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司马第

 唐长泉 2021-09-01

司马第中的“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第是“宅邸”。说明本屋主人曾经担任过“州司马”一类的官职。大致上说,州司马是旧时州府内一个文职官员,一个“富有文官”的宅第。

司马作为官职,在中国沿用的历史悠久。从西周直至清代,历朝历代都有司马官职,虽然有虚有实,因时而异。据《周官》载:“大司马之职,掌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周代大司马位高权显,直接掌管军事大权;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西汉时期,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或置或不置,陈朝为赠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发展到明清,大司马作为兵部尚书之别称,司马成为州同、同知、左堂的别称。按《清史稿·职官表》云:州同分掌粮务、水利、防海诸职,从六品。因司马之职长期沿用,故民间有“司马者,非荣即贵”的说法。有些曾任过同知之职的官员,往往在宅第前署“司马第”光耀门楣。

宁波天一阁内的司马第牌匾挂在厅堂与祠堂相交处,门头上九层斗拱,极显尊贵。主人范钦(15051585年)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宇尧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27岁的范钦中进士,出任湖广随州知州,历任工部员外郎,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河南等地方官,后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累官至兵部右侍郎。

在中国很多的地方有司马第,但多数被破坏了,尤其在偏僻的农村,大多数因长年没有修复,已经残破不堪,面临倒塌风险。其中,以江西南丰紫霄镇藕塘村的司马第为例:80年代之前,该第府一直占据着村里至高位置,青砖瓦木石结构,坐东向西。楼高为二丈一尺六,每个厅进深约6米,分上、下两幢四进。两幢四进屋中间有一个用长方形石头铺好的露天天井,天井二边有通往厨房和柴房的石板路。每幢屋中间天井,左右有耳门,耳门都是用长方形的石头垒起来的。天井上方有吊楼。吊楼板上是用樟木雕刻的各种图案,生动活泼。屋里厅堂和房间的地板都铺有清一色的正方形砖石。木柱粗大,中柱石磉及方形石座均雕有花纹图案。南出门单独有一条石板路,直接连通村正中的两口大池塘边的休闲广场(我们称之为谈下,为全村人平常聚集聊天开会之地)。

藕塘村司马第的房间30有余,楼下一层可以住人的房间有15间,楼上房间均采用了明藏暗防的设计(在房间里的人可以看到一楼及外面的人,一楼及外面的人看不到房间的人)。吸引人的自然是房屋脊背上雕刻的二条龙。府第为清进士唐之岳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从该房屋族人(居岭仔上)走出来的唐妃,景泰五年(1454年)被选进宫,成了明代景帝的一位妃子。为了表示对唐氏家庭的养育之恩,知县刘日珽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赐“大宗来燕”四字题匣。据《洛阳晚报》20081030日星期四的报道,此匾额收藏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2011411日,南丰县长许中伟在对话全国网络媒体记者时说:“曾布之妻魏玩擅长诗词,堪称南丰第一才慧美女。明代景帝有一位贵妃唐妃也出自南丰。”而被选秀入宫成为贵妃娘娘,自然代表着国色天香高贵血统与明代美女最高标准。(本文摘自唐长泉“唐游记·诗画中国”旅游文化丛书十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