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在朝鲜半岛打输了,为什么没有像在越南一样,一走了之?

 萧武在此 2021-08-31

如果要说朝鲜战争最根本的起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冷战国际结构的出现和形成。但这么说比较抽象,稍微复杂一点来说,就是远东地区从日俄争霸变成美苏争霸之后,这个结构的变化,在朝鲜半岛这里刚好成了前线。

在波茨坦公告中,美苏已经要求日本投降,并且放弃全部殖民地,其中包括侵占的中国领土,也包括朝鲜,以及台湾、澎湖列岛等,甚至还包括琉球。美国强烈要求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在远东方向对日军作战,协助美国迅速结束太平洋战争。苏联也答应在欧洲战场结束三个月之后,就对日军作战。

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之后,苏联挥兵东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歼了盘踞我国东北已久的日本关东军,并且迅速前进到鸭绿江畔,准备渡江占领朝鲜。此时日本已经在准备投降,美国决心独占日本,所以美国认为不能把朝鲜完全丢给苏联,否则日本也很难保得住。为此,美国与苏联交涉,要求苏联不能进入朝鲜半岛。

同时,美国为了抢先占领朝鲜半岛,迅速扶植了李承晚傀儡政权,接收日本占领时期的政府和伪军,让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韩国政府和军队。苏联虽然没有冒险越过鸭绿江继续南下,但却将原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坚持抗日的朝鲜流亡将士送回了朝鲜,而且,朝鲜的一部分领导人也在之前东北抗联最困难的时期被迫退入苏联境内,和苏联本身也有联系。

为了避免美苏两国势力直接冲突,美方提出了双方分别占领朝鲜一半领土的方案,也就是后来的三八线。最后,在苏联支持下形成了北方政权,主张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并且进行全国性的选举,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完成国家统一。南方则在美国的支持下形成了南方政权,反对土改,也反对举行全国大选。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韩国不是民主政府吗,为什么还反对全国大选?没错,当时的南朝鲜政府就是害怕,不敢举行全国性的大选,因为朝鲜方面通过土改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迅速获得了土地,赢得了民心,南方的朝鲜老百姓也迫切希望北方的做法能够在南方也实施,自然非常支持北方。所以,大选就意味着北方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而这在美国看来,就等于把整个半岛都变成了红色,也就意味着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失败,是把朝鲜拱手让给苏联。这样,南北双方就变成了对峙状态,北方要求土改,要求举行全国大选,南方坚决拒绝,双方谈不拢,各自就开始在各自的占领区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干起来了,而且也都在整军备战,因为谁都不肯妥协,最后必然只有用战争解决分歧。

美苏双方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各自的小兄弟。苏联给朝鲜提供了一部分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全苏式的武器装备,所以在抗美援朝之前,朝鲜人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其实要比解放军更高。加上将原本在四野编制内的一部分朝鲜族战士送回朝鲜,朝鲜此时可谓兵强马壮,不仅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使要用战争解决问题,北方也是信心满满。

南方虽然有一部分美军提供的武器装备,但军队是伪军直接改造而来的,训练极差,原来的任务主要是对内镇压,所以重武器比较少,士气也非常低落——这一点只要参考抗战时期的伪军改编而来的国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表现,就能理解了。虽然南朝鲜这时候也一直在说要准备打仗,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准备,这也是战争爆发之初南方一溃千里的原因。

最终,在1950年6月下旬,南北双方的战争正式爆发。至于究竟是哪一方先开的第一枪,虽然至今没有定论,但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国际体系之下,这场战争是早晚都要来的,不可避免。因为朝鲜南北双方和德国不一样,不是美苏双方直接驻军对峙,而是南北双方各自独立作战的,美国只有数量极少的顾问,并没有驻军。如果是美苏直接对峙,反而打不起来。

这也是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地位所决定的,因为周边都是强大的邻居,让朝鲜半岛变成了一个周边大国势力交锋的主战场。比如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多次在朝鲜进行过战争,甲午战争之后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后来又彻底沦为殖民地,日俄交锋的前线推进到了东北。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变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主流,冷战铁幕在朝鲜半岛落下来,就变成了一场大战。

即便是到了现在,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了,朝鲜半岛虽然是同一个民族,但却仍然分为两个国家,而且仍然处在对峙状态,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经济体制、社会模式都完全对立,所以冷战在朝鲜半岛并没有结束。就是因为美国要保卫日本,必须要把战场设在朝鲜半岛上,所以朝鲜始终没有统一。

反观在越南,因为美国没有什么特殊的利益诉求,没有像日本这样必须要保卫的目标,所以美国在投入大量资源之后,发现战争仍然无法获胜,最终决心撤退,美军撤退的时候就非常干净,一走了之,北越席卷全国,完成越南的统一。而这一幕在今天的阿富汗,又上演了一次,也同样是因为周围没有其它美国必须保卫、但却受到严重威胁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