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9-01

白鹤梁系重庆涪陵长江江心的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常年淹没于江水中,仅在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梁上共有题刻187则,石鱼13组18尾,始刻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生动反映了公元8至19世纪当地气候、人文、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为“长江标准眼”所代表的水文科学价值,“水下碑林”所代表的文学艺术价值,“家国情怀”所代表的爱国爱民、担当天下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所代表的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科技成果。1988年,白鹤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1.长江标准眼

白鹤梁双鲤石鱼水标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供图)

白鹤梁双鲤石鱼水标,是全世界唯一以石鱼作为观测记录枯水水位信息的标尺,石鱼鱼眼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的“水尺零点”,对农业生产、航运安全、水利工程等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现存题刻中涉及水文价值的有85则,记录了长江上游从唐代至今1200多年间,65个年份的历史枯水水文资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以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长江水文文化是世界瑰宝,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伟大智慧使之成为世界水文化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与全球其他重要江河水文化遗存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大河文明。

2.水下碑林

白鹤梁题刻原貌(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供图)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题名(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供图)

白鹤梁题刻以文字和雕刻的方式记人叙事、表情达意,现存题刻175则、石鱼13组18尾、观音人物像2尊、白鹤1只,囊括了唐宋以来各派书家遗墨,其中以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最为著名。字体篆、隶、行、楷、草皆备,书体风格颜、柳、苏、黄俱全,千秋翰墨,镌刻生辉。数万字书家墨香以及石鱼、白鹤等精美石刻艺术,不仅充实了中华艺术宝库,更能通过研学、拓片、临摹、拍照等方式,让这一古老文化遗产在当下广为传播。

3.家国情怀

北宋宣和四年涪州州牧吴革题记(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供图)

白鹤梁题刻记录了历代文人和百姓的“兴观群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黄寿题记、吴革题记等为代表的数十段题刻充满顺天道、劝农桑、节用爱民、清廉行政的民本政治哲学思想。这些集科学家、艺术家、朝廷官员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历史人物,将爱民爱国的家国天下情怀和浪漫主义完美地融合在白鹤梁题刻上,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4.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水下参观廊道(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供图)

题刻保护体内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供图)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白鹤梁没入江底。为了保存白鹤梁题刻,国家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原址修建水下博物馆,实现了白鹤梁题刻水下原址原环境的保护与展示。从2003年到2009年历时7年,耗资2.1亿元,水下博物馆最终建成。无压容器、水循环系统、深水照明系统、特制观察玻璃窗、深水潜水作业系统、水环境监测系统等,处处展示着世界同类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前沿的科技水平。2009年,白鹤梁荣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