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情境试题245: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

 新用户2766HcHT 2021-08-31

以下这组试题来源于2020年全国文综Ⅰ卷: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论文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2,如下所示:

通过对比可知,命题者直接选取了论文中的图2,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修改。

第1题与第2题的设计,可以在选自论文的以下内容中找到参照,如下所示:

第1题,上述内容指出,治沟造地通过移民搬迁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统的打坝淤地更加侧重水土流失的防治,在打坝淤地增加耕地面积,当然,在试题提供的图像中显示“易地移民搬迁”、“生活宜居适度”,根据这些信息也能进行选择。

第2题,设问强调“生产条件”,B项“方便田间耕作”就是论文指出的“新建坝沟地平坦开阔,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结构、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这是从题干的角度分析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D项提高耕地肥力。耕地肥力属于生产条件的范畴,论文中指出“新建坝沟地形平坦,水肥条件好”。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试题分析中认为,治沟造地是在打坝淤地的基地上进行了,未明显提高耕地肥力,因此排除D项。

第3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试题分析认为,从治沟造地的目标可反推原因——沟多地少等,再结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区域特征及问题,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该组试题的背景是:为了治理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延安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同时,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梁峁坡面的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对区域粮食生产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通过营造沟坝地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最近这几个月各地的模拟试题中出现了不少关于乡村振兴的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全国各地的命题者都对乡村振兴的主题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从以考促教的角度来看,试题不仅仅是用于测试,试题的案例还可以用于教学,在课堂上进一步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