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作文培训 | 记叙文写作 情感 笔随心动 情透纸背

 美丽妖精 2021-09-02

情感:笔随心动 情透纸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章是感情的产物,记叙文尤其要注重情感的抒发。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主题。

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果成。那么如何让自己的真情流露,让情感真挚呢?首先,要做到所写内容真实,要能引起共鸣,产生真切的感受。其次,要能够触景生情,或者缘事而发,也就是说情感的生发要有依据,有过程。再次,情感可在某条主线的贯串下,层层推进,逐步升华,不可言过其实,泛滥无度。最后,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抒写动情点,动情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也可以是一个习惯性动作等。

致胜点1:真实即情

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吸引读者?除了新颖的立意和华美的语言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写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东西,那就是要有真情实感。
   假如有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立意也还新颖,但就是不能吸引读者,要追其根源,便是作者没有付出真情实感。只有自己的真情之作才能感动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一位著名的化妆师曾说:“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此话妙极,它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

失误例文

父爱,触动我的心灵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他坐在大大的老板椅里,若有所思。参加工作后,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结婚后,妻子、儿子变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角,看望父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可今天是老父亲的生日,是回自己的小家,还是……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只给父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毕竟父亲住得太远了,来回一趟怪累人的。他拿起手机,目光却不经意地定格在桌上的一张全家福上。照片上的他还是个孩子,可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行政主管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小的时候,父母的感情很不好。母亲整天晚上到酒吧喝酒跳舞,回到家就和父亲吵个不停,家里的农活、家务都是父亲在张罗。终于有一天,母亲借着酒劲点着了房子,幸亏父亲及时将他救出,他才捡回一条命。他的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当晚,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奶奶承受不住打击,心脏病发去世了。失去女儿的外婆也在深夜上吊自杀了。一夜之间,一家人只剩下他和父亲。从此,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大,供他上大学,帮他娶妻,建立小家……看着看着,他不由得伏在案上嚎啕大哭,双肩剧烈地颤抖,不能自已,哭泣声响彻整个办公楼。他的思绪越飘越远……

14岁的他叛逆不懂事。今天欺负李家小孩,明天打碎张家玻璃。因为他的淘气,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被“请”到老师的办公室,成为学校的常客,最后连看门的大爷都认识父亲了。而每次回家结果都一样,他都会被父亲用竹条狠狠地抽打。打完之后,父亲走到一边,不再理他。那时的他恨父亲,以至于开始躲避父亲,四处去寻找自己的母亲。

17岁那一年,他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要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于是他穿有流苏的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在好好的裤子上左剪一个洞,右剪一个洞,头发也染得黄一块,白一块,把自己弄得“鹤立鸡群”。为了这事,老师不知道找他谈过多少次,但他只当是耳旁风。最终父亲还是被请去了学校。他不知道父亲在学校的遭遇如何,只记得父亲在出校门的时候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怀着忐忑的心,他跟着父亲回了家。可是出乎意料,父亲回家后就一屁股坐在后院中,沉默不言。他小心翼翼地喊了声“爸”。父亲说:“回屋写作业去吧。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你?”这一次,他感觉到了痛。他对父亲说:“爸,我错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向你保证以后一定不会让你为我伤心了。”

19岁那一年,他再次伤了父亲的心。那时的他为了帮助“哥儿们”参与了一次群殴事件,在场面极其混乱的情况下,他用一块砖头把一个男生打进了医院。这一次,他被带进了派出所。自然,父亲也被请进了派出所。看着对谁都点头哈腰的父亲,他的眼泪簌簌而下。他不知道是如何走出派出所的,等他回过神时,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父亲默默地走在他的前面。他怯怯地叫了声“爸”。父亲说:“回家吧,饭已经做好了。”他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这一次,他彻底悔悟了。回到家,他对父亲说:“爸,我又让你伤心了。请你相信我,这是最后一次。我发誓,以后绝不给你丢脸。”这一次,他真的做到了,他再也没让父亲为他叹气。

啊,这就是父爱。父爱像山川一样高大,向海洋一样宽阔。尽管父爱无声,但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片美丽的天空,能让我们自由自在地翱翔。父亲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程;父亲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们遮蔽风雨。啊,父亲,慈祥的父亲,伟大的父亲!父亲的恩情将永存我们心间……

“铃、铃……”手机的铃声把他从回忆中拉回现实。儿子乖巧的声音从话筒中传来:“爸爸,今晚我们一起回爷爷家给他过生日吧……”他欣慰地回答:“好,乖儿子,咱们给爷爷过生日去!”

