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乡的村名来历!

 wuzhi9 2021-08-31


西乌兰不浪乡:乡政府驻地西乌兰不浪村,在县城西部45公里处。二百多年前,蒙古族人在此游牧,起名乌兰不浪,意为红色之泉。1958年,曾命名为'八一'人民公社。1962年更名为西乌兰不浪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辖7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

西乌兰不浪:村。1871年前后,蒙古族人在此扎场放牧,因红土梁下有泉水,起名乌兰布拉格,意为红色之泉。后汉族来此开地,按方位转音为西乌兰不浪。系乡政府、西乌兰不浪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后乌日塔:村。在乡驻地西8公里。1761年,蒙古族人在此放牧,起名乌日塔,意为'长'。后汉族来此居住,转音为'湾兔'。为区别同名两村,称后湾兔。正音为后乌日塔。系后乌日塔村委会驻地。

大滩:村。在乡驻地西北15公里。1732年,垦务放地时,因此处地势平坦宽阔,故名大滩。系大滩村委会驻地。

三号:村。在乡驻地东南3.5公里。1640年前后,称纳令家三号,后来人称三号。系三号村委会驻地。

什拉图:村。在乡驻地西北12公里。1671年,蒙古族在此放牧扎居,起名什拉图,意为有黄土的地方。后汉族迁此,沿用此名。系什拉图村委会驻地。

圪妥:村。在乡驻地西南12公里。明嘉庆八年(1803年),蒙古族人在此放牧,叫查干营子。满清初年,易名圪妥,意为'凹形坡'。系圪妥村委会驻地。

庙营子:村。在乡驻地西北9公里。1567年,张恒等三人来此开地,修老爷庙一座,以此得名。系庙营子村委会驻地。

来源家乡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