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从不了解的科学装置,院士亲自揭秘!

 苏悠然rfy2mcl4 2021-09-01

你可能在新闻中见过这些引人注目的神秘大装置

图片

它们造型独特,看上去复杂而庞大,建设在地球的各个角落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科学装置

本期《对话》栏目请来三位科学家

将为大家介绍它们的来龙去脉

并讲述它们如何为人类的科学探索发光发热

图片

图片

大科学装置有多大?

它的名字看起来平易近人,但又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所谓“大科学装置”究竟有多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介绍说:“(日内瓦大型强子对撞机)周长是27公里,跨过瑞士和法国两个国家的边境。它的旁边的日内瓦国际机场,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科学装置。”

图片

图片

大科学装置经费有多少?

建设规模如此巨大,它们相应所需的费用又会是多少呢?

陈和生院士继续介绍道:“大科学装置,这个大的含义包括它的尺度非常大,建设的经费非常高。比如说国际上现在正在建造的要超过100亿欧元这样的造价,就是(国际)热核聚变装置(ITER),在法国,是世界各国联合来建造的。刚才提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大型强子对撞机),它的先后这么多年来的造价可能也在七八十亿美元以上。运行费也很高,一般这个运行费基本上是造价的10%。”

图片

大科学装置应用在哪些领域?

如此费工费力的大型装置建设完成后,会用在哪些领域?起到什么作用?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鲁巍解释说:“我们这些大科学装置,其实目前看都是跟物理关系比较密切一些。粒子对撞机,它是发现最基本的物质的深层的组成。有些是属于探索我们的宇宙的,像类似于这种LIGO,引力波这种,它是一些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另外一类可能更通用型的,它可以提供非常强大的工具,给很多其他领域的研究,不一定是物理,可能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等,提供一个探幽入微的工具。”

图片

图片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科学装置?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跟踪到自主创新,中国的大科学装置正在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下一步,科学家们想要建设怎样的大科学装置呢?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鲁巍:“我实际上做加速器技术的,如果我能够发展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比如说在加速能力上,就是可以比原有的技术有数量级的提升。比如说1000倍,是不是说原来这种公里量级的加速器就可以缩小到米这个量级。我可以想象未来的下一代可能无法想象的这种规模的东西。”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李海波我的老本行是粒子物理,探索物质结构我个人认为,有一天我们有一个新的对撞技术,比如说电子的姊妹,μ氢子,现在国际上很热,他们也在做“μ对撞机”,一旦做成之后它损失能量,在磁场里边损失能量会减少1万倍,这样可以把加速器做的很小,可以达到高能量前沿,可以探索更高能量,是允许把这个能量加速到几百个TeV,甚至几万个TeV可以进一步让我们探索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宇宙起源

图片

(左李海波、右鲁巍

陈和生院士也表达了自己的希望:“我想我们现在大科学装置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怎么能够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一点也是我们现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一个历史的责任。那么对于这个基础粒子物理本身的加速器的未来发展,我同意他们二位的观点,需要有新的技术,新的概念,而不是简单的好像尺度上的扩张。只有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才能够打破现有的僵局。”

图片

目前哪个大科学装置最吸引科学家?

如果有机会走进任何一个大科学装置的话,不知道三位科学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陈和生院士回答:“最想去的是南极的Ice Cube,冰立方。它在中微子探测的大科学实验当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南极的科学研究也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我们国家也曾经探讨过,要在南极最高的地方叫“Dome A”,也就是“冰穹A”,去安装天文望远镜。”

图片

鲁巍教授表示:“我非常感兴趣去人造小太阳。我们知道太阳产生能源是通过聚变,而人类在过去五六十年一直在探索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其中一条途径是通过激光,就是我们俗称的激光聚变。通过激光的办法,在我们实验室里面,像比针尖还小的空间里,产生像太阳的这种核心,那样的极端的物理状态。然后能够促进氢的同位素的这种聚变燃烧。它实际上是我们探索未来人类如何利用聚变能的重要的途径。”

李海波教授则说:“我会选择西欧核子中心,我们最大的目前在运行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一个实验叫“Atlas”,这个实验是目前最大的,体积最大的探测器。是在2012年发现的所谓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

图片

面对广袤无垠的宇宙,目前的科学探索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人类求知的天性就像引航的星光,向着真理的不懈信念则是掘冰的利刀,如同陈和生院士在节目中所说:大科学装置它既然是科学,是探索,它就不确定的。有一些成果它可能永远不会产生经济价值,但是它对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规律能够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怀抱科学探索初心,向未来出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学家们如何判断未来的国际合作形势?

中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在建设中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