◆点评

文章虚构了一个故事,很多地方让我觉得不合理。比如为了凸显父亲对我的照顾,虚构了母亲不顾家的情节。主人公“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居住在农村的母亲每天晚上去酒吧喝酒跳舞,这不符合客观事实。主人公的家人在一夜之间居然全都离开人世,这也太不真实了。让人不能理解的还有,一个男人怎么能轻易地就嚎啕大哭,声音居然还能响彻整个办公楼?这篇文章反映了同学们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情节胡编乱造,情感虚假;描写事件、人物蜻蜓点水,情感苍白;抒情空喊口号,不能寓情于景、事、物,无病呻吟,情感寡淡。要写好记叙文,首先要写真事,这个真是指事件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依托,将自己的真情蕴涵其中,不能架空生活,胡编乱造。其次,我们要懂得抓住人物或事件的细节进行描写,从而凸显出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次,在抒发情感时做到“化虚为实”,将情感寄寓于景、事或物中,用具体、实在的事物去打动人。最后,在叙述描写后,结合议论进行抒情,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升格佳作

父爱,触动我的心灵

夕阳透过落地窗照射进来,金黄色的阳光为略显冰冷的办公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颜色。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他坐在大大的老板椅里,若有所思。参加工作后,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结婚后,妻子、儿子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角,他看望父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可今天是老父亲的生日,是回自己的小家,还是……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只给父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毕竟父亲住得太远了,来回一趟怪累人的。他拿起手机正要打电话,目光却不经意地定格在桌上的一张相片上——那是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他还是个孩子,可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行政主管了。岁月的流逝令他措手不及,他望着相片中父亲微笑的脸,突然发现原来岁月带走的不仅仅是他的青春,他记忆深处父亲那张年轻的脸上,也早已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不知是余晖过于温暖,还是父亲脸上深深的皱纹触动了他,他恍惚了,思绪越飘越远……

14岁,和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那时的他令家人很不省心。虽然他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可是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总免不了。为此,他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被“请”到学校。每一次的结果都一样,他被父亲用竹条狠狠地抽打,直到母亲哭喊着抱着他央求父亲,父亲才会停下来,望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悲伤。那时的他恨父亲,恨父亲手中的竹条。

17岁,和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他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他效仿他们穿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把好端端的裤子左剪一个洞、右剪一个洞,把自己弄得“鹤立鸡群”。为了这事,父亲再一次被请到了学校。放学回到家,他忐忑不安地等着父亲的归来,心里知道,一顿打是免不了的了。可是出乎意料,父亲回家后并没有进屋,而是直接坐在院里,一根接一根地抽闷烟。烟袅袅而上,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忧伤。他小心翼翼地喊了声“爸”。父亲没有转过身,只是微微地侧过头,轻叹:“回屋写作业去,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你?”这时他才发现,父亲的眼角已有几条深浅不一的皱纹,鬓角也冒出了几根银丝,在夕阳下发出刺眼的光。那时的他第一次感到内疚……

19岁,他又闯祸了,而且闹得很大。为了所谓的“哥儿们义气”,他一砖头把一个男生打进了医院。在派出所里,他脑中一片空白,直到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才清醒过来,是父亲。只见父亲四处张望,仿佛在找些什么,直到看见了他。不知是不是错觉,他看到父亲在见到他的那一瞬间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下一秒,父亲又转过身向受伤男孩的父母道歉。看着面对对方父母的斥责连赔不是、点头哈腰的父亲,他突然感到眼眶中似乎有温热的液体在打转。那一刻,他恍惚了,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出派出所的,等他回过神来,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走在他前面不远处的,是父亲。父亲的背影很消瘦,和他记忆中强壮结实的样子截然不同。他怯怯地叫了声“爸”,只见父亲的背僵了一下,然后缓缓地说:“回家吧,全家人都在等你吃饭,你妈都快急死了……”他突然就哭了,无法抑制。夕阳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叮铃铃……”手机的铃声把他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他看了看来电显示,笑了。

“爸,我们一家今晚去您那儿吃饭,一起给您过生日……”

