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资料留存

 词人王小雅 2021-09-01

一曲马背恋,三生不了缘

——刘和刚《马背上的思念》

(石家庄)常强强

初次听到《马背上的思念》这首歌是在中央电视台三台,音乐响起的那一刹顿时就被那悠扬唯美的旋律所打动,在沁人心脾的乐曲带动下,痴痴地听完。马上上网查找此歌的MP3,经过多次试听,在意犹未尽之中,最终又被那清新典雅而情真意切的歌词所征服。

这是一首优美而感性的草原歌曲。曲风悠扬,甜美中略带感伤,飘逸中坚定执着。而歌词又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唯美、清幽、自然而然却又无与伦比的穿透力。首先作者以“草原的风”与“草原的雨”起笔却并非人们通常意象中的雨骤风狂或者斜风细雨,而以广阔的草原为背景,以无垠的岁月为时长,“吹来遥远的牧歌”“淋湿盛开的花朵”,以此的基垫,将情感的底蕴渲染得深厚而宽广,博大而深挚。同时也为副词中的情感升华,韵律拔高提供了强大的前提与支撑。在如此宏大的场景之下,细节描述也甚为动人,“我望着你的方向依然那么执着”“我想着你的脸庞 依然美丽如昨”。痴情顿见,微处知心。设想,如果自己是这样一个人,那么这种深情到仿佛让上天做成雕刻般的痴心,是一种怎样的强烈与深沉呢?如果自己被这样一位恋人苦苦追求,彻骨相思,难道不会被其瞬间至沧桑间的纠葛而感动到无语吗?难得有情人方才有情语呵。之后,“浩瀚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变幻成了恋人的眼,多情地望着“我”;“忧伤的琴声”成了拨动寂寞的情弦,一高一低,一沉一浮,伴随着心中的忐忑不安,“起起又落落”。

“你化作一只蝴蝶”,翩翩起舞,斑斓多彩,“飘落”在我的马背,也“停泊”在我的情海。这是副词部分开关引入的意象。简洁而绚美的画面,纯真而多情的表述。这是经历了怎样的爱情故事才会有如此深切的眷恋呢?前世我们一定有约,或相携或白头;今生我们一定有约,或相逢或热恋;来世我们一定有约,或寻觅或守候。那么就让我们不负彼此的山盟与海誓,不负曾经的花前与月下,不负红尘的孤寂与繁华,无论你是什么模样,无论我会如何憔悴,都请让这不渝且坚贞的三生爱恋“温暖无边的岁月”,“穿过生命的长河”。若生命轮回不休,与你的爱也必天长地久;若岁月没有尽头,便与你生死契阔执手永恒的温柔。这是承诺,也是呼唤;是思念,也是执念。一曲马背恋,三生不了缘。仿若上天给的宿命,注定了的情缘。

歌词通篇谈爱不失典雅,眷恋颇具气度,完美地诠释了每一个火热到清雅的音符;而每一个音符也极其尽善地表达出每一个感动到心灵的字义。歌曲情感饱满,张驰自如,既实现了淋漓尽致地表达又让人体味到荡气回肠之感;既写出了含蓄蕴藉的妙处又让人自生出情萦胸海之叹。词与曲高度契合,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使整首歌曲极富磁性,极具感染力。本歌曲,作曲是石焱老师,作词为王小雅老师,而编曲是小多老师,演唱是刘和刚老师,可谓大家齐聚,珠联璧合。好,自然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事了。

