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着马头墙看中欧(下)

 九月徽州 2021-08-31

攀着马头墙看中欧(上)

攀着马头墙看中欧(中)

意兴阑珊的离开奥地利,奔赴德国

第一站慕尼黑,气氛果然开始不一样了。在捷克和匈牙利,我几乎没有遇见过穆斯林。奥地利开始有看见,到了德国,有游客的地方除了中国人,还有穆斯林了。但是到处没有我想象的如临大敌,在中欧的半个月,除了机场,不管是地铁还是车站,任何地方都没有安检。

慕尼黑我给自己选了一个公寓,在主人的电话遥控下,猜谜一般的找到了暗藏的钥匙。从入住到离开,我一次也没有见到房东,真是一次令人诧异的住宿经历,不过得以一窥慕尼黑人真实的生活场景,也是怪有意思的。

早起推开窗,因为下雨的缘故,一夜之间,有了入秋的感觉。那一刻在异国他乡的静谧,也显得格外的动人。

一路看了不少教堂和古堡,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的,还有他们很多的商业橱窗。和国内很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早上十点开门营业,下午四点关门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哪怕小小的歙县,晚上八点街上店铺都还营业,可是在中欧,连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下午打烊时间一到也毫不留情,只是很多店铺虽然关门,但橱窗都灯火通明,里面的陈列更是美轮美奂,赏心悦目。很多时候,我只能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眼巴巴的贴着玻璃,看热闹。我一直没整明白的是,既然晚上不营业,那为什么橱窗要亮的那么好看,是通宵达旦的亮吗?要不是考虑到安全起见,真想半夜出来一探究竟。

尝了不少他们的各种酱菜,他们都是拿来沾面包吃,我觉得比奶酪好吃多了。

遇见这个强悍的著名女人Frida Kahlo,当时只是觉得那个角度比较搞怪,走近

才知道是不准拍摄的小图,见谅了哈。

又遇见了街头艺术家,这个是个俄罗斯的组合,弹的非常赞,还出售他们自己的cd。又走了几步,可以看见非洲的组合,风格和俄罗斯的完全迥异。不管是那个组合,他们都把现场气氛营造的很好,尽可能让观众陶醉在音乐里。

因为计划更改,又不想错过天鹅堡,于是腐败的包了一个车,雇了一个当地移民,前往巴伐利亚南部去。

我们熟悉的迪斯尼城堡的原型就是天鹅堡,天鹅堡外形实在是太美了,而它背后的故事更是诡异和凄美。新天鹅城堡的建立者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无治世之才,却充满艺术气质。他亲自参与设计这座城堡。里面有大量德国天鹅雕塑。他梦想将城堡建成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由于白色城堡耸立在高高的山上,其四周环山和湖泊。所以一年四季,风光各异。说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堡应该不为过。

城堡的主人就是这个帅哥,和他表姑姑茜茜公主一样,特立独行,喜欢孤寂厌恶世俗,白天睡觉,夜里独自一人骑着马穿过山峦,完全生活在幻想之中。他觉得,管理政务对他是很可惜的事情,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感情之后,他更是性情大变,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财力,都花在天鹅堡的铸造上,除了散尽自己的家财,甚至快要清空了国库。“我不爱女人,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不爱亲戚,没有任何人让我牵挂,除了您”这是他写给作曲家瓦格纳的诗句,也许可以读出他的痛苦吧。

国王悲情的一生,值得玩味,最后离奇的死亡,更是一个谜团。据说是和私人医生外出后,在斯塔贝恩湖边双双溺水而亡,只在河边留下了脚印,但是很多迹象和史料倾向于这是一次政治谋杀。

天鹅堡的外观比里面美丽太多太多,真的就是一场梦。(友情提示,去天鹅堡一定要提前网约。)

看完了天鹅堡,赶赴海德堡,德国有太多的堡。可能是欧洲拥有城堡最多的国家了。一座红褐色古城堡,就是海德堡城的标志城堡坐落在内卡河畔树木繁茂的王座山(Koenigsstuhl)上,为选帝侯宫邸的遗址。城堡主要用红褐色的内卡河砂岩筑成,城堡内部结构复杂,包括各种防御工事、居室和宫殿等。始建于13世纪,历时400年才完工。

海德堡非常小,但是真的值得去,虽然屡次因为战争和天气原因遭到了破坏,但仍然不失王者之气,也是歌德和黑格尔人的心头好。走在欧洲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历时几百年的建筑和街道,除了是石质原因方便留存以外,当地政府和民众对老建筑的维护和珍惜,已经深入人心。使得我这个徽州人,不免伤感。

哲学家小径,顾名思义,就是大哲学家们漫步和眺望思考的地方。没遇见几个游客,但是都傻乎乎的爬了一个来回,淋成了落汤鸡,就权当是向这些大家致意吧。

在城堡里面的小广场,我饶有趣味的观看了德国人民的劳动表演,之所以说是表演,是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他们干活的方式实在是太像模特走秀了,只是移动那么一点木头,要出动那么多大小伙子了,一个个穿的体体面面的,排着队伍,慢悠悠的运输着,我估摸中国民工四个人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干完。

对我而言,在海德堡和好友相聚才是最大的意义。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你爱那个城市,因为那个城市有你爱的人。和好友们相聚于一家小酒馆,里面满满当当挤满了当地人,一人一杯啤酒,兴高采烈的说个不停。我们不知轻重的点了一个典型的德式大餐,结果端上来一个巨无霸,底下一层烤土豆,上面一层烤香肠和羊肉,然后是一个巨大的猪肘子,上方华丽丽的插了一把刀.......风风火火闯中欧的豪情立刻得到了升华。只是我们四个人,很努力的吃也吃不了一半。

入住了一家背包客青旅,这是我此行里,定的最便宜的一处,也是出发前我最担心的住所,可是没想到,却是我个人满意度最高的落脚点之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客栈主人营造出来的气氛特别轻松和友善。第一天晚上,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推门进来一位中国姑娘,我正准备开口招呼,她开腔了,一口纯正美语,一句中文不会,她叫Emme,短短几分钟,就交代了自己的来龙去脉,她是一个中国弃婴,被美国父母收养,现在读大学,和朋友一起出来玩,还没等我彻底回过神来,她风一样的又出去了。留下我在原地目瞪口呆。弃婴---这在国内,电视剧20集起拍都不够的苦情大戏,就这样被她直接的告诉我这个陌生人。晚上的聊天,更让我喜欢上她,她是那种典型的老美白人中产阶级养大的孩子,性格明朗的就像是一道阳光。这也让我感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塑造可以是如此的巨大。

接下来的纽伦堡,已经没有太大惊喜,可能男生会比较喜欢,这里曾是纳粹党的核心城市,正因此,二战时盟军炸毁了老城,可惜可叹。城堡里,各种各样的兵器和盔甲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都比不上“玩具之都”的诱惑,只是真的很贵。

最后发一张掌柜的,出发不久(美美的波西米亚风Bohemian style有没有)和最后几天的(国际盲流有没有)对比图,每天基本都是二万步起,这就是自由行的代价。

音乐,是思绪的漫游;旅行,是灵魂的放肆。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感知着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也许我们可以走的更远。攀着马头墙看世界,做好自己在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坐标。2017的8月,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