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情境试题56:青藏高原某高原鼠兔

 新用户2766HcHT 2021-08-31

最近,关于2020年全国卷高考试题的讨论非常多,且各方意见不一。看到那些讨论,而自己又没能力参与时,突然想起一部电影里的台词——让子弹飞会儿!

热闹过后,还是要面对高考试题。作为普通地方的老师,特别是最近看了关于高考评价体系的一些文章后,觉得不明白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最近关于学术情境试题的争议非常大。我所理解的学术情境试题,应该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能够查到确定出处的,即试题文字材料、图表能清楚地查找到出自哪篇学术论文;

二是无法查到确定出处的,至今为止,有一些高考学术情境试题,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是没办法查到试题素材的准确出处,这点我们必须承认。因为高考命题属于国家机密,有关各方不会明确说出试题素材的出处,哪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试题分析,也不会明确指出试题的素材来源哪篇学术论文。再者,有部分学术情境试题的素材估计是命题者根据自身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加工、再创造而成的,或是多篇论文综合处理的结果,毕竟大家都知道高考命题专家是大学教授。

因此,对我来说,暂时没办法去分析第二类学术情境试题。但可以去讨论第一类学术情境试题。讨论的目的是从中学习素材处理的技巧、设问的思路,以及试题所体现的育人价值与学科核心素养。是不是扯得有点远啊!

看试题吧!

(2020全国Ⅰ卷,44)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图8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有不少的公众号都指出该组试题的素材来源于以上论文。但是,展开分析的不多。试题的坐标统计图来源于论文中的图3,以下所示(红色方框):

单独将上图的红色方框内的图像选取出来,是这样的:

试题的第一问是: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根据文字材料的提示: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有效洞口即是有鼠兔活动。

高山草甸退化与土壤全氮含量有关。因此,回答该设问即是分析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论文中的分析如下:

解题的思路是这样:随着有效洞口密度增大,土壤全氮含量增加,有利草甸生长。有效洞口密度继续增大,土壤全氮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不利于草甸的生长,引起高山草甸退化。

试题的第二问要求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根据文字材料的提示: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

结合第一问的分析,可知大量灭杀高原鼠兔的不正确的。这样的设问不是在考查育人价值和核心素养吗?

至于全理的原鼠兔密度如何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可以查看论文!

参考答案:

影响: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策略:把高原鼠免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试题中有方法,也有知识。好的方法蕴藏于好的作品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