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陵走狮:你挤破脑袋看到的,只是我的“替身”

 长安有故事 2021-09-01

河水暴涨,运送石料的车队被阻在了泾河北岸。

这些采自富平山上的石料是要送到南岸雕刻石像生用来陪葬皇家陵园的,皇家陪葬石刻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座陵园的主人在21年前就已经以92岁的高龄去世了。

这一波操作的原因也简单,因为她的女儿在前一年登基做了皇帝。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些滞留在泾河北岸的石料做成石像1000多年以后,其中一件的复制品就可以成为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陕西历史博物馆”序言大厅唯一且不变的展品。

这一年是天授二年(691年),运送石料的队伍滞留的地方是泾河北岸的泾阳县境内,泾河南岸有个地名叫“睢城”,就在南岸的白蟒塬下。南面塬高坡陡,上下不易,北面泾河阻隔,一旦下雨或是河水上涨,河过不去,坡上不来,往来行人只能在睢城驻足。睢城也就因渡口而繁华了起来,渡口停运,南北交通自然也就停滞了。

为了赶上工期,石匠们立即原地雕刻石像,等待河水退去。这一刻不要紧,睢城古渡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修石渡”,毕竟是为皇家办事,改个名字说不定能顺便火一把。

  《宣统三年泾阳县志》 

千年中国看西安,陕西旅游看历博。

来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朋友都知道,独秀序言大厅的是被誉为“东方第一狮”的顺陵走狮。

顺陵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陵墓,在今天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东,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很近,动不动就有飞机从头顶飞过,可以说是一座现代感十足的唐代规模最大的外戚陵园。 

顺陵走狮是武则天母亲杨氏顺陵的镇墓狮。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奇怪,都说陕西的历史以周秦汉唐最为精彩,但是这里的序言为什么跟秦皇汉武没有关系,为什么不是周文王也不是一代女皇武则天,而是武则天的母亲,她的镇墓狮怎么就能撑得起这个场子。

这就不得不说顺陵高大上的修建过程了。

第一阶段,杨氏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去世,当时的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参与国政,追封杨氏为太原王妃,称杨氏墓为“太原王妃墓”。覆斗形的墓葬封土前,列置了1通石碑、1对石柱、2对石虎、2对石羊、1对石人,共13件石刻。具体是啥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没有狮子。

第二阶段,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独掌大权,追封杨氏为魏王妃、忠孝太后,改太原王妃墓为“顺义陵”,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在陵园四周修建了陵墙,在南门内侧列置了8对石人,共计16件石刻。具体是啥还是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也没有狮子。

第三阶段,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以皇帝身份追尊杨氏为孝明高皇后,陵名为“顺陵”。在内城陵墙之外,列置了大型的石雕造像多对,其中包括南门的1通石碑、1对石柱、1对独角兽、3对石人、1对石走狮,东门的1对石蹲狮,西门的1对石蹲狮,北门的1对石蹲狮、3对石马及3对牵马人,共计31件石刻。还在南门神道外建造了两个大型的长方形乳阙,使其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具体是啥不重要,重要的四门各配一对石狮,并且只有南门的一对是走狮。

很明显,顺陵营建的三个阶段反应了武则天地位的不断攀升。扩建后陵园面积是初葬时候的100多倍。占地面积达110万平方米,超过唐高祖李渊的献陵面积近一倍。如果你们家房子是110平,那就相当是10000套。 

  

古代帝陵列置石狮主要是源自中亚、西亚和古印度的影响。

狮子来自非洲和西亚地区,唐朝中西交往更加频繁,这些国家将狮子作为珍贵贡品献给中国。有关狮子的神话传说和信仰一同传播到东方,尤其是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独特,随着佛教的兴盛,狮文化也传播开来。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唐朝皇室就说,我们这儿有个看大门的工作你看你感不感兴趣?

顺陵东、西、北门置有石蹲狮各一对,吸取了南北朝以来佛教石刻的形式,具有某些印度风格。南门就是石走狮了,受到西亚的影响,是写实石狮的代表。

我们平常见到的狮子都是卧着的,男左女右,一个抱着绣球,象征天下一统,一个抱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但是走狮不仅站了起来,而且还是一个行走的姿态,叫做静中有动。

我们认为狮子是瑞兽,连它的造型和纹饰都是祥瑞纹样,再加上中外文化的融合就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气魄和水准,高大、雄浑、多元、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顺陵走狮,高3.5米,重15吨,造型宏伟,气势磅礴,是一件复制品。

你觉得博物馆为什么要放置复制品?欢迎互动评论,更多陕西历史文化内容,请关注长安有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