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刘仕昌讲头痛

 胡同院子 2021-08-31
头痛

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头痛的发作。导师刘仕昌教授行医60余载,对该病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治疗用药独具特色,临床效果突出,现将刘老治疗头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病因病机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气血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若外无非时之感,内而气血充盈,阴阳升降如常,则无头痛之疾发作。若六淫时邪外袭,上犯清空,或气虚清阳不升,血虚经脉失养,或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情志忧郁,郁而化火均可致头痛。在导致头痛的诸多因素中,刘老认为外以风邪侵袭,内以厥阴肝经失调最为常见。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又因风为百病之长,多夹寒邪、热邪上扰清空,或夹湿邪,蒙蔽清阳而为头痛。

图片
二、辨证用药特色

刘老认为临床常见头痛的证型分类,不外乎外邪侵袭、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等几种类型。因外邪侵袭所致头痛,常伴有外邪束表症状,无论风寒、风热、暑湿之邪袭表,初起除头痛症外,必兼有恶风、发热、鼻塞、流清涕等症。此外夹寒者恶寒,夹湿者头重肢倦,夹热者心烦口干,暑湿秽浊阻滞弥漫三焦者尚可见头痛如裂、项强、喷射状呕吐等重症。因于厥阴肝经风阳上扰所致头痛,有偏虚偏实之分。偏实者,肝用有余,风阳循经上扰清空,常见头痛眩晕,伴有.面红口苦、心烦易怒、脉弦等肝火偏亢之象;偏虚者,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虚阳上扰而致头痛,伴耳鸣腰酸,脉弦细带数。

因于气血亏虚清阳不升,脑髓失养而致头痛,伴见头痛而晕、遇劳加剧、易于疲劳、纳差、脉细弱。其它尚有因瘀头.痛血、痰阻而致头痛的情况。在治疗用药上,刘老善用风药,以其轻清辛散,祛风散邪,因为“巅高之上,惟风可到”。常用苍耳子、菊花、白蒺藜3味药搭配应用。此3味药均入肝、肺二经,苍耳子具有散风通窍、祛风湿止痛的作用,菊花具有疏风清热功效,白蒺藜能平肝疏肝,祛风宣散肝经风邪,刘老以此3药为伍,疏散内外风邪,用于外感头痛,固为正用,用于内伤头痛,亦假引经,散风止痛。对于外感风寒头痛者,配合防风、白芷、秦艽疏风散寒;风热头痛者,配防风、连翘、黄芩、青蒿疏风清热;挟湿者配以藿香、滑石、苡仁化湿利湿;对于肝阳上亢头痛者,配以钩藤、石决明、草决明、白芍、天麻、怀牛膝等平肝潜阳;肝肾阴亏者加生地、枸杞子等滋水涵木;气血亏虚体弱者,配以太子参、党参、黄芪、当归等平补气血;挟瘀者加丹参、全蝎、水蛭以活血通窍;挟痰者加竹茹、法半夏、胆星等涤痰开窍。

图片
三、病案举例

例1:潘某,男,42岁,1991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头顶痛2年余。患者头顶痛,耳鼻喉均有痛感,头痛时有恶风感,睡眠差,胃纳尚可,二便尚调,曾于当地医院用中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求诊于刘老。查患者神疲、咽红,扁桃体不大,舌红、苔薄黄,脉细而弦;化验检查及脑电图未见异常。刘老认为病初乃感受风邪所致,风邪上扰清空,故头痛,兼见耳鼻喉均痛。但因治疗失当,不仅风邪未除,久病又伤及气阴,阴虚阳亢,心火上炎,肝阳上亢引动内风,故头痛经久不愈,睡眠差且兼见平素易怒、情绪不宁。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诊.断为头痛(内外风动兼阴虚火旺)。治以祛风止痛,滋阴降火。处方:苍耳子、白蒺藜、菊花各12克,太子参20克,天麻、防风各10克,白芷6克,花粉、怀牛膝、生地、板蓝根各15克,甘草3克。5剂,日1剂。每剂加水1500毫升,煎30分钟,取汁350毫升,分2次服。

10月16日二诊:服前方后患者头痛明显减轻,睡眠好转,仍有颈痛,舌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仍按上方,甘草加至6克,5剂。

10月22日三诊:患者无头痛,睡眠佳,仅肩背部间有酸楚不适感,舌脉未见异常。此乃风邪尚未尽除,故在上方基础上去花粉、牛膝,加葛根15克,桑叶12克。每日1剂,调理善后1周痊愈。

   文章摘自:中医临床家刘仕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