永远的罗大佑。
(衡水)郝春晖

打开电脑,戴上耳麦,静听罗大佑那沧桑的《光阴的故事》,心情便随着音乐的旋律开始沉重起来,听罗大佑的歌是要用心灵的耳朵去感悟,用整个生命的经历去体味的。罗大佑的歌是必须他自己唱出来的,一把古旧的吉他,一张冷峻的面容,一副沙哑而苍凉的嗓音,这才是纯正的罗大佑,是肉体和灵魂的音乐完美结合的罗大佑。记得再天津上学的时候,满宿舍都是那双乌溜溜的黑眼睛,满世界都是夕阳西下倦飞的归鸟,当时真的说不清这首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魔力,让满校园都是这种委婉苍凉而又缠绵的声音。后来买了罗大佑的专集,便逐首认真的倾听这种天籁。我想象不到,罗大佑的精神世界为何如此丰富,他的那智慧的额头里到底珍藏着多少尘封的风景和旋律。 
   罗大佑的音乐不是流行的快餐,她是记忆的河水冲刷的精美的石头,是永远让我们把玩,回味而又永远不会厌倦的珍品。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体味人生的无奈和坚持,可以感悟爱情的无奈和缠绵,可以体味历史和现实猛烈撞击后泛出的耀眼的光,可以回味童年的懵懂里朦胧的初恋,可以品味滚滚的红尘里多少个失眠的痛楚。 
  音乐在流淌,象我的思绪,这时我看见那个叫罗大佑的歌者依然唱着智慧而苍凉的歌,向我们诠释人生的四季。 
  罗大佑,永远的罗大佑……

倾听《天籁》,感受热情好客的情怀

(石家庄)周亚岚

天上一颗星,人间一首歌,你来唱我来和;地上千条路,心中万首歌,无论你从哪里来,来了就是客。美景搭歌台,天籁唱起来,酒杯斟满期待,满满都是爱!

这首《天籁》由著名词作家、《白狐的词作者玉镯儿作词,金牌作曲人石焱作曲,有“侗族小夜莺”之称的歌手、演员蒲紫微演唱。

歌词简炼而韵味浓郁,由天上之星到地上之路,天地之间,美好的歌声永不落,热情淳朴的情怀永远在。主歌比兴的运用,凝练对称,副歌八个“用”字,一气呵成,唱出了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心声。

旋律轻快明丽,民族风格与流行曲风相融合,欢快的鼓点,恰到好处的和声,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艺术质感,富有无限的感染力,使人不由得随着空灵的歌声载歌载舞,释放心中的沉郁,沉醉在欢乐的情境中,感受自然美景的美好,民族风情的独特,热情好客的淳朴。

又见炊烟

(定州)范兰欣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当年邓丽君清新婉转悠扬的歌声风靡了大陆,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其中就包括这首《又见炊烟》,短短的几句歌词就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了一幅乡村晚景的水彩油墨画。

是的,炊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美好的。现在的孩子们或许都不知道什么叫炊烟了,炊烟就是做饭时房顶上烟囱上冒出来的烟。

小时候,村子里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有一两个烟囱,它是人们在烧炕(冬天)、做饭时往户外冒烟用的出烟口。记得有一部电影《小兵张嘎》中张嘎子堵住了胖墩家的烟囱,结果烟往外冒不出去,在屋里倒灌炝得胖墩一家人往外跑,就是这个缘故。那时候,村子里还很穷,物质匮乏,别说电话手机了,就是收音机、手表也没有几户人家有的,所以人们下地做农活时往往以炊烟来判断到吃饭的时间了。每每到了黄昏,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温柔地洒向了大地,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不知谁喊了声:“烟囱冒烟了”,我们这群或割草拾柴或玩耍的孩子们便随着声音向村口望去,有一家的烟囱冒烟了,紧跟着远的近的浓的淡的大大小小的烟柱陆陆续续的升起来了,象灰色飘带一样弯弯曲曲飘上了天空,大人们便象接到无声的命令一样,开始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我们也蹦着、跳着、闹着各自跑回家去。

曾几何时,村子里看不到炊烟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房屋甚至楼房一排排的盖起来了,屋里摆放的都是一点也不次于城里的各式各样的床了,做饭也都逐渐改成燃气灶、电磁炉了,哪里还见得着土炕、锅头台、拉火用的风箱呀,炊烟已经成为儿时记忆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去不复返了。

夕阳、黄昏仍在,诗情、画意依旧,迷人的炊烟呀,你去了哪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