夕阳下,他的影子,也拉得很长很长。

◆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相较于原文更能抓住读者的心。文章开篇选取傍晚时特有的光线进行描写,使得文章一开始就氤氲着一种温暖的气息。更难得的是,作者让夕阳这一景象贯穿文章始终,文末与文首相呼应。其次,文章删去了母亲喝酒、烧房等一系列情节,更合情理,也更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再次,升格文在描写父亲的沉默寡言时,还加入了大量合理的细节描写,比如在“他”犯错之后,对父亲细微的神态、动作的变化进行了刻画,将父爱那种无声的力量凸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删去了针对父爱直抒胸臆的一段,结尾处也进行了修改,既表现出父亲一如既往惦记儿子的“无言”的爱,又体现了主人公对父爱的领悟,使整篇文章主题更突出,情感更含蓄、深沉。

   【经验之谈】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写作离不开抒情,情感是作者与读者对话的媒介,是撞击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他人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感情上的共鸣。那么,如何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呢?

一、真人真事含真情

只要是写感动自己的事,就能抒发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搜寻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这样写起事才会感人。其次,要写能表现真、善、美的事,要把人性中的那种美的东西展现给读者。此外,还要抓住最动人的情感去写。一是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类情感更易激起别人的共鸣,使人感动。二是包含着较强冲突的情感,比如悲剧,往往较容易动人。三是超出常理的、强烈的、反常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

如孙犁的《亡人轶事》精心选择了亡妻一生的四个重要的横断面——“缘定”、“初识”、“持家”、“临别”,来悼念亡妻,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朴实的笔调中饱含了对亡妻的深情,同时思念亡妻之情也深深嵌入读者心的沃野。

二、细节描写显真情

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因此,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捕捉感人的细节,如肖像、动作、语言、景物等,尤其要善于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表现出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怀念早逝母亲时写道:“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渗透了作者的真情。

三、景物描写寓真情

写景,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主要的是作者心灵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情由景生,景是情产生的基础。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尤其是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环境气氛,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的作用。而结尾的景物描写,则能揭示主旨,深化中心,并且含蓄隽永,余韵悠长,耐人寻味。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

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汇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娅的杂木树林;在这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本段文字描写的是江南之景的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景物描写给人一种无穷的诗意美,作者沉浸于其中,是因为可以“得失俱亡、死生不问”,可以抛开尘世的孤独苦闷而终于可以闲适开怀了。景物描写中又融入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致胜点2:转变显情

线索是贯穿全文情节发展的脉络,以情感为线索,就是以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展开记叙和描写。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就是以情感线索的典范:“我”从小被蜜蜂螫了一次,因此对蜜蜂一直“怀恨在心”;后来听大人说蜜蜂螫人是为了自卫,而且螫人过后很快便会死去,“我”渐渐淡化了对蜜蜂的“仇恨”;喝了蜂蜜,清香可口,对蜜蜂有了好感,产生考察养蜂场的欲望;在养蜂场看到蜜蜂严格的分工和勤奋的工作,顿生敬佩之情;看到田头劳动的农民,觉得他们和蜜蜂一样,要求于人的太少,给予人的甚多,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蜜蜂。这篇文章就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情感变化来组织材料的,其思路可以概括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

失误例文

蠢妹的智慧

蠢妹是我乡下舅舅的宝贝女儿,名叫子月,蠢妹是我暗地里送给她的雅号。

几年前,我到舅舅家去过双休日。有一天,和她一起走在野外,见路边一处桃园满树鲜桃,便潜入林中,一人尝了一只,不留痕迹地离开园子,上路继续游玩。回到家中,说起一路上的开心,她竟然说出吃桃的事,让我在舅舅舅妈面前留下一个不文明的印象。当时我恨透了她,觉得她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事后,她再三向我检讨:“姐姐,我不是有意啊!”我没好气地对她说:“有意叫坏,无意叫蠢。你不坏,但你蠢。”我最终原谅了她,但从此她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蠢妹子。

春节期间,舅舅舅妈带着她来我家给我父母拜年。那天,一家人在大厅里看电视剧,全神贯注,谁也不说话。看到一处母女生死离别的场景,她突然转身,扑向舅妈怀里,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滴落在沙发上,一家人莫名其妙。她擦干眼泪,紧紧抱着舅妈:“妈妈,我不能没有你!”大家哭笑不得。舅舅说:“这孩子!那是电视,你也当真?”口气里不无责备。表妹失态了,她缺少自控能力,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出这样的事,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性情直遂的人,不会做作,也不善伪装。

