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一一怀念老哥杨生春 || 作者 杨进荣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1-09-01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一怀念老哥杨生春

作者    ‖    杨进荣




中秋将至,秋风萧瑟。黄杨蔫柳,衰草遍野。今天下午,忽接贤侄杨全军微信视屏:他父亲走完了八十年的艰难人生路,终于合上了他那双眼睛,永远与我们分别了!

放下手机,沉吟良久,老哥的音容笑貌仍在心中,爽快笃实的言行尤在眼前。去年至今,和生春老哥有多次相见,人老思亲,每每见面,谈的痛快淋漓。忆过去,说当下,掉牙后露风的话还是那么实在和亲切。

杨生春老哥,亲弟兄俩,还有个弟弟叫杨根春,如今也已七十五岁。隔山还有两个哥哥,李姓,分别取名望德、树德。两位隔山哥一位活了九十岁,一位活了八十好几,近两年才寿终正寝,算是高寿之人。


杨生春哥前年因一场车祸,昏迷抢救了几十天,闻听后我专程到县人民医院探视,他人事不省,住在重症监护室,终因院规,没有见上。出院后他腿子肿胀的病反复发作,脚面溃烂,儿女们前后拉到会宁、靖远住院治疗,医院也缺少根治的方案,住久了,院方劝其回家用药,以养代治。春节亲房人坐纸,我做完所有仪式,顺道到生春大哥家给他拜年,与他闲聊。虽然脚面肿胀,但他依旧那么刚强,一脸的络腮胡子,透着几分硬朗,吃喝正常。

那天他拿着我写的一部书,进他家的人他就宣扬:娃娃,咱们杨家出的读书人南来北来一百多了,但写书发文章的没有几个,你这个尕爸(小爷)还在学习写文章,娃娃啊,你们要向他学呢!……面对大哥的夸奖,我有点尴尬,他们都是硕士博士,书业有专攻而已……

后来,看过他两回,儿子端饭熬茶,大媳妇子给他洗脚洗腿,这种福份,杨氏族人中并不是每位年老在床者都能遇得。大嫂去逝十多年,我常为大哥老了能不能吃一碗顺口饭,喝一杯顺气茶而担心。目睹后,我自责自己是不是有点看三国流泪?也为生春大哥有这样的大媳妇子高兴,积修有德的人,理应终了有孝的人侍吃侍寝才对!

这是大道,勿需回疑。我多次在多种场合说过,人可以不信鬼神,但要绝对相信有报应。不信看看你身前身后的人和事,苍天对善恶的舍惩,从来不由当事者想当然地去安排。今世不见,下世一定再来。

杨生春哥,生孩多,男女六个,四儿两女。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孩子要上学,没人挣工分。加上地主成员成份,不可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救济。所以和我家一样,穷得胸康贴心。几眼窑洞,没有大门。他近一米八的个头,几乎吃饱饭的次数没有几顿。


那时我小,不到十岁,记得他家在生产队大场北墙的外面,冬道腊月,生产队打场,南风吹来,他家屋里屋外,尽被扬起的尘土落满,远看就住在云雾山庄。

生产队的重活苦活,哪一样都少不了他。队里要摞马头状大摞子,生春大哥在摞子低时,上面接麦捡,往起摞,待到摞子高出两三人时,又把他喊下来,一把杈一次挑一捡麦,他象铁人一样,只见麦捡子嘟嘟地往上飞,他从不歇缓一会儿,粘满麦土的脸上,被汗水冲涮地如唱老戏的大花脸。老白布缝成的汗衫,脊背与衬衣后背粘贴在一起。放学我在阴凉处边玩耍边看着他们摞摞子,傻想在长大后要如生春大哥们一样有力量,这样啥都不会难到我,也不会受他人之气和排挤……

公社修盖两坡水公共建筑,生春是第一个派去打塈子,和酸(草)泥,往房顶扔塈子,扔酸泥的人。这种饿着肚子的重苦,现代年轻人闻所未闻。络腮胡子不长,但不是天天都刮,因为剃头刀不是谁家都有,也不是谁都会操作。

