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向思维:只需两招,就能帮助问题孩子转化心态、调整状态

 度麦心理 2021-08-31

一念之差:家长的逆向思维到底有多重要?

  

思维模式也叫思维方式,是个体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个体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其行为模式,而其行为模式则决定了其生活品质。无论是事业的成功还是生活的愉悦,无论是和谐的家庭关系还是融洽的人际关系,都是思维模式操控行为模式后的结果。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总是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却不知道,在解决问题尤其是特殊问题时,逆向思维才能使问题简单化并趋向解决。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在解决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会把“逆向思维”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因为所有心理问题的形成,几乎都与正向思维或者惯性思维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在咨询过程中,打破来访者原有的思维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加快咨询进程、促进其心理成长。尤其是在针对青少年来访者时,逆向思维的运用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而每一个问题家庭里,都有至少一个问题家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来自于家长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来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

因此,要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家长调整心态,实现自我成长;二是帮助家庭成员协调彼此的关系,实现家庭和谐。但是,无论是家长的心态调整还是家庭成员的关系协调,都离不开家长思维模式的转变。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有两种惯性思维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大。如果家长能把这两种惯性思维进行逆转,就能帮助孩子转化心态、调整状态。

  

第一种:“虽然和但是”的反向运用

“虽然和但是”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关联词之一。家长在运用这个关联词时,惯用的模式是“虽然你这里做得很好,但是你那里做得很糟”,这种语言模式造成的影响是“先扬后抑”。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词后面的内容反过来说,即“虽然你这里做得很糟,但是你那里做得很好”,那么整个语言氛围就会变成“先抑后扬”。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先抑后扬”通常能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时,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其心理能量。

第二种:“先与后”的反向运用

在成人的惯性思维中,通常是“先做出成绩才被人相信”、“先看到希望才敢于尝试”。因此,家长看到孩子做得好时,会感觉到心里充满希望,并相信孩子付出的努力;但是,如果看到孩子做得不够好,则会比孩子还要沮丧,甚至全盘否定孩子。

这种惯性思维造成的后果就是让孩子不敢不好、不敢犯错、害怕尝试。而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恰恰相反。也就是说:家长要先相信孩子,孩子才能更努力地做出成绩;家长要先看到希望,孩子才敢于尝试一切新事物。

  

世界是客观的、立体的,思维是矛盾的、统一的。愿所有的家长都能学会逆向思维,避免一念之差造成的负面影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温暖的关注中、坚定的信任中、持续的希望中,奔向自己光明灿烂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