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职太太的困境与救赎

 新用户1013UNT8 2021-09-01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采访者介绍:

女,30岁,女儿两岁半。成为全职太太前为某公司新媒体主管,月薪税后8000。

怀孕三个月,我跟我老公就开始频繁跑家政公司。

我们的家庭情况有些特殊。我老公父母早早就不在了,而我妈由于年轻时候操劳过度,身体健康严重透支,常年药罐子陪着。不能熬夜不能劳累,否则就容易晕倒。我们没有老人可以指望帮我们带孩子,唯有找保姆。

家政公司跑了几家后,越跑越沮丧。原来现在保姆的工资如此之高,一个月随随便便都要五六千,单纯照顾月子的则要上万。

之前上班的公司楼下有个卖煎饼果子的早餐摊,五块一个,每天都要排队。有天下雨,人不多,在等煎饼果子的时候随口问了句老板一个月赚不少吧?老板嘿嘿一笑,说着没多少没多少。我说没多少是多少啊。“也就一万多点吧。我们这个不比你们坐办公室的,这雨打日晒,苦得很。”

其实坐办公室的也苦得很。

在深圳几乎不存在不加班的公司。可大部分衣着光鲜坐办公室的到手工资,比不过这个卖煎饼果子的早餐摊。

现在保姆市场又把我打击了一下。自己的薪酬水平原来跟保姆几乎是一个等级。跑家政市场那段时间,作为一个甲方,我心里的一点点优越感荡然无存。

对于一个受过四年正规统招大学本科教育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该为这个社会让底层的劳动群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感到庆幸,还是为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却为了一个约等同于保姆工资的职位殚精竭虑感到可怜。

临产前的一个月,我们把月嫂敲定了下来。

我的公司还算人性化,没有找各种理由辞退我,跟我协商了一个产假工资。对比起周围姐妹生孩子时与公司的种种扯皮遭遇,我觉得自己算运气好。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总觉得已婚但未育的女性在职场中会或多或少受到歧视。尤其怀孕初期。我刚怀上被公司同事知道那阵子,每次跟我们HR主管或者公司老板单独处于一个空间的时候都尴尬无比,我总担心他们有什么话要特别对我讲。

别说什么法律对职场孕妇有着各种条款保护,在孕妇与职场这个关系当中就从来没有对等过。孕妇永远是弱势那一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被劝退被协商掉。

所以我说自己运气好,产假期间公司只扣掉了30%的薪水。

我老公在一个大型电子公司做高管,去掉各种税金每个月到手接近三万。没有孩子之前,也就两个大人的一点生活费和日常开销。房子买在关外,小两室,每月几千块的房贷完全可以承受。

所以我们挑了一个做得比较好的金牌月嫂,12000/月。

对孩子,只要在能力范围内,甚至于超出能力范围一点点,做父母的都不会觉得贵。

生孩子的那一个月,几乎花掉了我老公近两个月工资。在我们之前,他的一个同事刚生产不到十天,热情地给我们推荐了给她接生的那个私立医院。这个医院我们之前也在网上搜到过,评论几乎全部是说好的。不过因为价格有点昂贵,开始是被我们排除在外的。

最后老公决定就在这家生。他说不能让自己的老婆与未出生的孩子受委屈。

生孩子以及坐月子都比较顺利,没有遭遇难产,也没有产后抑郁症。唯一的一点遗憾是吃不惯月子餐,非常想吃妈妈做的饭菜。每次跟妈妈视频,我都忍住想哭的冲动对她说着很好很好,有专业月嫂照顾,我好孩子好,完全不用操心。倒是她时不时抹眼泪,觉得没有伺候女儿坐月子愧疚得慌。