今年暑假里,我带着心爱的笔记本电脑在舅舅家住了两个星期。那天下午,她溜进舅妈专门为我准备的房间,捧起我心爱的笔记本电脑,仔细地观赏,研究似的上看看,下瞧瞧,左瞅瞅,右望望,就差没动手拆开了。一个土老冒竟然摸我的电脑,我气不打一处来,连叫带吼道:“住手!谁许你动我的东西了!”她傻了,怔怔地看着我,却还拎着我的电脑嗫嚅着。

第二天早晨,刚一下地,眼前突然一亮,在这种低矮的四周尽是灰黑色调的土房子里,竟有一抹难得的亮丽。那是一盆太阳花!明丽的油黄色,优雅的鹅黄色,成熟的橙黄色,伴着浅绿的花心,一枝圆圆的花朵就是一张甜甜的笑脸,一盆温馨的太阳花就是一个友善的问候和祝福。我低头细看,花枝间还放着一张纸条:“你能原谅我吗?”再朝院子里看去,她坐在门外石碾子上,她带着愧疚惶恐的眼光,正对着我笑呢,那样子就是一盆鲜艳的太阳花。

我的心灵为之悸动。我总以为自己聪明绝顶,智慧超人,而视小表妹们为蠢物。其实,像小表妹那样,诚实处事,友善待人,不讷于言而敏于行,不失为一种人生大智慧,而我明牙利齿,喜怒于形,只不过是一点小聪明而已。

赏读

1.构思独特,扣题巧妙。一般同学害怕偏题,考场作文大都选择议论文,本文为记叙文,作者用对小表妹认识的转变来诠释话题,构思巧妙,不落俗套。文章写小表妹,最后却落笔于“小表妹们”,指出“像小表妹那样,诚实处事,友善待人,不讷于言而敏于行,不失为一种人生大智慧,而我明牙利齿,喜怒于形,只不过是一点小聪明而已”,将对个人人认识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扣题巧妙,主题深刻。

2.情感线索,一以贯之。

文章由小表妹的三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写她无意泄露了“我”和她“偷桃”的事实,损害“我”的文明形象,展现了“我”对她“蠢”的不满。第二个故事写他电视剧时的失态,展现了“我”对她的新的认识:虽“缺少自控能力”,但也“不会做作,不善伪装”。第三个故事写她在挨“我”训斥之后为“我”送来太阳花,展现了“我”对她全新的认识:不讷于言而敏于行,不失为一种人生大智慧。情感线索贯穿始终,文章浑然一体。

3.详略得当,描写生动。

文章前两个故事以叙述为主,约200字便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主线突出,要言不烦。后一个故事叙述、描写兼顾。写表妹看电脑有动作和神态,如“捧起我心爱的笔记本电脑,仔细地观赏,研究似的上看看,下瞧瞧,左瞅瞅,右望望,就差没动手拆开了”;“我”的训斥有心理活动,有具体的话语;写花,从颜色到形状。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有力地表达反思的主题。

我的职业理想

如果五年前有人问我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我可能不知如何回答,但有一条会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不会当老师。

这要从小学五年级的一件事说起。

那一周,我负责关锁教室门窗。那天,爷爷七十大寿,只想着早点回家,放学时竟把关锁教室的事忘了。走到半路上忽然想起,便匆忙赶回学校,把门窗关好锁上。正准备离开,被值班的老师看到,他怀疑我乘中午学校没人回教室偷拿同学的学习用品。我告诉他,我是值日生,他不相信。我把钥匙拿给他看,他用钥匙试了一下,锁打开了,他还是不相信,说我不过是利用合法身份作案罢了。妈呀,我为责任心而来,没有受到表扬,还被污蔑为贼,我大吵大闹,说要和他去找校长,他这才放了我。从此以后,我对老师再无好感。

