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洲骆驼泛滥,澳农民3小时杀死113头骆驼,还是赶不上繁衍速度!

 星辰大海种花家 2021-09-01

8月29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发了一篇标题为《澳大利亚农民在三小时内射杀了113头口渴的骆驼》的文章,讲述了一个澳洲农民为保护自己的土地,大肆“屠杀”骆驼的故事!

3小时杀戮113头骆驼!“但我尊重它们”!

杰克·卡莫迪是西澳的一位养牛的农场主,他在西澳大利亚中部经营占地百万英亩的普伦蒂唐斯农场,近几年来闯入农场的骆驼越来越多。

这些骆驼闯入农场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找水,由于最近几年澳洲干旱非常严重,原本在内陆荒漠地带闯荡的骆驼开始到达西澳农场,骆驼的鼻子十分灵敏,能在几十千米外顺着“水的味道”寻找到农场。

它们会踢坏农场的栅栏,一头骆驼在几分钟内就能喝掉200升水,几头骆驼就能将水槽中的水喝完,后面到达的骆驼会到处找水,弄坏水管喝水,甚至破坏厕所马桶或者厨房找水喝。

另一个目的则是大肆吃掉原本养牛的草料,杰克·卡莫迪忍无可忍,日前不久他就和朋友一起驾驶直升机在巡逻时发现了一个骆驼群,他用携带的远程狙击步枪,一只只射杀骆驼,杰克·卡莫迪统计了一下,在最近一次的射杀中,大约在3小时的时间内杀死了113头骆驼。

杰克·卡莫迪还保持了一个最高射杀记录,一天中杀死435头骆驼!卡莫迪表示他非常尊重这种动物:

“它们是不可思议的动物,我总是对它们的生存能力感到惊讶。但它们对我的生意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杀死它们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在澳洲屠杀骆驼的远不止卡莫迪一个农场主,而且澳洲政府也出台官方激励策略屠杀骆驼,为什么澳洲骆驼这么惹人讨厌,如此屠杀,澳洲骆驼怎么就杀不完呢?

“犹大项圈”,澳洲骆驼灭绝计划!

骆驼并不是澳洲原产的动物,最早是1840年从印度引进的,这种对环境要求不高,地形适应能力极强的动物是非常合适的畜力运输工具,为欧洲殖民者在澳洲扩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这种需要吃草拉大便的畜力显然不符合澳洲人的追求,因此这种当年的香饽饽就成了被人嫌弃的动物,从圈养变成了流浪,最后成了澳洲土地上到处晃荡的野骆驼。

澳洲脱离大陆独立发展了几千万年,其特有的生态与其他大陆都不一样,但骆驼并不介意,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而且澳洲地广人稀根本就无人打扰骆驼的发展,等澳洲政府发现骆驼成为大患时已经晚了。

2000年初时,澳洲的骆驼已经超过100万头,主要分布在西澳州、北领地、南澳州和昆士兰州的中部干旱地区,本来骆驼和人类聚居区其实冲突不大,澳洲有的是水草肥美的地区。但2000年后,澳洲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干旱和山火频发,骆驼群开始迁徙寻找水源和草料。

骆驼还破坏了中部荒漠地带脆弱的生态,开始与周边农场主起冲突,它们闯入居民区,为了寻找水源破坏厕所和厨房,甚至连滴落冷凝水的空调都被它们掀翻,民众与骆驼的冲突越来越多。

犹大项圈计划!!

忍无可忍的澳洲政府出台了控制“野生”骆驼数量的计划,包括鼓励民众射杀以及官方大规模投毒以及空中猎杀行动,但问题是澳洲中部是一片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骆驼尽管是群居比较多,但一个骆驼群也就几十了不起也就上百头,茫茫澳洲大陆,到哪去找,开着飞机去找,成本也忒高了!

2009年澳洲政府接受了动物专家的建议,执行了一个“犹大项圈”的计划,顾名思义,就是猎杀骆驼后留一头“种子”,给它戴上定位项圈,然后这头骆驼会去寻找骆驼群,然后再驾驶直升机按图索骥找到骆驼群再次射杀,如此往复,效率比以前高出几百倍。

数年来澳洲政府利用这项计划杀死了超过16万头骆驼,但另澳洲政府比较崩溃的是即使是采用了犹大项圈,澳洲骆驼的增长率仍然接近8%,按这个增长速度,只要10年就能翻一倍,但是如果不控制,估计只有大自然才能限制它们的增长速度。

当然还有私有农场主的猎杀,还有投放的毒饵等,骆驼数量有所放缓,但到2018年统计时澳洲仍然超过了120万头,所以依靠杀戮完全不是办法!

如何利用骆驼,优质蛋白质就这样抛尸荒野?

尽管澳洲动物组织一直呼吁保护骆驼,但对于已经引起了民愤的骆驼,动保组织也就干嚎几声,而开发骆驼的综合利用才是正确的出路。

澳洲政府鼓励捕杀骆驼将其加工成肉制品,但即使是这种免费来源的动物肉,也存在猎杀与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每年需求量也就5000头左右,但总比抛尸荒野强不是吗?

2016年时北领地政府和南澳州政府联合开发了骆驼皮毛利用的产业,他们还将这个产业拓宽到了澳洲泛滥的野驴以及大量狐狸和野兔等野生动物上。

近年来澳洲还兴起了喝骆驼奶的风气,据尝试过骆驼奶的澳洲朋友称味道很咸,但据说是一种低脂、更健康的牛奶饮品,被当成保健品出售。

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动物泛滥是用吃解决的,就算在吃小龙虾成风一样的中国,野外小龙虾一样泛滥,怎么办?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