现在自己当妈了,越是能够理解我妈。

满月后我们就把月嫂辞退了。

以前并不知道,月嫂属于家政市场里的高级且娇贵工种,她们只负责孕妇跟孩子的护理,不做饭不洗衣服不打扫卫生。无法之下,喊来远方农村的一个堂姐跟月嫂一起伺候我的月子。

满月第二天,堂姐就面有难色跟我讲要回家看看,姐夫已经三番五次打电话让她回去。谁都有自己的日子需要打理。一个成立家庭的主妇,很难单独离开家太长时间。

我让老公给堂姐封了个红包。开始她拒绝收,说啥叫亲戚姊妹,不就是有个难处急处的时候互相帮一下么?我说“这也不是给你的工资,如果给工资的话,这点钱远远不够。也不知道给两个孩子买点啥礼物,就给点钱你自己看着去买。好歹来了趟深圳,回去给孩子带点东西。”

月嫂跟堂姐前后脚离开的我家。老公又去家政市场雇了位保姆,一个月六千。

满月之后,至少我可以自理,孩子也大部分由我来照顾。保姆除了做好基本家务活外,也能帮我带一下孩子。老公晚上回家也可以搭把手。虽然时有手忙脚乱,晚上几次三番爬起来喂奶,孩子吐啊拉啊的搞得有点狼狈不堪,不再像夫妻二人世界那么有情有调。不过一切尚在可控范围内。

我可以接受有了孩子后变得越来越日常的生活。

真正让日子陷入一团糟是从我休完产假上班开始的。

我的设想是,用我的工资来支付保姆费用,略有盈余也可补贴家用,不至于让老公一个人养我们一家三口。

但过日子永远不会按照你设想的进行。

首先喂奶就把我搞得精疲力尽。

虽然我们公司准了我每天一个小时的喂奶假,但现实里根本没法操作。一个小时都不够我从公司到家一个来回的时间。只能让保姆抱着孩子来公司。这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首先路上你不知道究竟会不会塞车,所以保姆具体到公司的时间就确定不了。

第二,孩子到了后是不是立刻就可以开始喂奶,还是她在来的路上恰好睡着了,要等她醒了后再喂?

第三,我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恰好手上没有要紧的事,可以空出时间喂奶。有两次正好在赶一个重要的稿子。正火烧眉毛,保姆抱着小崽子来公司了。她在办公室外哭得撕心裂肺,那声音揪得我的心一抽一抽的疼。

最后买了个小冰箱放在公司,才算解决了喂奶事件。

下班回家是另外一种糟心。

我跟老公都是那种有点小洁癖的人,家里从来都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东西也都摆放的规规矩矩,各归其位。

有了孩子后,家里就是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了。

我自己带了几个月孩子,知道其中有多不容易。所以如果回家之后遇到晚饭没做,或者卫生没搞好,或者东西丢得到处都是乱七八糟,我都不会埋怨保姆。

自己收拾,自己做,再晚再累也要搞利索算完。既然选择了生孩子,又要选择工作,那就要承担这个结果。

因为晚上要起来几次喂奶,所以我让孩子跟我睡。晚上起来多几次都不是事儿,难的是早上还要准时起床去上班;这样一天两天也不是多大事儿,煎熬的是循环不止,好像看不到头。老公在这个时候除了说一点安慰的话,帮不了太多忙。只能靠我自己挺着熬着。

那段时期我感觉自己特别憔悴,每天上下班的地铁时间,我站着都能睡着。

这个社会总是说着男人的各种不容易。我从来不否认现代社会下男人的压力,但对于女人而言,尤其对于结婚生子的女人而言,多出很多人生的障碍与爬坡赛段。这些障碍与赛段几乎无第三方外力可解,只能靠这个女人自己来消化。

撑住的成了为母则刚,撑不住的就成了怨妇。

产后上班三个月后,我跟老公商量了下,由我辞去工作全职照顾孩子和我们的家庭生活。

我们不是一时冲动做的这个选择,是经过各种权衡,在各种利害之间取舍多次之后下的这个决定。之前我上班,看似除了抵消保姆工资外,还可以每个月多出买奶粉与尿不湿的钱,但实际上对我们夫妻双方(主要是我)身心的劳损远远超出省出来的这一点钱的价值。我们觉得以我老公的薪酬,应付家里的各项开支完全不是问题。

