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奇书《鬼谷子》如何正确读透?从实战层面用出来?

 昵称32353910 2021-09-02

《鬼谷子》这本书的很多招法,历来不受大学问家认同。

不过从“实用”“实战”“实操”“实效”角度研读《鬼谷子》,能解决商业和生活上大部分问题。

《鬼谷子》和《孙子兵法》一直是我下过功夫的两本书,《鬼谷子》注重语言技术,心理揣摩,偏重术的层面。

《孙子兵法》注重战略性洞察,围绕敌我双方反复揣摩,制定策略,争取胜利结果。

千古奇书《鬼谷子》如何正确读透?从实战层面用出来?

研读《鬼谷子》有什么具体方法吗?

1. 读诵原文

苏轼是最会读书的人之一,曾经把班固著述的75万字《汉书》前后抄写3遍,没有钢笔,没有电脑,用毛笔完成,很了不起。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大意是:“旧书不怕百千回反复熟读,读的熟透了就知道书中智慧。”

宋朝朱熹一辈子做学问,独创“朱子读书六法”,按照这六个步骤很快熟透一本经典。

这六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熟读精思”,一开始读经典最好方法是“不求甚解”,只要“熟读精思”,自然会渐入佳境。

我下了点笨功夫读了20几遍的《资治通鉴》和7000部的《孙子兵法》,就是相信了苏轼和朱熹的这番话,一直坚持了20多年。

事实上其他古代经典,都下了不少功夫,也按照苏轼和朱熹方法读书的。

例如:《孟子》《论语》《大学》《中庸》《鬼谷子》《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很多人喜欢的《三国演义》我也读了若干年,前后读了40多遍,对我帮助很大。

为什么记录阅读数量,这是根据20多年的读书计划前进的。

读完一遍记住所读数量,一则激励自己,二则方便激活经典,融会贯通。

很多人认为这样读书是“读死书”,我不以为然。

依照现在人的浮躁,不下功夫徜徉在经典上足够的时间,只是像读“垃圾文”一样蜻蜓点水读经典,恐怕是“隔靴搔痒”,落在“瞎猜”上,或者读某些作者写的“不太过关”的书,就假装读过了这些经典。

其实都是扯淡。

我自己反复读《资治通鉴》和《孙子兵法》,读过几遍了,看看注解自以为懂了,认为经典没啥了不起,再读一遍,又有新发现和新感受。

古代经典读的越久,最后倒逼着自己保持绝对谦虚。

一个人没读过《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原文,就能“张牙舞爪”,这份勇气是当下浮躁的典型表现。

书文至此,我的结论比较笨,先买一本《鬼谷子》原文,也可以带译文的(最好先不看译文)。

反复读上10遍以上,如若真想搞定《鬼谷子》,就把《鬼谷子》读上100遍以上,读着读着以前不懂的,突然就懂了。

如果硬要抬杠,非要按照别的方法读也可以。

我自己用这些方法读过来的,下过苦功夫的,收益不小。

这些方法也不是我的,这是民国之前所有国人刚上学时,每个儿童都用的办法,现在的人抛弃了。

千古奇书《鬼谷子》如何正确读透?从实战层面用出来?

2. 解析注解

《鬼谷子》读上了百十遍后,可以翻阅一下鬼谷子的注解了。

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是陶弘景的《鬼谷子注解》,现代人注解比较有功夫的,可以读一读许富宏的。

如若有了读熟《鬼谷子》原文基础,自然知道陶弘景注解可取之处在哪里?需要商榷的是哪里?许富宏的注解亦复如是。

鬼谷子除去已经丢失文字两篇,一共只有十二篇,比《孙子兵法》少了一篇,这十二篇拆解的是应用之术。

后面还有《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一共是九篇文字,其中《持枢》也有丢失的文字。

这九篇偏重心法修炼的,《鬼谷子》这本书一共是二十一篇文字,分为内部心法和外部应用之术,两者有机结合可以读懂《鬼谷子》,不然一知半解。

例如:

有一个“国学大师”在某次交流会上,谈到《鬼谷子》捭阖篇时,他和大家说,“捭阖”就是防备小人之术,就是如何搞定小人的具体办法。

这是偏解《鬼谷子》的案例。

《鬼谷子》捭阖篇是第一篇,简单而言,“捭阖”就是开合,就是阴阳。

按照陶弘景的注解:“捭,拨动也,阖,闭藏也。”

其实“捭阖”二字已经讲了最高的谈判沟通技术。

与人谈判沟通,一定是“捭中有阖,阖中有捭”。

捭就是“发问”了解对方问题,绝不是自言自语,发问一方掌握主导。

反过来阖就是“倾听”,倾听对方的需求,诉求,痛处,渴望,抗拒等情绪语言。

此时此刻,倾听者反而又主导一切,不管是捭的位置,还是阖的位置,始终是在主导谈判沟通方向。

我经常看到某些老板或者营销高管,介绍公司或者产品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对方爱不爱听,就开始在那里“喷”。

“喷”了十分钟,他人为表达尊重,耐性子听完。

继续“喷”下去,就会吹牛皮了,从头到位一个人“独角戏”,完全不了解他人的需求和诉求,谈自己想谈的,而不是对方想听到的。

想一想这样的人能谈好单子吗?

很多人以为口才好是沟通高手,其实恰恰相反,读熟了《鬼谷子》,就知道“讲得多,漏的多”,别人反而掌握了主动权,一次性把你干掉了。

千古奇书《鬼谷子》如何正确读透?从实战层面用出来?
  1. 结合战例

哈佛大学最佳教学是案例教学,基本上是导师抛出一个问题,学员围绕这个问题,研究商业案例,不断进行论证。

导师从头到尾不给什么答案,只是激发你的思考力,你可以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也可以课下“反复切磋”,或者去读书馆“查阅资料”。

总之,导师的工作就是给问题,给案例,永远不给答案。

国人教育刚好相反,都喜欢标准答案,以为有了答案,就可以开启商业密码,这是错误的。

商业上只有明天,只有不确定性,没有昨天,没有百分比经验可以复制。

商业上只有不断发生的问题,永远没有一个准确答案。

《孙子兵法》说“战胜不复”。

说的就是已经发生的,无法百分百复制了。

案例只是启发,只是借鉴,激发独立思考,产生创意思维才是核心。

学习《鬼谷子》的方法也一样,案例学习,大量案例学习,从学习到达练习,最后才是自己的。

哪些比较好的案例呢?

阅读《战国策》

《战国策》听其名,就知道纯粹讲策略的书,这本书是“对话体”散文。

其中有苏秦的“纵横捭阖”,也有张仪的“巧舌如簧”。

苏秦张仪都是鬼谷子弟子,很多案例都是发生同一时代,每一篇散文很优美,很值得反复读诵揣摩。

《鬼谷子》是高度提炼的原则规律,《战国策》就是演绎这些原则规律的“葵花宝典”。

如果《鬼谷子》是一本谋略教案,《战国策》就是围绕教案的一本极具实战意义的谋略教辅。

《鬼谷子》里没有搞清楚的概念,可能在《战国策》的一个个案例里就可以触类旁通。

接下来,开始吧,读《资治通鉴》《孙子兵法》《鬼谷子》《战国策》不要抱着小人之心,要有报国之志,要有成就事业之志,否则必然读成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

千古奇书《鬼谷子》如何正确读透?从实战层面用出来?

洪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