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 | 教家人学中医(Ⅰ) |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从理论开始学习中医

 素问健康 2021-09-02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呈现出自身的不足。

因此,很多人生病了会趋向于选择更加自然的中医学。

中医的养生保健、中药治病扶正、针灸艾灸防病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放血疗法治疗顽疾也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接受。这些手段近年来也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服务于无数的家庭。

然而,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哪,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中医就是服中药,西医就是打补液。

很显然,这是比较不全面的看法。

因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有系统理论的指导,只是属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而已。东西方医学各有所长,中西医学也各有所短,必要的时候相互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本系列就是一本普及中医及部分西医知识的读物,针对完全不是从事医学的人群,正如题目所言,教家人,就是教大众。所以,书中有很多医学术语都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

我平时从事于中医治疗危急重症及常见性、疑难性疾病,在每天的临床中,感触良多,虽然经过我治疗恢复的不同疾病的病人也不计其数,但自己力不能治的疾病仍很多很多。在多年的临床中,随着对中医防病治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有时我也会惊叹现代疾病之多,治病之难,但回过头看,这些规律都不离《黄帝内经》中描述的致病规律。如何比较健康地活着,寻找适合身体自身规律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一直追求的话题。尽管当前保健品日益泛滥,但仍然无法减少疾病的发生。因为人们常醉心于追求周围的事物,而没有回眼静心认识自身内在身体的实质,没有认识疾病来源的源头。在各篇文章中,我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中医的思想,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地方存在疑惑,我在后续的改阅中加以补充,以使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能清晰明了地学习中医知识。



作为在国内共存的两大医学体系,很多人都不明白,都是为了达到治病的目的,看中医和看西医有什么区别?

也有很多人认为:

“看西医是治标,看中医是治本。”

有更多的人认为,

“急性病要看西医,好得快,慢性病就要看中医,慢慢调理身体。”

其实,以上的看法均比较片面,那么,在理解它们的区别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

什么是西医?

西医是发源于西方国家的医学。

其实,西医的起源就在这二三百年之前,随着人体血液循环的发现、显微镜创造,西医学渐渐成熟,慢慢地通过解剖学认识人体的各个器官,通过精细的显微镜认识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病毒、真菌,然后继续不断发展,创造了许多评估病情的手段,如听诊器、叩诊法、体温计、血压计、血糖计等等;


再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体更细的认识更加丰富,如什么细胞负责免疫,什么细胞负责代谢,什么神经控制哪部分肌肉或哪部分功能,对人体的认识不断走向微观,以致于以后不断发展的治疗手段,都是为纠正人体的“失偏”而来:

细菌感染了(肺炎、尿道炎、胆囊炎等等),用抗细菌药物;

体内长东西了,通过手术切了它;

到今天,甚至可以通过手术更换肾脏、心脏、肝脏等。


而最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中,也是通过药物来调节血管、血容量、降血糖的激素、以及血液的粘稠度来治疗的,这就是西医治病的原则和方法。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根于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自然医学。

西医进入中国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在这之前的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都是通过中医来诊疗疾病的,古代有看内科病的中医,有看外科的中医,甚至有专科病的中医(如眼科、儿科)。

也很显然,古代的中医外科不能像现在的西医那样能开腔剖腹,切胆换肝,这是必须承认的不如西医的地方。

古代的中医包括中药、针灸、艾灸、推拿等,在这主要讨论指导这些疗法的理论。

中医是自然医学,因为她的理很多与大自然的理相同,说根于传统文化,因为她离不开阴阳、五行的哲学推理。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有生长收藏、有温热凉冷,这和四季、二十四节气引起的大自然气的变化有关,人体顺应自然,也有这些变化。

因此,在人的体内,有气的生长收藏的变化,而主管这些变化的,就是不同的脏腑。这是和西医针对病原体、病灶的不同之处,中医通过调节失调的脏气或祛除外感的邪气,而达到恢复气的流通无畅的目的,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是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两种认识体系。

也就是说,并没有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之说

西医通过药物杀灭病原体,病好了,或者调节内环境,把血糖控制理想了,这就是目的,对它来说,是标本兼治了。如果疼痛用止痛药止住了,这为治标,再把痛的原因祛除了,这为治本;
中医也有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如一个体虚的病人,外感风寒了,如果风寒较急,先治它,就为先治标,再调体虚,就为后治本;

大便不通为急,先治它,为治标,再调引起这个的病因,如脾胃虚弱引起大便失调,这也算治本。

所以,治标和治本都是相对的,没有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种局限的说法。

也很多人认为,急性病要看西医,好得快,慢性病就要看中医,慢慢调理身体。

其实也不然,在中国古代,肺部感染、急性胆囊炎、尿道炎、胃肠炎、急性哮喘发作、心绞痛等急性病、发热性、感染性疾病,都是通过中药来治疗的。

在临床中也证明,中医方剂用得到位,往往1~2剂便能药到病除或控制病情的发展,这与中医师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不代表中医不能治疗急性病。

至于慢性病看中医,确实有比较合理的地方,有很多病通过西医的用药已经达到“指标”控制理想的程度,但病人往往仍很不舒服,这就是与中医关注不同的地方。

因为人是由元气,也就是一身之正气组成的,中医有正气和邪气之分,通过慢慢恢复正气、祛除邪气,身体就会越来越好,才能达到“指标”达标,身体舒适的状态。对于不同疾病中西医治疗的利弊,以后会有专题学习。

作者简介


曾祥珲广东省中医院 中医经典科 主治医师。

从事内科常见病、危重症治疗多年。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李可老中医第三代弟子,经典经方许家栋老师弟子。

擅长运用经典经方体系治疗危急重症、临床常见病,如肺炎、外感发热、咳嗽、哮喘、慢阻肺、冠心病、皮肤病及胃肠道疾病、多病因引起头晕、痛风等关节病及胃肠道等疾病;并运用治未病思维指导亚健康调理。

同时,临床常针、药、艾并用,精研传统体针、五俞穴原理,擅用脐针、灸法及刺络放血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尤其是广泛应用麦粒灸、直接灸、化脓灸,治疗顽固性、免疫低下性疾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