上了初中,认识的老师多起来,他们用各自的言行覆盖了我对老师的恶感。初二那一年,我们中午就伏在教室的课桌上睡午觉,老师坐在讲台旁照应我们。那天,我中途醒来,见年轻的外语老师端坐在讲台旁,深情地注视着台下。突然外面下起小雨,阵阵凉风吹进了教室,吹乱了她的头发。她正想起身做点什么,突然又重新坐下,弯腰垂手——噢!她在脱鞋,脱高跟鞋。她赤着双脚,离开讲台,绕过一个个同学,轻轻地走到窗户边,把每一扇窗户关好。此情此景,让人顿生感动,过去留在头脑中的阴影一扫而光。

上了初三,家里对我看得很紧,上学放学专车接着,没有妈妈批准,不能离开家门。几经反抗,没有效果,我瞅准一个机会,溜进网吧,玩了三天三夜,算是对妈妈的报复。妈妈把我送到班主任那里,我硬着头皮等候他的发落,没想到班主任却在责备自己:“如果我的工作深入些,细致些,早知道你们母子的矛盾,事情不会如此。”看着他真诚的检讨,我很惭愧。我说:“老师,这不能怪你,只怪我妈妈太专制,也怪我太任性。”他说:“谁都年轻过,正因为年轻,我们才特别需要良师益友。”接着,他讲了自己年轻时的调皮和任性,讲年轻人的理想和责任,推心置腹,像似多年未遇的好友,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

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后来的事情也无须赘语,我只想说,要不是这位老师的指点迷津,我不知道自己会滑向何方。人生多歧路,老师正是我们最好的指路人。所以,有人现在问我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当老师,我要为像我一样需要保护、容易迷途的年轻人保驾护航。

对比赏鉴

这篇文章深得考场佳作的技法,写得颇为成功。与上篇文章相比,以下几个值得关注:

1.欲扬先抑,对比鲜明。

两文都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比鲜明。考场佳作《蠢妹的智慧》为了 表现小表妹“诚实处友善待人,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生大智慧,却从小表妹的“蠢”写起,学艺仿作《我的职业理想》为了写老师是最好的指路人,却从对老师的恶感写起,欲扬先抑,对比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感线索,贯穿始终。

两文都以情感味线索来组织材料,结构文章。考场佳作《蠢妹的智慧》以“蠢→不做作,不伪装→人生大智慧”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连三个故事,学艺仿作《我的职业理想》按照“对老师再无好感→的阴影一扫而光→老师正是我们最好的指路人”的情感变化为序,讲述了三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线索分明,情感贯穿始终。

3.转有动力,变有层次。

考场佳作《蠢妹的智慧》一问情感变化丰富、真实、可信:小表妹无意中泄密,因而对她产生“蠢”的认识;看电视忘形地抱着妈妈哭,因而觉得她“不会做作,不善伪装”;挨“我”训斥仍向“我”道歉,深受感动,因而觉得她有“人生大智慧”。而学艺仿作《我的职业理想》一文的情感变化也因事而生,有动力,有层次,令人信服。

另外,两文在详略安排、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可供借鉴的地方,这里不一一评述。

【经验之谈】

第一,行文要以情感转变为线索。

任何散文要有线索,情感转变类散文的线索就是情感本身,文章就是要围绕情感的转变来选择和安排材料。也就是文章要写出的过程:原来对某事、某人、某物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或认识,后来这种情感或认识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了怎样的转变。这种情感的变化,既是成长的真实记录,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情感转变完成了,文章也就结束了。

第二,“错误”要有分寸。

情感转变类散文首先要写自己的“错误”,没有错误就谈不上转变;但是,错误的设置要注意分寸。一般地说,安排的“错误”应当尽量是非原则性错误,它多半表现为作者的误解或偏见,而不宜是明显的“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错误。因为只有安排误解、偏见一类的错误才能为转变留有余地。同时,对“错误”不宜作过多的渲染。叙写错误是为转变作铺垫的,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过多地渲染错误就变成了宣扬错误,“正不压邪”,就会出现主题上的偏差。

第三,转变要有动力。

在写作情感转变类散文时,不仅要展示原先的“错误”和现时“正确”,还要展示其转变的过程,写出促使情感转变的动力。不展示转变过程,没有转变的动力,“错误”叙述之后给自己上纲上线,往自己头上扣几顶帽子,这样写就变成了检讨,味同嚼蜡,难以感人。

第四,转变要有层次。

思想情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改变既有的思想和情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情感的转变一般是逐步的,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要真实地反映思想情感的转变,以达到感人的艺术效果,就要忠实地记录其渐变的过程,细腻地展现转变的具体情状。而要细腻地展现情感转变,就要写出转变的层次。层次多,情感细腻,转变就显得真实可信,而突变式的转变粗疏、单调,难以令人信服。