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我正式成为了全职太太。

在我的想象当中,我肯定会比保姆更好的照顾好我的孩子,同时也会比保姆更好地打理好我们的家庭生活。下意识里第一时间去跟保姆做对比,由此可见普通家庭全职太太的心理位置有多低。

头两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每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一天两至三次带孩子到楼下小区花园散步;

大人的三餐,孩子三次辅食及三次以上喂奶;

趁孩子睡觉后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等。

这些都是可见的、成体系的、需要每天重复的事,其他各种随机发生需要即刻处理的小事数不胜数。看着似乎没什么大事,但实际上非常磨人,一天一天的不知怎样就过去了。街也没得逛,朋友也没得见,时间就消磨在这些琐碎当中。之前一个同事说她刚辞职回家独自带孩子时,给自己做午饭的时间精力都没有,只能叫外卖。

我也听过许多夫妻因为全职太太争吵的故事。妻子嫌丈夫回家不知道帮一下忙,丈夫则埋怨自己辛苦工作一天了,老婆就在家带个孩子玩,自己回家还要做家务?

相互都觉得不公平,觉得自己是付出更多的那一个。

在外赚钱是辛苦。但在家做全职太太这件事,还真不是带着孩子玩玩这么轻松。对于很多处于这个角色的女人而言,其中的绝大多数宁肯出去工作赚钱,都不要在家带孩子做家务。

在她们看来,工作比带娃容易多了。

我跟我老公之间没有这种争吵。没有争吵的原因除了我们能够互相体谅之外,更大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不存在经济上的问题。听得故事多了我也发现,那些经常争吵的夫妻,扯来扯去都会扯到钱的问题上。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这句话,应该是生活里最值得被肯定的真相。

孩子快两岁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起了变化。

首先是我个人,我觉得自己退化得厉害。有一次周末,我把孩子丢给了老公,自己跑去跟以前的同事聚会。结果那次聚会对我打击非常大。全程我几乎插不进任何话题,没有任何参与感,她们聊的东西于我而言大部分是陌生的。我这才发现自己与她们之间所差的不只是一个身份这么简单,中间差的是一年多的时间所形成的距离。

这一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没有社交,没有见老友也没有认识陌生人;没看电影没出门旅行,方圆五公里之外的地方都几乎没有去过。生活的中心只有孩子与家务。我不是讨厌这两者,我只是觉得这样下去会让我跟外面的世界脱节,让我成为一个油腻的老妈子。

全职太太也让自己变得敏感多疑,心理脆弱。偶有朋友来家做客,聊天说到工作带娃等等事情,他们会声音放低,稍稍躲着我说。也许他们没有放低声音,也许也没有故意躲着我,但在我看来,任何一点细微变化,似乎都在暗示我在家做全职太太是一件很没面子也很无能的事情。

另外的原因就是家庭开销。

有了孩子之后的花销,就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大人的花销分为感性与理性,有一些能省则省。孩子的费用则全是感性,根本不存在“不该花”这三个字。

之前,比我早结婚生子的闺蜜说她家孩子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每长一厘米就等同于用去了一厘米的钱。面额是100,单位是美元。

每次都当笑话听。自己有孩子后就感同身受了。

衣服、玩具、医疗、早教,各种吃的喝的用的玩的、补充营养的、开发智力的等等等等,我感觉生孩子就是生了个貔貅。

虽然我老公的薪酬还可以维持住整个开支,但已经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每个月有剩余。有时候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急用钱的时候,就要动用储蓄。

以我老公的个人修养,虽不会讲出“是我养你们娘俩”这样没水平的话来。但我总心有戚戚。尤其遇到急用钱,或者为了某个花钱事情偶有争执的时候,总是有些不够理直气壮。

对于全职太太而言,有时候可能问题的关键点不在于家里是否真正缺钱,而是在于你没有工作,你没有赚钱,这会非常打击一个人的自信。

即便吵架都吵得没有底气。

我决定出去工作。

现在好的一点是孩子大了些,不用喝母乳,这基本解决了一半问题。剩下的一半基本上一个合格保姆都可以搞得定。

我以为凭借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加上211学校毕业的学历加持,应该很快就能回到职场驰骋。

