦,怎么办?送你去敬老院。最后到死了,都见不到他一面。我们不要认为现在网络、电视上面所报道的杀父害母、不孝顺老人的现象离我们很远。说心里话,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把孩子本有的善良给抹杀了,才会出现孩子自私自利、没感恩心、没有孝心、没有爱心的现象。

      当你感觉孩子不孝顺,感觉孩子在攻击你,感觉孩子自私时,作为父母你就要反思,这些错在自己身上,不在子女。上天给你派了一个好苗子,你都给毁掉了,你是罪魁祸首。另外,在现代家庭中有一个现象。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很了解,孩子要什么父母都能满足,但却很少有孩子知道父母的需求。父母一定要吸取教训,要引导孩子明白父母的需求,不要把孩子当“小皇帝”,否则将来就要当“奴隶”。我们对孩子的人生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因为人生像一盘棋,假如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常常会举棋不定。假如我们在下棋过程当中,能够先看到三四步,甚至能够看到五六步,这样的人生才会走得从容不迫。如果想要看到十几步,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弟子规》这样经过考验的圣贤教材。

      无论父母和子女都要依据圣贤的教诲,父母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要以身作则。子女要做到“首孝悌”,平常与父母相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父母想要的和不想要的。父母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父母指出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自己应该要立刻改正,努力把自己的德行基础打好,让父母欢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