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9月1日)

 退休老刘日记 2021-09-02

  9月1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要写作,你就得有一腔热血。否则,写什么写!热血的前提,必须是责任。若写作是为了发泄个人负面情绪,这样的作,你写再多,又有什么用!责任在肩,你的文字,才有意义。因为责任,你可以歌颂,也可以批判,甚至可以揭露。但你必须搞清楚一个底线,你的靠山是谁!你若连靠山也想推翻,对不起,你完啦!

  ●做梦,在一个院子里。院子很大,却没有别的人。我在院子里溜达,觉得这个地方,好长时间没来过人了。往院子后面走,有一道门。端相了下,突然发现,这道门有些熟悉。站在门上,多看了几眼,竟然是多年前的粮部。只是,建筑不是原来的。原来建筑,是大库房;现在建筑,都是木质房子。而且,是哥特式风格!

  ●人民微博:温州反诈中心主任柯海鸥,收到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张启亮警官发来的通缉令。柯海鸥将计就计,配合骗子演戏。等警方对骗子诈骗证据基本固定,柯海鸥便不再搭理他们发来的东西,但骗子还在发一些恐吓言论。目前,警方已经对该起诈骗行为进行进一步调查。我说:连全国公安二级英模都敢诈骗,牛逼!

  ●车出发,导游说,天南海北,大家能走到一起,是缘分。这次出行,共4天时间,今天座位怎么坐,以后就怎么坐。她有一次带团,一个湖北人,还有一个上海人,因着座位,干起仗来。大家都笑,两个人合起来,都有150岁了,还干仗!她特别强调,要尊老爱幼。因为今天车上,就有两位老人,一位82岁,一位80岁!

  ●导游姓李,爱说爱笑的那种。自然,也是心宽体胖的那种。她说:年轻大的,叫一声李姑娘;年龄小的,就叫李姐。千万别叫李小姐,也别叫李导。这年月,小姐是什么东西,大家都清楚。导游介绍自己,她是广东人,父母在海南岛。她一开始的职业,是老师。当了9个月,工资实在太低,就辞职,进入了这个行业!

  ●导游说,一开始,她在广东做。第一次带团到贵州,爱上这个地方了,就决定,到这个地方来发展。结果,10几年下来,就留在贵州了,家也安在这里了。她跟她先生相识,就是因为她爱笑。她还说,他们老板很好,她一直跟着,10几年了。就是疫情期间,她也没有离开。如果不是高峰期间,她只带外团,不带内团!

  ●导游介绍贵州和贵阳。为什么叫贵州?因为这地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物价贵。为什么又叫贵阳?因为贵阳多雨,一年晴天很少,阳光太金贵了!这两个说法,我多少有些怀疑。我觉得,她似乎有些望文生义。汉语这茬儿,望文生义,多半是要出错的。查了下,还真有这两个说法。不过,她这样介绍,有些随意了!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一语,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另一种说法,贵州名称源自罗氏鬼国,因为鬼不好听,才转音为贵。而贵阳,也有种说法,城北有座山,叫关刀岩,也叫贵山。因贵阳城在贵山南面,所以叫贵阳!

  ●人民微博:4月5日上午,江西庐山。胡女士在路上拍到感人一幕。当时风很大,一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三轮车后座上有两位少年。一位少年用衣服包裹着身体遮风,还有一位少年顶着风还在学习,自始至终没有抬头,非常认真。我说:看后面评价,有人说是作业太多了。我倒觉得,他写的不是作业,是生活的希望!

  ●贵州不说。关于贵阳,古人命名地点,喜欢用山作为参照物。山北面称为阴,山南面称作阳。而水呢,正好相反。两相比较,我更信这个。导游说,贵阳有个小区,叫花果园,是亚洲最大小区,值得一转,她就住在那个小区。贵州山大沟深,高架桥多,隧道也多,为发展贵州旅游,国家很舍得砸钱,这也是大国实力!

  ●还了解了一个知识,贵州为什么会叫黔?战国末期, 楚国在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一带设立了一个地方,叫做黔中。后来,秦国在这里设立了黔中郡,范围扩大了。到了唐朝,黔又升级了,从郡升级成了道。黔有黑色意,在古代,并不代表美好,甚至还有贬低义。那么,为什么用黔呢?有个理由,贵州人皮肤黝黑!

  ●导游说,贵州旅游,7月8月是高峰期。事实上,6月和9月,也不错。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多做宣传,错开高峰。以后谁若要来,也一样。随后,她说到了方言。问她的广东味话普通话,大家还听懂不?她讲了个故事,一个广东人,到北方旅游。问服务员:水饺一碗多少钱?服务员不好回答,她听成了睡觉一晚多少钱!

  ●导游解说,是随机性的。她说她不喜欢说教,她更喜欢交流性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她动不动就问是不是?知道吗?而且一旦问起来,连续是多个。这个,绝对是老师职业病!她概括贵州,说是6个人,特别好记。一座寨子,旁边有一棵树,寨子里有一座房子,房子里有一个老婆子,喝着一瓶酒,看着一台戏!

  ●一座寨子,是千户苗寨;一棵树,是黄果树;一座房子,是遵义会议旧址;一个老婆子,是老干妈;一瓶酒,是茅台;一台戏,是黔戏!琢磨了下,这个概括,挺有意思。据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美国人通过卫星,发现中国横断山区有核反堆。改革开放后,他们首先就来到这里,这才发现,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寨子!

  ●人民微博:4月6日,河南商丘。74岁的侯学融,是远近闻名的跑步达人,2007年至今,跑了192个马拉松比赛。侯大爷说,自己曾经当过兵,1979年开始坚持练长跑,到现在每天还要跑15公里。他说,跑步就是自己工作,会一直到跑不动为止。我说:我走路,总有人为我操心,担心腿走坏。为候大爷点赞,向他学习!


  刘新吾,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虚构写作者,摄影爱好者,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民勤县四中。2009年前,主攻诗歌,兼习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2600多首(篇)。著有诗文集多部。2010年后,辞掉所有头衔,致力于《原生态笔记》创作,亦名《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每天2100字,日耕不辍。在各路媒体,发表文字700多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