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年前发掘雷峰塔,从金盒子里爬出一只白色蜈蚣,真相如何呢?

 老姜s07mkqx69s 2021-08-31

西湖岸边的雷峰塔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民间传说里,雷峰塔和白娘子、许仙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由于人为破坏、年久失修等原因,旧雷峰塔在1924年轰然倒塌。塔虽然倒了,却因鲁迅先生的大作《论雷峰塔的倒掉》而更有名气。

19年前发掘雷峰塔,从金盒子里爬出一只白色蜈蚣,真相如何呢?

清末民初的雷峰塔

新的雷峰塔是在倒塌将近百年之后才重修的。很早就有一些传闻声称,当年发掘雷峰塔的时候,发现了大蛇。也有人说不是蛇,而是在一个金盒子里面爬出了一条白色的蜈蚣。

更为离奇的是,据说一个考古专家曾用瓶子把白蜈蚣装了起来,可是几天后,在根本没人动过的情况下,白蜈蚣却凭空消失了。

19年前发掘雷峰塔,从金盒子里爬出一只白色蜈蚣,真相如何呢?

配图

这些传言都和民间故事里白娘子被压在塔底下有关。据说蜈蚣是蛇的克星,那条蜈蚣是法海和尚留下来看守白蛇的。那么,当初发掘雷峰塔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发现金盒子里的白蜈蚣呢?

了解真相之前,有必要先说说雷峰塔的来历。

这座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俶出资修建的,用来供奉佛螺髻发舍利,也就是佛祖脑顶骨的舍利子。据《全史宫词》记载,“塔成之日,又刻华严诸经,围绕八面……,于是,合十指爪,以赞叹之。塔曰'黄妃’,云:吴越国王钱俶拜手,谨书于经之尾。”

19年前发掘雷峰塔,从金盒子里爬出一只白色蜈蚣,真相如何呢?

雷峰塔

由此可见,这座塔原本以吴越王的一个妃子命名,叫“黄妃塔”。因塔在雷峰上,被后人改称“雷峰塔”。《全史宫词》还记载,这座塔“始以千尺十三层为率,爰以事力未充,故从七级梯”,也就是原本计划要建十三层的,高千尺,因人力物力超出预算,最后减到七层。

即便如此,建造雷峰塔最初也花了600万铜钱,佛塔颇具规模,金碧辉煌,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日后的西子湖美景之一“雷峰夕照”。

19年前发掘雷峰塔,从金盒子里爬出一只白色蜈蚣,真相如何呢?

雷峰塔发掘的文物阿育王塔

在漫长的岁月里,雷峰塔多次经历劫难。北宋宣和年间,雷峰塔曾遭雷击,塔顶受损;后来的方腊起义中,雷峰塔更是被焚毁,于南宋年间重修。其后数百年间,雷峰塔饱受战乱和天灾的破坏,顽强地矗立到民国时期。

鲁迅对历史很有研究,不会不知道雷峰塔的由来。他写那篇文章只是借民间故事有所讽喻而已。

而《白蛇传》的故事完整形成于明末,最早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嘉靖年间的小说《雷峰塔传奇》也有类似情节,流传了四五百年。

19年前发掘雷峰塔,从金盒子里爬出一只白色蜈蚣,真相如何呢?

雷峰塔地宫发掘现场

为什么白蛇的故事选中了雷峰塔,而不是别处的佛塔呢?据南宋时期的杭州方志《庆元修创记》记载,当初宋室南渡,为了修城,有人看中了雷峰塔的砖。一些士兵还没有开始拆塔砖的时候,一条大蟒蛇从塔中爬了出来,因此雷峰塔没有被拆毁。这应该就是《白蛇传》和雷峰塔发生关联的原因。

雷峰塔倒掉之后,“雷峰夕照”的胜景不复存在,社会各界人士一直盼望重修这座古塔。到2002年,杭州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在那之前,有关部门决定对雷峰塔遗址下的文物进行勘探和发掘。考古工作在2001年开始。让考古队感到兴奋的是,塔底中心的位置,发现了一个不小的地宫。

由于遗址上的黄土堆积如山,为避免破坏文物,必须非常小心地清理,发掘工作进行了很久。事实证明,考古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雷峰塔的地宫里发现了不少珍贵文物。有一批工艺精湛的金银器、玉器等。比如造型独特的黄金腰带、精美绝伦的玉雕童子。此外还有数千枚铜钱。

19年前发掘雷峰塔,从金盒子里爬出一只白色蜈蚣,真相如何呢?

专家清理阿育王塔

最珍贵的是两件国宝级文物。第一件是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的银质阿育王宝塔,第二件是个盘龙的释迦牟尼说法像,黄铜鎏金制成。这两件宝贝的精美程度同样让考古人员大为赞叹。一下子发现两件国宝更是难得。可见当年吴越王建佛塔是下足了本钱的。

考古人员发现,阿育王塔中间的镂空部分,有一个“金棺”。为了保护文物,工作人员不敢打开阿育王塔。传闻里的白色蜈蚣就是从这个金盒子里爬出来的。问题是,那个金盒子根本就没有取出来,没人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央视栏目《文明之旅》曾邀请当年带领考古队发掘地宫的专家,讲述雷峰塔的故事。主持人问道,是否像传闻中那样,发掘地宫的过程中发现了蛇或者奇怪的东西?专家笑笑说,除了形形色色的文物,并没有发现蛇或者其他什么生物。

有关雷峰塔底下发现白蜈蚣的传闻,当然是好事者编造的。

参考资料:央视《文明之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