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小虫挺火的,肥嘟嘟的身材上还长有两个长长的“犄角”: 图源:flickr 有趣的是,这对“犄角”可不长在脑袋上,而是长在“屁股”上。 其实,这只小虫后部的这对潜望镜般的器官里面大有乾坤,每当受到威胁时,小虫就会将一些结构向外伸出,形成一束头发状的“触手”,这些触手还能在周围旋转。 就像这样: 动图来源:YouTube 网友戏称,这个小虫“有两把刷子”! 图源:见水印 那它到底是什么呢?瞧到这毛刷子般的结构,它不就是洋辣子吗? 洋辣子 洋辣子,刺蛾毛毛虫的俗称,它们大部分都是“暴脾气”——张牙舞爪,一惹就急,一碰就炸,且大都生有毒毛,一旦碰到,毒毛就会刺入皮肤并折断,同时空心毛管中的毒液随即注入,接着酸爽的感觉油然而生。 其实不然,它可不是蛾子的后代,而是蝶的仔仔,它是尖翅银灰蝶的幼虫。 尖 翅 银 灰 蝶 图源:species.wikimedia 尖翅银灰蝶Curetis acuta属于鳞翅目灰蝶科Curetis属,该属包括18个已知物种,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婆罗洲、苏拉威西、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中国。 尖翅银灰蝶雌雄二型,雄性的翅面有明亮的金属铜红色斑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图源:wikipedia 雄蝶 雌性呈土褐色,上部有大片泛白的斑块。 图源:wikipedia 雌蝶 雌雄蝶翅的腹面相似,都为反射阳光的银色。银色的腹面翅在飞行过程中起着信号作用,在休息或冬眠时能够伪装,并通过反射阳光来降低体温。 图源:见水印 尖翅银灰蝶非常独特,它是以成虫的虫态越冬。成虫会找到一片合适的树叶,在背面牢牢抓住抵御严寒。 图源:见水印 尖翅银灰蝶取食葛藤、紫藤、胡枝子等豆科植物,你很容易在这些寄主植物的花、嫩芽和嫩果上找到它的卵和幼虫。 尖翅银灰蝶的卵设计精巧,看上去就像一座大型的体育场馆,卵壳表面是纵横交错的网纹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卵的安全。 摄影师:章叶飞 尖翅银灰蝶的幼虫看上去萌萌哒,形状很像马鞍,它尾部高高竖起的两个大柱子,很容易让人误会是头部的触角。 而且有趣的是幼虫吃叶片体绿色,吃花时体色变得鲜艳。当尖翅银灰蝶在美丽胡枝子上生活时,幼虫便有着和寄主的花一样的颜色,所以很难被发现。 图源:见水印 之后,幼虫用一层丝床和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单丝带将自己粘附在叶表面上。藏有“触手”圆柱形鞘随着最后蜕皮化蛹而丢失。瞧,尖翅银灰蝶的蛹,像不像一颗QQ的软糖? 灰 蝶 的 武 器 图源:YouTube 灰蝶科的蝴蝶以其与蚂蚁的“亲密友谊”而闻名,以至于进化到许多物种的幼虫已经发育出特定的身体器官来实现这一点。作为回报,蚂蚁的存在为毛毛虫提供了免受掠食者侵害的保护。 尖翅银灰蝶幼虫尾部那个类似于海葵的触手器官,从它们的身体中弹出,不仅是一种旨在警告潜在捕食者的防御机制,也可能分泌类似蚂蚁报警信息素的化学物质吸引蚂蚁,如果毛毛虫受到惊吓,甚至能够提醒它们。 图源:wikipedia 其实,还有很多灰蝶幼虫还生有特殊的器官,能够分泌一种散发甜美气味的氨基酸混合物(蜜露),对蚂蚁具有吸引力,灰蝶幼虫以蜜露来交换蚂蚁的保护庇佑,对双方来说是共赢的好事。 图源:见水印 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的幼虫 比如,曲纹紫灰蝶的幼虫主要危害苏铁属植物,依靠分泌含糖奖励来吸引蚂蚁,得到蚂蚁的照料。 嘎霾灰蝶生活史 还有霾灰蝶属的一些幼虫,比如,嘎霾灰蝶Maculinea arion,低龄幼虫阶段取食植物的花和叶等,等长为高龄幼虫时会利用分泌物引诱蚂蚁前来将它叼入蚁穴中生活,直至化蛹、羽化,而幼虫在蚁穴生活期间则以蚂蚁幼虫为食。 嘎霾灰蝶 Maculinea arion 灰蝶:嘿嘿,你觉得我的套路深不深? 图源:flickr 参考资料: /2020/09/how-butterflies-strike-a-relationship-with-ants-using-specialised-organs/ Multimodal Signaling in Myrmecophilous Butterflies /wiki/Curetis_acuta /showtopic-11000.aspx /wiki/Lepidoptera /photos/itchydogimages/24468142952 图片来源:Google 本期小编:空凤小仙 原创作品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植物保护学报》购买方式 来源:人呆手户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人呆手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