致胜点3:心理展情

一棵树光有主杆,没有枝叶,光秃秃很难看。一篇文章也是这样,只有故事的轮廓,没有生动的细节,只有概括的介绍,没有具体的描写,那是难以感人的。我们常常为生活中的人事所感动,可是一写到自己的笔下,就不那么感人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习惯于粗线条的概述,忽视描写,忽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形象不丰满,难以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失误例文

转身

有点痴傻且又不会言语的大伯正在我面前努力比化,双手上上下下舞动,嘴里也发着咿咿呀呀的声音。在路上闲逛的我却不曾想到会遇到他,看着他我又慢慢扭过头,转过身,似乎我从未认识他。

我真想说我不认识他,但事实上他就是我大伯,我爸爸的哥哥,爸爸的傻哥哥。接近五十岁的他原来一直和爷爷奶奶住,但自从他俩相继去世后,疯且傻的大伯便是一个难题。平心而论,我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毕竟是一个疯子,虽然他是我大伯,和我住了十五年的大伯。所以当爸妈提出送到敬老院时,我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三年来,并未曾去看过他,三年的光阴似乎冲淡了一切。

转过身的我想毅然决然地抬起脚,大踏步理直气壮地离开。可是,当我想抬起右脚,想大步向前时,那听了十五年的“呵呵”声直入我耳膜,击入我心房。我却无力再向前走了。

也许我该再度转身,转身面对他。

步伐如此沉重,一如我沉重的心。虽然大伯他傻,可是他待我一直很好。他脑子有点痴傻,可手指细长,灵巧。他总爱给我做小船,绘上可爱的小鱼;他还爱给我绘制风筝,红色的风筝上天时,他“呵呵”的笑声也飞上天空,如今又飞回我耳边。

或许我该转身,转身接他回家,照顾他一如当年照顾我,可……

我永远忘不了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中午。回家的我呼唤着爸妈,爷爷奶奶发现没人在家,便径直走入他的房间,准备让他帮我缝沙包。可推开房门,却发现他呆坐在床上,手里还有把剪刀。我好奇地走过去,他却突然站起来,一把把我头按在床上。剪刀在我头上飞舞,我声嘶力竭地叫喊,却无一人回应。那把剪刀是我最痛苦的回忆,恰似我的“血海深仇”。

转身抑或不转身,直接向前走……

突然想起一句话:“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转身意味放下一切痛,收回所有的爱。我释怀了,所有的犹豫,思想斗争似乎又是那么幼稚,转身接受他的爱并回报他的爱是注定的一的唯一的明智选择。

我坚定地转过身,牵起他的手,负责他的明天,承担我的责任。

失误点评:

这是一次形体上的转身,又是一次思想和灵魂上的转身,虚实结合,切合题意。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只有故事的叙述,缺少环境描写,未能让人物活动将在典型环境中;二是思想转变写得过于简单,特别倒数第二段,在思想“飞跃”处只有概括性叙述,没有生动具体的描写,战胜自我的过程未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人物显得干瘪不丰满。

○升格文一

转 身

微风习习,夕阳融融。在中秋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通往公园的小路上散步,突然遇到了他——我那有点痴傻且又不会言语的大伯。他我面前努力比划,双手上上下下舞动,嘴里发着咿咿呀呀的声音。倒霉,怎么会是他呢?看着他那要跟我说话的样子,我迅捷扭头转身,装着认不识他就要离开。

【开篇简洁的景物描写,既点明时间,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又渲染了祥和的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我真想说我不认识他,但事实上他就是我大伯,我爸爸的哥哥。年近五十岁的他原来一直和爷爷奶奶住,自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他便是一个难题,爸爸妈妈和亲戚们商量过后,把他送进敬老院。三年来,我不曾见过他,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遇到了他。

我永远忘不了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中午。回家的我呼唤着爸妈,爷爷奶奶发现没人在家,便径直走入他的房间,准备让他帮我缝沙包。可推开房门,却发现他呆坐在床上,手里还有把剪刀。我好奇地走过去,他却突然站起来,一把把我头按在床上。剪刀在我头上飞舞,我声嘶力竭地叫喊,却无一人回应。那把剪刀是我最痛苦的回忆,恰似我的“血海深仇”。