生产队在老坟湾一带修水平梯田,都在数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时间,记得生春大哥和几位亲远弟兄是提杵子的好手,椽绑檐的活他们干过去既瓷实椽花又好看。多年后,我偶尔去趟故地老湾,看到那些一人多高的残留地埂,就会想起那一群卖力干活而不知疲乏的人。

人生总该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人们才能有据思人。他们是一群在黄土地上辛劳了一生的农民,对土地爱得情深,做人十分憨厚本真。这就足够了,就是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作品!

暑假劳动,陪他和几个大人晚上看过洋芋。饿急了的人,在水康郎挖了个锅锅灶,偷刨了几颗洋芋烧,野火噼里啪啦烧着垒起的土疙瘩,周围蹲守的几个人像饿急了的狼,在火光的暗射下放着贪婪的光。还没烧熟,他们急不可耐地刨开,连灰带土地直接吞,一个个烫得嗷嗷直叫。生春哥说:你看你们几个,先给这个娃娃(指我)给上一个,大人再吃呢么……我把那颗带草木灰的洋芋也几口吃了,至今想起,那晚的烧洋芋最香,连草木灰的味道都是那么纯洁!


生春大哥再累不叫不说,再穷不怪不怨,用憨厚朴实的品格,赢得了族人亲邻的爱戴。

生春大哥不扼不骗,穷,穷的本分安然。穷,穷得志强一个人的竭尽全力,孕育了儿女成才,贤孙满门,是穷人中的成功人士。

生春大哥惜弱怜人。牙茬大口,不污陷他人。是非功过,心知肚明。当老实人,说老实话,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大哥是平凡人中的伟大之人。

今夜冷风习习,暗月无光。生春大哥还在庭堂。但愿我的怀念是一丝风,走过深山大涧,能落在你的身旁!

今夜我泪眼迷蒙,眼眶里尽是泪光。但悲伤地忆旧后,为生春大哥赞赏。生没受罪,绵岁年长。死亡时没有一点悲伤。心善寿正,人好顺寝。

生春大哥,一路走好!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周末》《雪落会师园》《今夜的雪,湿了我的眼睛》《丑娃的故事(小说)》《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一一写给抗美援朝还健在的一位老兵》《乡绅——杨儒林先生》《活着》《我的故乡并不美》《“为了这口气”——长庆油田第四釆油厂洲20集气站正式投产侧记》《醉爱青山绿水间》《时光失语,惟石能言》《生若夏花》《霞怜池塘一席苇》《风正花浓会师园》《华家岭上》《“端午时中夏,人清时世长”兼写“山里人”——题送魏其儒老师》《凋谢的花瓣》《念那三个人》《听那一声钟 品那一杯茶》《毛乌素畅想曲》《烟火里生成的人(外一首)》《小时候》《“懒”爹“秀”娘就是天》《春色满园》《远方(外一首)》《跨古越今说刘寨》《初春,与你在一河清流里的相遇》《春天,我的爱》《幽思浊泪堡子山》《留在故乡的人》《写给马镜阳(外三首)》《农事修成了心境》《荒村》《一场春雪落故乡 》《推磨》《廿三的爆竹》《故乡人忆(一)(二) 》《父亲的天良》《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感念老师  恩重如山》《春雪润故园》《足至辋川,相遇王维》《印象陕北(两章)》《太乙近天都》《两个玉米棒》《沙漠人家》《家乡的那棵老杏树》《思学感悟(两篇)》《生如夏花》《半城湖光一城景》《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崇山残堡话刘寨》《红柳》《天地同哀(二首)》《心怡风来一地浪》《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一)》《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二)》《短篇小说乡事村人(三)》《短篇小说乡事村人(四)》《拜佛》《三舅舅》《中考时,我走进了故乡》《诗六首》《母亲与麦浪》《活的村名里有消失了的姓》《姨娘》《大伯》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