通过外面世界给我反馈的一个个耳光证明,我还是对于生活的复杂性过于乐观了。

在通知面试的几个公司里,基本对于我的工作技能都没太多疑虑,但几乎每一个面试的HR都会问到我的家庭问题。

对于女人而言,这都算人生路上的附加题。

比如他们都会问我是否已经生育?如果没生准备什么时候生?如果生了现在孩子多大?孩子由谁照料?孩子仍在哺乳期还是喝奶粉就可以?——我都照实回答。甚至于需要晚上回家照顾孩子,所以可能接受不了经常性加班我也都按真实情况说了一下。

他们都让我回家等电话通知。结果你知道的,基本上从来等不到一个HR的让你回家等通知的电话。

早我一年脱离全职太太回归职场的朋友雪莉听了我的求职经历后,大呼我是个傻子。“深圳有不加班的公司吗?你这样讲是没有公司会要的。要适当撒一下谎,都当妈的人了,这点社会经验都没有。”

可我不想撒谎。我更不想因为孩子撒谎。现在撒了谎,后面工作期间遇到加班啥的就要撒更多谎来圆前面的谎。我不想让孩子成为这些谎言的根源。这除了让我这个当妈的认为自己特别无能之外,还会让我觉得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有了孩子后,大人也会不自觉变得好一些。

虽然职场对类似我这样的全职太太重新回归抱有偏见,但我始终认为诚实不是坏事。这样对人对己都好。

在我开始找工作的第二个月,终于有一家弹性比较大的广告公司同意录用我。

面试我的HR也是位妈妈,她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她说非常理解我的遭遇以及感受。她说我现在经历的她两年前就经历过。“但是理解不代表可以不顾公司利益,我只能给你一个面见用人部门领导的机会,剩下的靠你自己了。”

那个用人部门主管是个中年文青,说不在乎我要不要照顾家庭,也不在乎我是不是能够经常加班,只要按照他的时间节点以及工作要求提交成果就行。

我跟雪莉说有公司要我了。重点是距离我家还特别近。她说交了狗屎运而已。她说这样的HR和这样的中年文青全深圳不超过十个,还凑到一起被我遇上了。

我说好运也要看人的。

两天前,有刚休完产假的姐妹来问我要不要索性把工作辞了,回家全职照顾孩子。她说凭借她老公的能力养家完全没问题,而且他们感情稳定,她老公一定不会因为她做了全职太太就摆臭脸闹别扭。

我劝她一定要慎重。如果真地不想做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就觉得围着孩子厨房转的人生是最大的圆满,那就完全不用纠结。如果还有一些自我要求,有一些自我价值要实现,那必须要慎重。感情好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失落感,挫败感,一事无成感会让一个人变得意志消沉;虽然做了很多事,但你依然没有成就感;各种琐碎会消磨掉你对人生的期望值,会让你觉得自己除了带孩子做家务啥也做不了啥也做不好。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否定不是靠着夫妻感情好或者孩子长得好就能拯救的。

此外,这个社会对于全职太太也不公平。我们在评价家庭成员对一个家庭的贡献时,主要的参考标准依然是谁通过工作为这个家赚了多少钱。我觉得这个标准非常荒谬。一个家庭能够良好运转,由非常多琐碎的细节组成,而且这些琐碎大部分都是由女人完成的。但这些部分往往会被忽略。

全职太太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是那些家财万贯型的。那种不是全职太太,是全职闲。她们只负责打扮逛街喝茶打球,家里的一切全都交给保姆。一个不够就请两个。这么轻松的工种换谁都愿意做。

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而言,不是我们选择了全职太太和家庭主妇,是生活逼我们选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小家、让自己的孩子以及生活回到有序状态而被动选择的

当有一天我们怀念外面的人山人海,怀念并渴望回归到外面那个热气腾腾的忙碌世界时,希望这个世界能够给予这些女人多一点点的包容。

九爷:小小水果商,城市蒙面客。(同时感谢被采访者的信任,人生不易当各自珍重。)

微信号:Jiujiangguojia

新朋友可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