【调整情节,先写“恶”感,为思想转变作伏笔,更合情理】

阳光暗淡了,风声更紧,我得赶快回家了。

【再写夕阳和秋风,既照应开头的描写,又推动情节的发展;短语单独成段,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可就在我毅然决然地抬起脚准备理直气壮地离开的时候,那听了十五年的“呵呵”声直击我耳膜,声声敲击我的心房,我有点于心不忍。也许我该再度转身,转身面对他,我的大伯,我不能把他丢在秋风里。

【秋风唤醒人性的冷漠——写自己的不忍】

步伐如此沉重,一如我沉重的心。虽然大伯他傻,可是他待我一直很好。他脑子有点痴傻,可手指细长,灵巧。他总爱给我做小船,绘上可爱的小鱼;他还爱给我绘制风筝,红色的风筝上天时,他“呵呵”的笑声也飞上天空。

【由眼前想到过去——写大伯对我的好】

转身抑或不转身,直接向前走……

我悄悄一回头,只见金色的阳光下一片阴影,大伯在阴影下徐徐向敬老院方向走去。此刻,脑子里像有无数火花在一个个爆燃起来,然后又一一熄灭。

【阳光、阴影、大伯,再写环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一个声音说:“大伯,你要是像玲玲的大伯一样,是我们这个城市里的头面人物,那该多好啊!”

另一个声音说:“见显耀的亲人就认,见没有光彩的亲人就躲,你不觉得心灵的低俗吗?”

“爷爷奶奶去世了,照顾大伯本来就应当是社会的责任!”

“谢延庆照顾亡妻痴傻的亲人几十年,那也没有责任啊!”

“他是他,我是我……”

“你有权利放弃崇高,但是你没有权利拒绝道义的指责。”

两个我激烈地争辩着,我感到太阳穴里的血管在猛烈地跳动着,发根很热。我心里鼓起一股狠劲,吹灭了所有狡辩的火星,命令一般对自己说:“为着登上境界的高台阶,转过去跟大伯打个招呼!”

【形象地再现思想交锋,如见其人】

我坚定地转过身,牵起大伯的手,迎着灿烂的晚霞,向敬老院走去。

【以晚霞照应夕阳,突出美好的结局】

升格点评

文章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增加了适当的环境描写,如在开头描写相遇地点的景物,在行文中适时点染周围的景物,让人物活动在具体、典型的环境里,又推动情节的发展。其次是情节的调整,将“血海深仇”那一段调至“做小船”“绘制风筝”之前,简化思维的凌乱,使整个思想轨迹沿着“放弃——答理”的方向前行。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强化高潮部分的写作,变概括性叙述为生动的描写,将抽象的思想斗争具象化,造成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升格文二

转身

秋风乍起,落叶纷飞,往日重阳,今又重阳。

【秋风落叶点明季节特征,烘托重阳节的气氛】

此刻,已是下午五点,我参加完同学聚会,正匆匆回家。在公园外的小河边,突然遇到了他——我那有点痴傻且又不会言语的大伯。他在我面前努力比划,双手上上下下舞动,嘴里发着咿咿呀呀的声音。倒霉,怎么会是他呢?看他那要跟我说话的样子,我迅捷转身,装着认不识他就要离开。

我真想说我不认识他,但事实上他就是我大伯,我爸爸的哥哥。年近五十岁的他原来一直和爷爷奶奶住,自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他便是一个难题,爸爸妈妈和亲戚们商量过后,把他送进敬老院。三年来,我不曾见过他,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遇到了他。

风声渐紧,落叶不断地从树枝飘落下来。转过身的我正想迅速回家,享受天价之乐,可是那听了十五年的“呵呵”声直入我耳膜,击入我心房,我无力前行了。

【再写风和落叶,既照应前文,又“催促”回家,推动情节发展】

也许我该再度转身,转身面对他。

步伐如此沉重,一如我沉重的心。虽然大伯他傻,可是他待我一直很好。他脑子有点痴傻,可手指细长,灵巧。他总爱给我做小船,绘上可爱的小鱼;他还爱给我绘制风筝,红色的风筝上天时,他“呵呵”的笑声也飞上天空。

