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常识(一)山墙

 leopatralli 2021-08-31

自从加入到古建保护队伍以来,有感于古建保护赶不上大拆大建的步伐,很多人对古建的了解也不多。我自己也在边学边做中总结了一些知识点来分享。第一篇本想写台门,但还是挑了最简单的山墙来写。

中国古建筑墙体材料主要由 土、石、砖三种材料构成。三种材料砌筑成的墙体分别称做土墙、石墙、砖墙。根据不同的砌墙之法、外观形象、装饰区别、功能形态会有丰富多彩的墙体形式,有檐墙、看面墙、扇面墙、包框墙、廊墙、风火墙、马头墙、乾摆墙、磨砖对缝墙、空心斗子墙、花砖墙等等。而除了围绕个体建筑的墙体外,单独的墙体也有回音壁和影壁等。

这次要介绍的是大屋常见的山墙。山墙是建筑物两端的墙体,用于支撑上部屋山。一般的山墙下部为方形,上部大多为三角形。这种多见于硬山式和悬山式的建筑中。歇山式建筑为屋顶的建筑中,山墙的上部大多是山花。而在南方的民居中,山墙顶部就不是规规矩矩的三角形了。他们往往是阶梯状的防火墙样式。

在山墙的下面一段我们有称之为“下碱”的部位,大概占据整体山墙的三分之一或十分之三。这部分会堆砌的厚于上部山墙断。因为山墙本身是无法作为承重墙存在,下碱的存在就是为了它的稳定性。而之所以叫下碱这是因为这部分是砖砌+石灰构造,年久会产生硝霜,也就是碱。下碱和山墙主体之间有隔离层,因此其上端又不会出现硝霜,这样就达到了防碱化腐蚀和稳定双重功效。

杭州 萧江与滨江交界处一处老宅的封火墙

在山墙的上部高出屋面最高可达1米多,具备良好防火作用。一家着火就不至于殃及旁户。这样的山墙我们就叫它防火山墙,也叫做封火墙或风火墙。这主要是因为民间谐音造成,有的地方民间也直接叫它“风火垛子”。今天,在温州朔门街依然可以看到街道防火隔离的封火墙遗存。

虽然凡是堆砌的墙体或山墙具备防火功能都称为防火墙,一般情况下防火墙指的就是防火山墙。防火山墙有很多种具体形式和做法。比如一颗印式、复合曲线式、人字式、猫拱背式、五岳朝天式等。这些形式还可以自由进行组合、变化,式样丰富。在以皖南为集中点的徽派建筑中,各种形式的风火墙随处可见。

有两个山墙体着重说明下。一个是一颗印式。所谓的一颗印式就是像一颗印一样规规矩矩,也就是上文提及的典型的上三角下四方的形式。在南方的昆明彝族民居中仍然可以看到受汉文化融合影响后的整幢民居呈现出一颗印的特色。外墙十分高大。

另一个需要提及的则是五行山墙。也就是将山墙做成五行形状。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种山墙常见于广东、福建地区,如潮汕和金门的民居。运用五行,除了看起来更富于变化外,也寄予了一种风水学的属意。

另外,说明一下什么叫叠落山墙。山墙简单的大众化的是一颗印式,复杂点的就基本采用叠落山墙。它是防火墙一种,这种山墙高于建筑屋面,形体随着屋面层层叠落呈阶梯状。我们常常听到的马头墙也就是属于这一类,因为它就是山墙高出屋面沿着屋面坡度叠落的部分看起来像马头而得名。同样的,观音兜也是因形似观音菩萨顶戴的观音帽兜得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