或许我该转身,转身接他回家,照顾他一如当年照顾我,可……

我永远忘不了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中午。回家的我呼唤着爸妈,爷爷奶奶发现没人在家,便径直走入他的房间,准备让他帮我缝沙包。可推开房门,却发现他呆坐在床上,手里还有把剪刀。我好奇地走过去,他却突然站起来,一把把我头按在床上。剪刀在我头上飞舞,我声嘶力竭地叫喊,却无一人回应。那把剪刀是我最痛苦的回忆,恰似我的“血海深仇”。

转身抑或不转身,直接向前走……

风还在一个劲地刮着,落叶还在不停地翻飞,我还在继续“思索”。

【三写风和落叶,使之成为线索,贯穿全文】

忽然想起玲玲的大伯,他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头面人物,经常在电视上露面,最近还为玲玲搞了一个单独招生的名额。大伯啊,你为什么不像玲玲的大伯,如果那样,我……

还没容我想得停当,莫泊桑笔下的菲利普夫妇站到了我的面前,我仿佛听到大师对我的训斥:“在你面前,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还有别的联系吗?”

【描写思想斗争的具体经过,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可信】

我不敢再想下去,迅速转身,牵起大伯的手,把他送回敬老院。

风停了,月亮升起来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没有自我高大的得意,却有自我卑微的谴责,一个牵手的动作,竟那样地犹豫,我能成为董存瑞,成为谭千秋吗?我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可灵魂深处有低俗的种子,有魔鬼的影子。

【尾声,借自我谴责促读者反思,深化主题】

升格点评:

与前一篇升格文一样,增加适当的景物描写,让人物活动在具体的环境之中,变概括性叙述为生动的描写,将思想斗争具体化,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此外,文章结尾还增加了一个自我谴责的情节,提出:“我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可灵魂深处有低俗的种子,有魔鬼的影子。”这样,文章就提出了一个超出原文的主题,即人要学会反思,学会自控,严防低俗污染自身。如此主题,深刻独到,发人深省,难能可贵。

【经验之谈】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进行描写,借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打开心扉,直陈心迹,写出人物复杂、曲折而又微妙的感情,表达用语言、行动难以表达的复杂心理,这就是心理描写的主要作用。如果说肖像描写起到绘“形”作用,那么心理描写则起到了画“神”的作用。

初中生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直接描写式。作者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可以直接描写,因为作者对自己心里怎么样十分熟悉。例如,在《“偏心眼的”于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我觉得于老师的眼里只有中等生和差等生了,好像班上根本没有我们这些原来就受老师重视的佼佼者。”

 二、推测描写法。小学生写作文一般都是真人真事,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比较容易,但是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那么,怎样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呢?小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推测(假如你在场的话),或者通过事情的结果,这个人平时的想法来推测(假如你不在场的话)。例如:“他不能平静了,在房间里来回走着,脸色由白转青,太阳穴上青筋暴起,满腔怒火无处喷射,鼓得那双颊微微的颤抖。”

 三、梦境描写式。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描写是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补充方式。例如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凡卡》(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这样描写:“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四、幻觉描写式。人们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往往会触景生情,萌发幻景,这种情况下的幻觉就等于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内心世界的间接表露。例如,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这样描写:“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的周围全照亮。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五、特定描写法。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应特别注意:一般来说,遇到下列特定情况时,可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1.在人物左右为难之际。如“走进办公室,他显得局促不安,一只手把衣角折来折去,眼睛不敢望老师。说了,怕老师责怪;不说吧,却又……”这就形象地再现了一位小学生做了错事之后,被老师叫进办公室,想说实话又怕挨批评,而不能不说的矛盾心理。

 2.在人物遇到困难之际。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詹天佑》一文中写道:“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是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修好铁路的决心和高度的爱国热情。

3.在人物准备作出某种决定之际。

例如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这样描写:“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有!……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呢?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邻居西蒙病死后,家境贫穷的桑娜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虽然她怕丈夫回来后责怪,但还是决定收养了这两孤儿。

这段心理活动,充分反映了桑娜的纯朴与善良。

 4.在人物对事物或现象产生疑问之际。例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巴金的名篇《鸟的天堂》中这样描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这是“我”发现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疑惑不解的心态。

 5.在人物向往未来之际。在《金色的鱼钩》(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这样写着:“我想:'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这是“我”在包好老班长牺牲后留下的鱼钩,向往未来时的心理描写,体现了“我”对老班长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